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课程标准的技术方法教学主题教研实践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技术方法教学主题教研实践案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研讨阶段按照“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技术方法教学”小学劳技教学相长主题教研规程开展教研活动:第一步:目标与任务将主题教研活动告示单发给与会教师使其明确教研活动的选题动因、活动过程安排、活动效果预估以及所需的活动资源(材料)有哪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参与活动的教师看到了“基于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关注技术方法教学”是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技术方法教学主题教研实践案例

一、活动背景和意图

劳动与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突出技术设计、技术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由此可知,技术设计与操作活动不仅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而且在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设计思想,落实技术点,让技术设计与操作在教学活动引入中使学生有感受,在示范引领中得到渗透,在探究学习与评价反馈中去感悟,在拓展应用中去运用与巩固。落实这些理念,教师要舍得放手。不但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的时间,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操作想象空间,如材料选择设计、作品造型设计、功能设计、操作工艺设计等。只有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他们的创造力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技术设计与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让技能学习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主题教研活动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活动方式和基本流程

1.活动方式

尝试采用“教学相长”主题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具体形式有:课堂实践、论坛、课例研讨。

2.活动基本流程

3.活动的过程

1)准备阶段

(1)学科中心组设计“主题教研活动告示单”“教研学习单”“小学劳动技术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质量评估表”。

(2)学科中心组研讨《定量茶叶盒》教学活动环节,确定教学设计。

(3)朱希琳老师试教《定量茶叶盒》,学科中心组根据观课情况,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4)全区教师按不同地域划分为吴淞学区组、友谊学区组、泗塘学区组、月杨地区组、沪太地区组、大场地区组、长江路地区组和农场学校组共计8个大组,为小组交流研讨做好准备。

(5)完成活动所需材料的打印装订工作。

2)研讨阶段

按照“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技术方法教学”小学劳技教学相长主题教研规程开展教研活动:

第一步:目标与任务

将主题教研活动告示单发给与会教师使其明确教研活动的选题动因、活动过程安排、活动效果预估以及所需的活动资源(材料)有哪些(表9-6)。

表9-6 主题教研活动告示单

(续表)

在知晓了主题教研活动告示单的基础上,下发教研学习单,首先明确活动目标和任务:

【目标】

(1)基于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关注技术方法教学在课堂中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2)能运用课堂观察工具和活动单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

(3)提取“教学相长”教研规程经验应用于教研活动。

【任务】

(1)现场听课,围绕教研主题,以教研学习单为工具,积极参与研讨;

(2)反思提炼,完善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技术方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二步:质疑与观摩

【质疑】

参加教研活动教师明确教研学习单上的课堂观察量表,分别从三个不同课堂观察视角进行观课。

(1)观察视角:目标—内容(素材或情境)—认知过程的匹配度。

(2)观察视角: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3)观察视角:学生的学习行为。

【观摩】

执教老师开展《定量茶叶盒》一课的课堂教学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参与活动的教师看到了“基于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关注技术方法教学”是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论坛】

考虑到时间的因素,采用了学科中心组论坛交流的方式,对三个不同的观察视角进行研讨。

(1)观察视角:目标—内容(素材或情境)—认知过程的匹配度(表9-7)。

表9-7 主题教研活动观察表(观察视角一)

(2)观察视角: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表9-8)。

表9-8 主题教研活动观察表(观察视角二)

(www.xing528.com)

(3)观察视角:学生的学习行为(表9-9)。

表9-9 主题教研活动观察表(观察视角三)

(续表)

第三步:研讨与引领

【研讨】

结合本课,各区域小组交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遇到了哪些问题。

全区参加活动的49位老师都提出了各自的问题,问题大致如下:如何管理课堂纪律;时间把控较难;缺乏配套材料、制作工具和配套教材设计;如何让学生都能理解制作步骤;如何把握重难点;学生对于劳技课的重视程度;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教学问题如何设计;缺少学习机会;学生能力差,发散性思维能力差;不能正确使用工具等。

【引领】

提问:“你们小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研员让组长引领组员完成问题的归类和筛选。

由组长引领各小组完成问题的归类和筛选。

教研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深入各小组参与活动,活动过程中发现由于教学研究不到位,有些组长交流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脱离教研主题,于是教研员或学科中心组成员引领各组提炼有价值的问题。

最后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一起探讨。

第四步:展示与交流

【展示】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问题分享。

【交流】

(1)达成共识问题,最后定位的问题有哪些

a.材料和工具不到位的问题。

b.对于兼职老师来说希望有配套的教材资料和PPT提供,便于更好地理解教材和保证上课的有效性。

c.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点在哪里?如何可以更好地结合?对于学生的思维,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培养?

(2)教研员、中心组答疑

a.配套资料及课件提供

教育学院会考虑开展教案设计及教学媒体评比,将选出较好的教学设计和媒体编辑成册,帮助那些兼职教师能更快地进入课堂,较顺利地开展教学。

b.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点在哪里

对于学生的思维,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在课堂中慢慢训练出来的,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培养起来,每一个作品都有一个思维点。例如《定量茶叶盒》这一课,其第一课时思维点就是组装过程,怎么想办法帮助学生理清制作步骤;第二课时的思维点则在定量上,通过改变茶叶盒的内部结构,从而让它产生多个变量,在不受材料限制的情况下能给孩子更多的思维空间,老师只要帮助学生明确不定量空间是什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预设课堂上的“思维点”。

第五步:实践与评价

【实践】

根据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研讨后达成的共识,后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评价】

运用《小学劳动技术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质量评估表》(表9-10)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实效进行评价反馈。

表9-10 小学劳动技术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质量评估表

3)整理阶段

汇总教师们的教研学习单、由教师们填写的《小学劳动技术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质量评估表》,拟定出下次教研活动主题、形式、流程,优化下次主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成效和反思

(一)活动的成效

本次“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技术方法教学”小学劳技主题教研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实践,教师们经历了目标与任务、质疑与观摩、研讨与引领、展示与交流、实践与评价这五步的相教相学,最后每位教师的教研活动思维过程体现在一张教研学习单上。教师们了解了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关注了技术方法教学在课堂中运用的方法与策略,并能运用课堂观察工具和活动单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最终能提取“教学相长”教研规程经验应用于学校的劳技教研活动中。激发了教师们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指导学生去设计与操作探究的热情。

(二)活动的反思

1.继续深入研究教学相长主题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纵观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们平时在自己的课堂中对于“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技术方法教学”这一主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反映在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浮于表面,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这为区教育学院反馈了重要问题:教研活动一定要让每位教师做到“有备而来”,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备什么”可以考虑提前将教研目标与任务、研究课的课题等一些相关信息发到微信群里,让教师们真正做到“有备而来”,深度参与到主题教研中来,学到有价值的教学技术、教学方法及其在课堂中运用的策略。

2.在“研讨与引领”环节中考虑尝试运用教研助手软件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研讨

在“研讨与引领”环节中,教研员让组长引领组员完成问题归类和筛选的初衷是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再一起探讨,活动过程中发现由于教学研究不到位,有些组长交流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脱离教研主题。因此考虑要运用更为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供一个问题交流的平台,突破空间的限制,让不在场的教师或小学劳技专家也能参与进来,以此提升教研培训活动效率,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完善课堂观察量表

通过区级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活动,将课堂观察量表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使用,及时收集教师反馈建议,对量表进行完善,提高其使用的信度和效度,更好地服务于基于规程的主题教研活动。

(原始材料由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徐宇洲老师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