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主题教研案例

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主题教研案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本次教研活动目标: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宝山区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品质;研究“单元视角下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策略与路径。

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主题教研案例

一、主题教研的背景与问题、目标任务及呈现形式

(一)现实背景和面临问题的分析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习惯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备课、观课、研课,往往忽视了单元学习的价值以及课时之间的内在关联。随着我区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培训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教材是以模块为单位来确定单元主题内容的。而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对于课程内容与要求的整体把握还很不够。随着教研的深入,上海市教研室推出了《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南》一书,给予一线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面提供了策略与路径。全区教研层面开展的“落实教学基本要求,开展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主题教研活动更是从区学科指导团、区骨干教师研究团队以及各校教研组层面,针对牛津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不断地层层推进,深入到了研究单元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确定单元学习内容与目标前,首先必须对教材与学情进行精准的分析。在日常调研中发现,教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往往做得比较到位,但对于学情的分析往往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经验式、印象式判断的初浅层次,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课前课中课后关联性系统分析;缺乏与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相联系的学习起点分析。学情分析通常也只是课前准备的独立环节,与课堂教学产生脱节。如何确定教学的内容,如何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令许多一线教师深感困惑。因此,在单元整体设计之如何确定单元目标的主题研究背景下,我们将“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作为更为聚焦的一个主题研修的切入点,以学校教研组为试点,学科指导团队(包胤杰老师团队)与学科研究团队(杨定蕾老师团队)合作研究指导的模式形成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雏形。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任务及呈现形式

1.目标与任务

(1)收集日常教师在学情分析中的问题,展开文本分析,提炼学情分析的相关要素。

(2)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对牛津教材八年级Unit 2单元进行学习内容的梳理。

(3)学科指导团队与学科研究团队对《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南》中单元目标与学情分析的内容进行解读。

2.呈现方式

(1)以“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为主题,进行八年级Unit 2单元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及展示。

(2)对“如何确定单元目标”“如何在单元视角下进行学情分析”两个话题进行研究,形成微报告。

(3)邀请《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南》两名编者与广州市市教研员对我区主题教研情况进行点评与指导。

二、主题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研活动的主题、目标、参与对象及预期成果

1.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

2.本次教研活动目标: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宝山区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品质;研究“单元视角下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策略与路径。

3.参加主题教研的主要对象:区学科指导团、骨干教师研究团队成员、全体八年级英语教师。

4.预期成果:期望“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校本研修能帮助学校教研组和英语研究团队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从而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把握。

(二)主题教研活动的方式和基本流程

1.活动方式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采用了“课例研讨、专题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进行,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交流促使教师间互研互学,使教师从单元地位的分析到具体教学活动设计有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提升了单元整体设计的意识和文本解读的能力。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专题交流立体地感受到了对整个课堂教学背后的思考和经验分享,呈现了如何解决日常教学中以课时为单位开展教学设计的局限性问题。解决并梳理了分析单元地位、分析学情、确定单元学习内容、转化单元学习目标、划分课时并设置相应的课时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的六步骤,形成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径内容。它让教师们强化了“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是教师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理念,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一个重要保障。专家的点评则提出了对于课前大量的学情分析要高效准确,并将重点放在课型特点下的学情分析上,使整个教研活动提升到新的品质。

2.基本流程(表9-2)

表9-2 “初中英语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主题教研活动流程

(三)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及实施环节

1.活动过程

2018年8月初接到“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这一任务,区学科指导团、初中英语研究团队在暑假期间努力开展研修和探索。

第一次教研:

1)初中英语学科指导团、骨干研究团队

(1)团队的三个小组对“学情分析”这一概念进行理论研究。

(2)确立学情分析点,分组进行思考:什么是学情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2)学校英语教研组

(1)梳理单元教学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课时目标。

(2)头脑风暴:界定学情概念。

(3)研究授课班级学情背景、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次教研:

1)初中英语学科指导团、骨干研究团队

(1)团队各组在教研员的参与、指导下,对于学情的分析阐述已具雏形。

(2)团队成员找准学情分析的切入点:注重学情分析的全面性,关注学情分析的阶段性,从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个体和整体的差异、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习新知识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2)学校英语教研组

