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春
安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南》指出,要将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幼儿安全教育应得到最大关注。由于幼儿天生缺乏社会经验,不能辨别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然而幼儿又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体,每天都有可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安全意识。随着幼儿被拐被骗的新闻在各大媒体曝光,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也开始关注幼儿的人际交往安全问题。通过网络媒体和实际调查发现,现在幼儿园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普遍偏重于“幼儿不跟陌生人走”方面。研究表明,在对被诱拐的认知策略中,只有22%的被试幼儿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自我保护;17%的被试幼儿对陌生人的拐骗引诱表现出了错误的认识,或对于危险的到来几乎没有发现和意识;33%的被试幼儿对陌生人的拐骗引诱表现出了较差的认知情况,对潜在危险有一定的抗拒心理,但是容易被诱惑;28%的被试幼儿对陌生人的拐骗有正确的认知,但不知道抗拒的正确方法。[1]由此可见在当今复杂的人际社会中,对幼儿实施有效的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是何其重要。
一、幼儿园人际交往安全教育的现状
尽管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其教育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仍有进一步强化的空间。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安全教育内容泛而浅,教育深入程度不够
从目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现状看,基本上每个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安全教育,但在幼儿人际交往安全方面的教育并不多见,其安全教育内容更多偏重于同伴玩耍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运动安全、生活安全、防摔伤等,对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视并不多,更多的是渗透教育幼儿“不轻信陌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2]在安全教育程度上,存在一次性安全教育的普遍现象,缺乏深入教育和及时的教育效果检测。
(二)安全教育形式重传授,缺乏体验性
一般而言,进行安全教育,形式运用较多的有五种: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在有关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围绕安全主题开展游戏活动、联系案例引导幼儿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围绕安全主题进行讲解。[3]有研究者对重庆市三所幼儿园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单纯的说教是在安全教育中运用最多的,占整个安全教育方法比例的92.9%,完全没有运用体验教育的方法。[4]体验安全演习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重要的方法。因为幼儿经验的有效建构方式要具有亲历性、体验性、直观性,这三个特性恰好也非常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只有这样的安全教育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
2014年国庆期间一部叫好也叫座的电影《亲爱的》在各大影院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因孩子走失而导致家庭悲剧的故事。这部电影敲响了幼儿人际交往安全教育的警钟,各地幼儿园也掀起了一场“不跟陌生人走”的演练热潮,并见诸各大网站、报纸等媒体。
实施安全演练主题活动,其中真实情境是体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真实情境是指利用真实的物体、场景和人创造与现实相符的情境,以供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建构积极的经验。
二、真实情境在“不跟陌生人走”演习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一)案例分享
1.首次演习,印象深刻
2013年11月9日上午,我园策划了一次全园性的“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演习活动,并提前联系好幼儿不认识的义工担任本次演习的陌生人角色。当日上午自主游戏时间各班教师将幼儿带到操场,稍后借由离开,并悄悄藏在某处观察幼儿动态。老师离开一两分钟后,义工扮演的陌生人带着糖果、贴贴画、小玩具、平板电脑等物品来到幼儿身边,借机利用手中的道具来吸引幼儿,并说要带他们去公园里面玩。结果各班都有不同数量的幼儿跟着“陌生人”来到了幼儿园门口,直到幼儿园保安问幼儿这个人是谁时,大班的幼儿才反应过来不能跟着陌生人走,中小班的部分幼儿在保安询问后还是愿意跟着陌生人走。就在这时,班级老师适时出现,把幼儿都带了回来。
演习活动结束,园长对全园幼儿进行了集中安全教育,采访了幼儿对于刚才发生的事件的认知,并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人际交往安全问题,让幼儿深刻体验到面对陌生人引诱时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
