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程设计提升教研实效的前言

规程设计提升教研实效的前言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基本规程为教研员与教师设计教研活动提供了框架,同时不束缚各学科特点的彰显、鼓励教师个性化创新。此后,区域主题教研规程异彩纷呈,体现了教研员与教师们的实践智慧。

规程设计提升教研实效的前言

2019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指导文件,教育发展与改革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可见,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教研活动则是教师入职后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为了引导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使教研走向精准、实现高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从2014年开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改进教研活动组织实施的意见,对教研活动的组织,要求明确“主题”,通过围绕鲜明的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产生持续探索、研究的效应;对主题教研活动的设计,要求增强“系统性”和“规范化”,从而提升教师的参与广度和深度;并且强调主题教研活动的内容由策划、实施、评估等组成,要明晰活动流程,设计教研工具,用教研工具支持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在主题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宝山区教育学院审视教研现状,于2014年6月明确提出要优化教研工作,提升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从而提升教研工作品质,进而提升基层学校校本研修的品质。同年9月,开展了长达六年的“主题教研规程设计的区域实践探索”项目研究,作为“区县实践研究项目”之一受到了上海市教研室的鼎力支持。伴随国家及上海市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宝山区教研人员以服务课程改革为己任,确立工作重点,调整教研方式,履行教研职能,为探索规范、高效的教研模式而不懈探索。

一、主题教研规程的设计与行动

确定了基于规程设计的区域教研转型之路,只是明确了重点与方向。“规程”原意是指将工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面对现阶段教研活动的关键问题,同时回应主题教研的核心特征、借鉴理论框架、完善工具设计,走向规程设计无疑是推动新时期教研转型的有力抓手。研究落实和具体实践还需真实调研基础上的顶层设计,宝山区的区域教研探索主要经历了四次研究重心的转向与进阶。

首先,2014—2015年的行动关注“基于教师需求选择主题”,要求区教研员在把握“教改”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问卷、学生问卷、访谈等形式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进而确定教研主题。关于需求的调研与主题的选择,反映了教研活动对课程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培养需求等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的思考与回应,为教育质量提升积累实证资料。

其次,通过两轮的教研活动方案评比发现,教研员缺少破解教师需求与选择教研主题的操作性路径,在激发教师策略的深度等方面较为模糊。因此,2015—2017年的实践更聚焦规程设计。在理论学习与经验提炼的基础上,项目核心成员设计了“目标与展示任务—源于展示任务的质疑与澄清—相关核心问题的讨论与引领—教师任务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任务的深化实践与评价”的一般性规程,并辅以“教研任务单”。这一基本规程为教研员与教师设计教研活动提供了框架,同时不束缚各学科特点的彰显、鼓励教师个性化创新。此后,区域主题教研规程异彩纷呈,体现了教研员与教师们的实践智慧。

再次,重视实践层面的行动落实,2017—2019年在区域范围内广泛开展主题教研实践,同时选取基地学校与教研团队开展深度研究。并且开始积累“主题教研规程”“主题教研活动设计”的研训课程,包括规程设计、活动方案、评价指标、教研员指导模式、优质案例等,提升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与基层学校的校本研修并行,在区、校层面,常态化、系列化、递进式开展基于规程的主题教研活动,在行动中积累经验、反馈意见并验证成效。

最后,成效与经验的总结,将区域六年的实践凝练成可供借鉴与推广的成果。笔者比较了该项目的目标与成效,将行动过程中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散点式“火花”转化成系列化经验,并透过优质主题教研活动重构多元“规程”,围绕课题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培养三项学校教育核心要素展示更具指导意义的主题教研活动实践探索。反思本研究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方面的成果,依据教研员与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转型等成效进一步展望“教研”的创新发展。

二、本书的结构与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本书分为四部分共十章,先后探讨了区域开展主题规程设计实践的背景与意义、理论借鉴与建构、规程设计的基本框架、针对不同真实问题的实践与典型案例以及成效展望。

本书始终围绕研究、指导、服务这一教研工作主线,从中国教研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谈起,梳理了国际视域下的教研活动,从而提出教研规程的价值、方式、特点、模式,以及理论建构,即基于形式逻辑的主题教研规程建构;同时,梳理六年来高质量的主题教研活动,提炼其在主题确立、内容设计、组织推进与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即基于实践逻辑的主题教研规程——指向课堂教学改进的“诊断接力式”主题教研规程、指向课程知识建构的“研训融合式”主题教研规程、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相长式”主题教研规程,配合生动的“教研现场”,最能体现六年来区域推进的成果,相信会为教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

三、长效推进的思考与展望

本书的完善离不开同仁们的支持。感谢上海市教研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感谢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全体教研员多年的实践探索;感谢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朱素霞副院长、陈明敏副院长的协同引领。

特别感谢提供优质案例的九位教研员和老师,这几次主题教研活动自规程设计开始,笔者便与教研团队多次研讨,希望形成区域主题教研中活动流程与内容深度的“模板”。经过对这些教研活动的深度参与、点评指导与观察记录,笔者切实加深了对富有学科个性的主题教研活动的认识,由此整理、修改出生动的“教研现场”案例供读者参考。

自上海学生的PISA测试成果震惊世界,中国式教研受到国际教育界的瞩目,多年来关于教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日益增多,教研转型的呼声不绝于耳。作为区域教育研究、指导与服务机构,该如何定位新时期的教研内容与方式呢?当前,强调真实教学问题解决的系统化、连续性主题教研活动越来越受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群体青睐,随着国家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化,区教育学院又将如何实现主题教研的进阶发展,走向循证的、深度的主题教研?这将是笔者接下来项目研究与工作推进的思考方向,望与同仁们共同探索!

沈 伟

2020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