(1)单元备课: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2)学情分析:筛选、整合信息,采用分类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学情,将学情分析按照“单元的学情分析、课时的学情分析”进行分类和归纳,确定最终的分析框架(表9-3)。

表9-3 课时学情分析表

第三次教研:(www.xing528.com)

1)初中英语学科指导团队、骨干研究团队

(1)筛选收集到的信息,设计分析量表。

(2)课堂教学中进行观察、修改。

2)学校英语教研组

图9-2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流程

(1)在确定了单元学习内容、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和单元目标后,进行课时学情分析。

(2)为更好了解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学习起点和潜在困难,修改学情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聚焦于话题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表9-4)。

表9-4 单元教学目标属性表

2.调控措施

第一次教研活动:

(1)所有老师达成共识:要研究什么,如何找切入点。

(2)在市教研员的指导下,结合主题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是学情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怎么进行学情分析?单元视角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暑假中,老师们带着思考借助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情报收集与理论研讨,如表9-5所示。

表9-5 不同学者对“学情”的定义

第二次教研活动:

团队教师们对于学情分析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了很多实质性的思考内容,似乎内容很丰富了,但是在试讲期间,指导团队发现:学情分析的信息过于密集、详细,而且很多方面无法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呈现。因此,通过区教研员的帮助,教师们开始思考如何结合单元整体设计,突出重点,进行有效的工具量表的开发。

第三次教研活动:

在确定单元和课时的学情分析框架后,教研组进行单元学情分析。利用单元教学目标属性表对Unit 2做了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技能的梳理。在单元规划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同时“分析学习起点”和“确定学习难点”,为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提供依据。最后,在二者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制定了初中英语8A Module 1 Unit 2的单元教学目标属性表。虽然通过与学生的长期接触,老师们积累了关于学生的部分信息和经验,但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学情分析只能是教师“想当然”的一些看法。这样的学情分析显然无法为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和界定教学重难点提供参考。之后,为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起点和潜在困难,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预测,确立教学重难点,最终形成了本课的教学设计:

Teaching Plan

Oxford English 8A Module 1 Unit 2 Work and play

Reading:A day in the life of Whizz-kid Wendy

Teaching objects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based on the context:Whizz-kid,client,achieve,assist etc.;

●get the general ideaand specific information by predicting,scanning and inferring;

●know about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hizz-kid and think about their own daily routines in a critical way.

Teaching focus

●guessing the new words:Whizz-kid,client,achieve,assist etc.;

●understanding the text literally,inferentially and critically.

Potential learning difficulty

●to know about a day in the life of a Whizz-kid and think about their own daily routines in a critical way.

Procedures

三、主题教研活动的反馈与跟进

(一)利用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成果改进教学的建议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习惯于以课时为单位开展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看似突出了课时教学,然而却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又缺乏科学的梳理方法,难以做到每个单元都能全面梳理与准确把握单元的重难点。从单元地位的分析到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团队展开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梳理,整个过程加深了团队成员对于整套教材的理解,更提升了单元整体设计的意识与文本解读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要求教师根据单元内容合理设计学情调查的内容和形式,还要在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情调查的结果,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此次“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也只是一种尝试,希望今后能够结合实践经验,更加深入地对“学情分析”进行研究,投入实践教学。

(二)继续推进本主题研讨的思考

本次主题系列教研活动旨在探索单元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立足单元视角,聚焦单元目标,重新思考学情分析,将学情分析按照“单元的学情分析、课时的学情分析”进行分类、归纳,针对学生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益。为更好地帮助教师掌握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解决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的种种困惑,教研员带领团队认真解读了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内容,引导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梳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路径。对于学情分析,团队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本身的反思

反思:团队和教研组经历了无从下手的困惑,经历了几番苦思冥想,在市、区两级教研团队的指导下,不断明晰要求、自我修改、追求品质,形成最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促使教师思考教学设计中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会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框架下确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理解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之一,是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是“以学定教”的重要依据,是备课组活动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独立备课的基本任务。

思考与措施:持续开展单元备课的教研活动,进行教材的结构化研究;运用单元教学设计开展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个体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基于在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形成案例、开展研究、分享经验,采用课堂教学和专题发言等形式,形成教研资源。

(原始材料由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包胤杰老师和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杨定蕾老师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