回到班上后,各班教师再次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结合幼儿的现有演习经验与故事图片加深了幼儿对陌生人潜在危险的认识。部分跟着陌生人走了的大班幼儿演习后感到非常后怕,一个男孩子说:“我以后再也不会跟着陌生人走了,就算他拿着平板电脑给我玩游戏我也不会走了。”一个女孩子红着脸情绪很低落地说:“以后我再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了,如果里面真的有毒我就再也回不来了。”随后班级里以“陌生人”为话题开展了一次大讨论,讨论出了遇到陌生人的正确处理方式,并形成了班级的“防陌生人安全宝典”。
班级教师就这次安全演习活动做了一个及时的简讯报告,并在家长群中进行了分享,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家长们都称赞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做得非常好,同时也给家长们敲响了幼儿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的警钟。
2.再次演习,体验应对
为了检测“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演习效果,2014年4月9日,我园再次在幼儿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演习体验活动。本次活动对幼儿的物质诱惑进行了升级,利用了幼儿最喜欢的卡通动画人物、物品以及游戏等来引诱幼儿。这一次几乎没有幼儿跟着陌生人走,并且有幼儿在陌生人说要带他们出去玩的第一时间就有了不能跟陌生人走的意识,并及时跑到教室里寻找老师说有陌生人想要骗他们出去玩,请老师帮忙赶走陌生人。
通过这一次演习体验活动,充分证明通过第一次演习体验活动幼儿已经初步建立了有效安全经验,并能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应对陌生人,这又再次说明演习体验活动对幼儿经验的建构和社会行为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演习效果显著因素(www.xing528.com)
从对新村幼儿园“不跟陌生人走”的演习体验活动效果显著性的分析中不难发现:
第一,事前没有提前告知幼儿,所以在演习活动中大家完全是真实的反应,尽管之前每个学期也有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活动,该次演习体验活动给予幼儿的经验更加深刻和直接。
第二,道具对于幼儿的真实体验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幼儿参与“陌生人”的游戏体验欲望大大增强。
第三,幼儿对义工完全不认识,从而加深了幼儿对陌生人的认知与理解。
第四,演习体验活动后要及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幼儿面对陌生人采取正确的做法。
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演习体验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于真实情境。在真实情境中幼儿会放松警惕,从而最真实地反映出幼儿的本能经验。
三、真实情境在幼儿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创造良好的、逼真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幼儿建构有效经验,因此在幼儿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尊重幼儿真实的体验与反应
面对不同的真实情境,幼儿有不同的反应。在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中,幼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尤其是在演练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真实反应,在安全的情境下不要过早干预。如果介入时间过早,幼儿将无法充分体验,并建构起深刻的经验。例如本文的案例中,教师等幼儿跟着陌生人走到门口保安询问无法回答时才介入,给予了幼儿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这个过程,这对幼儿的经验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场景客体,完全真实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为加深幼儿的经验基础,在安全演习中创设体验性较强的教育情境、演习场景和客体一定要尽量真实,接近幼儿的真实活动状态,尽量减少虚假成分,避免幼儿以扮演的形式来处理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幼儿人际交往安全教育中,特别是在演习活动中所运用的场景和道具要完全真实。
(三)及时引导,加深印象
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进行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后,要及时地引导幼儿正确地应对陌生人的引诱,与幼儿一起讨论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后果。从而引导幼儿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同时也帮助幼儿建构积极正确的认识,形成有效的正确认知意识,为今后的成长奠定有效的经验基础。
情境性、体验性、亲历性是体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幼儿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体验性、情境性的创设,让幼儿得到充分体验,在真实的体验场景中,幼儿自然也会有真实的反应,体验真实的人际社会环境,体验真实的物质诱惑,从而获得完整性的经验。因此,在幼儿社会人际交往安全教育中,教师应坚持创设真实情境,巩固幼儿的真实亲历经验,增强幼儿面对复杂的社会人际潜在危险时敏锐的辨识意识,能够对陌生人的引诱坚决地说“不”,为幼儿健康成长搭建一条阳光的安全大道。
【注释】
[1]云赛娜.幼儿自我保护策略的研究——探寻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安全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3 (12) .
[3]刘馨,李淑芳.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2) .
[4]白鹭.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