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呈现方法

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呈现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将研究报告的完成放在关注行为的改进之后。虽然研究成果的呈现离不开报告撰写,但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一份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苛求规范统一的格式,提倡用教师熟悉的语言、获悉的教学事件来呈现研究过程与结果。在研究报告中,研究小组成员就阐述了以牛津英语8A Module One Unit Three:Trouble!

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呈现方法

通常将研究报告的完成放在关注行为的改进之后。虽然研究成果的呈现离不开报告撰写,但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一份报告。同样的,不研究也能呈现一篇文章、一份研究报告,但是这样的研究成果对于教学实践行为改进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无论哪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其目的指向一定是教学改进。

为什么一定要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撰写研究报告呢?因为一项研究永远不会因为一次活动的结束而结束。研究报告撰写能扩大研究成果惠及的范围。研究报告撰写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实践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撰写者系统梳理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提升撰写者的实践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中创生出的实践性智慧文本化,获得公开发表和传播,让无论是教研小组的成员还是其他教师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启迪,从而扩大实践成果的辐射范围。

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苛求规范统一的格式,提倡用教师熟悉的语言、获悉的教学事件来呈现研究过程与结果。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实践时,围绕主题和研究框架去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就会出现一个一个的思考,将这些思考呈现出来的可能是一份自传。当三个处在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上同一堂课后,这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水平或合作自传,三名教师合作反思的结果就形成合作自传。当我们观看了一堂课或多位教师执教同一节课后,并针对“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来想的”追问执教老师,对非执教老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在这些问题研讨之后形成一些思考,那么这就叫案例分析。由此可见,研究报告形式非常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切的研究报告形式。虽然研究报告并不必苛求统一格式和呈现形式,但是有些要素却必不可少,如研究主题、教案设计思路、教研实践开展情况、教学实践检讨等。

例如,“‘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技术方法教学’小学劳技”主题教研活动后,教研小组成员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以下是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重点介绍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活动后的反思。

一、活动的开展及成效

本次“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技术方法教学”小学劳技主题教研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实践,教师们经历了第一步:目标与任务、第二步:设计与观摩、第三步:研讨与交流、第四步:实践与交流,最后每位教师的教研活动思维过程体现在一张教研学习单上。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们了解了基于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关注技术方法教学在课堂中运用的方法与策略,并能运用课堂观察工具和活动单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最终能提取教研规程经验应用于学校的劳技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们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指导学生去设计与操作探究的热情。(www.xing528.com)

二、活动的反思

纵观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我们发现教师们平时在自己的课堂中对于“基于课程标准 关注技术方法教学”这一主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反映在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浮于表面,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反馈,我们的教研活动一定要让每位教师做到“有备而来”,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备什么”可以考虑提前将教研目标与任务、研究课的课题等一些相关信息发到微信群里,让教师们真正做到“有备而来”,能真正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教研中来,学到有价值的技术方法教学在课堂中运用的策略。

再以一个初中英语主题教研活动为例,为突破教师日常教学设计缺乏系统的整体设计观,研究团队开展以单元、主题、模块为单位的研究和实践,力图提供一份完整课例,为教师落实单元各课时教学之间的整体设计观提供参考,该小组以牛津英语8A Module One Unit Three:Trouble!为展示课例。在研究报告中,研究小组成员就阐述了以牛津英语8A Module One Unit Three:Trouble!为例的原因。

牛津英语教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各项语言的实践活动,提倡“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用中学、学中用”的理念。通过梳理比较,发现六七年级和八年级都有“dealing with trouble”内容,并且教材按照单元主题螺旋式上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通过单元之间联系的比较,教师能更容易形成单元教学设计的关联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