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主题确立的重要性与问题解决

研究主题确立的重要性与问题解决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主题确立包含了研究问题筛选、提炼、预判与基于问题的假设。其一,问题价值或者说研究主题的价值,决定了教研活动的价值,价值高的主题对教师实际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高。(一)研究主题选择虽然研究主题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教研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基于问题提出假设是教研活动中主题确立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主题确立的重要性与问题解决

研究主题确立是主题教研的起点。研究主题确立包含了研究问题筛选、提炼、预判与基于问题的假设。为什么要有研究问题筛选、预判与基于问题提出假设这一环节?其一,问题价值或者说研究主题的价值,决定了教研活动的价值,价值高的主题对教师实际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高。其二,以往主题教研活动往往活动前草草确立研究主题,教研员有可能对问题价值或对教师实际需求把握不准,花了很多精力开展研究,却无法顺利开展下去,只能推倒重来。所以,从一开始就进行主题预判与思考,可以减少这样的风险,提高整个教研活动的实效。

(一)研究主题选择

虽然研究主题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教研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教研主题中缺乏问题

很多日常主题教研活动没有“主题”,单纯地“就课论课”,似乎一堂课泛泛研究就是教研主题。“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对象。没有研究问题指导,很难有深度思考与创造性实践知识的产生。

那么,教研主题中的问题可以来自哪里呢?①教育改革或学科知识前沿热点问题。包括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如“如何在一堂数学课中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如何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主基调的学导课堂”“如何应对统编教材中重复教学的问题”。②教学中的困难或缺失。面对一种新情况或想要改善一个困境,或是弥补一个不足,如“小学语文课统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如何教、教什么”“为什么课堂纪律总是失控”“如何处理课堂中学生相异构想”“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一种不明的情况。教学中的疑惑、意外或无法用以往经验解决的问题,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教研指向的具体问题不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存在很多困惑与难题,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只看到了“无序”的教学现象,却无法提炼出这种不恰当教学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教研问题与教师口中“一般的教学问题”有所不同,如“课堂上学生做小动作”“课堂秩序失控”“教学预设与教学实际偏差”,这些只是课堂教学现象,但这些现象背后可能涉及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等问题才是教研重点。这时就需要教师经历反思提炼,由表及里、去假存真,直击教学现象背后的问题与矛盾冲突的根源。

3.主题太宽泛,没有对象意识

选题过于宽泛是一线教研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建立对话教学”“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课堂观察”“课堂教学话语分析”“测验试卷设计”等。这些过于空泛的主题无法聚焦要解决的问题,也缺乏问题解决的范围,这必然导致对研究内容解决浮于表面,很难对教学实践真正产生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主题选择要聚焦问题,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如“教学有效性研究”范围比较宽泛,当在这个主题前面加上一定的范围,明确研究对象时,问题也就逐渐聚焦。有教研小组将“教学有效性研究”改成“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深度和实际价值就大大增加。(www.xing528.com)

4.研究主题的学科意识不强

对任教学科的深刻理解是开展教学相关的主题教研活动的首要任务。比如,一次语文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以“如何利用‘口语交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题,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沟通”为课例,组织公开课、研讨交流等活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沟通价值,在课后研讨时,教师普遍认为教研主题的方向有问题,上课教师似乎将小学语文中“如何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的研究变成了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显然,在主题定位时对这一学科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学科界限不清。

(二)研究主题预判

怎样的研究主题才是有价值的?这里就涉及对研究问题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可行性的预判。对研究问题价值预判的正确性高低可以增强研究者专业自信,而这种价值正向预判表现在对所研究问题本身之于教学实践改善的价值和个人驾驭问题的能力两方面的预估。有些问题在中国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亟待研究,但研究者个人的能力不及,驾驭不了这个问题,这类问题就不会使研究者感到自信;有些问题虽然研究者觉得自己研究起来游刃有余,但这个问题是一个不证自明的或常识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也不会使研究者感到自信。[7]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既符合教师实践需求又符合个人能力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才能让研究者感到自信。

与其他教学研究不同,设计本位研究视角下的主题教研在确定研究主题时需要进行文献综述、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等,以便能够生成更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以此增强研究小组成员的研究自信。

(三)基于问题提出假设

在明确研究问题后,教师还应该基于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提出问题解决的基本设想,阐释研究的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提出问题解决思路。教研活动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也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引着所有活动的设计与选择。有意义的学习结果是大多数设计过程的起点与终点,因为对设计有效性的评价是针对目标来进行的。[8]没有研究假设的教研活动,目标不清晰,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也无迹可循,甚至会半途而废。没有预设与实践结果对比,研究结论也是不完整的、缺乏反思依据。以研究问题为起点,不断追问潜在的假设,既能帮助研究者在理论层面弄清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指导思想,更要能在实践层面指导现实问题解决出路,把探究带进课堂、教研同步、以研导教、以教促研。因此,基于问题提出假设是教研活动中主题确立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设想是对整个研究过程想要实现的目标、预期达成的结果以及从目标走向结果之路径的系统思考。好的假设能为主题教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清晰化思路,不好的假设往往会指引研究者偏离研究主方向。那么,研究设想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比如,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分析教研问题,如何组织利用研究相关资料,如何从研究资料中论证或创生出问题解决策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