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平
我听见了,我就忘了;
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我很喜欢蒙台梭利这段非常著名的话,它的背后隐藏着深奥的教育思想,不由让人去思考:我们应该给予幼儿怎样的教育?我们教育的幼儿应朝着怎样的方向成长?我们怎样让幼儿朝着目标最大限度地发展?
相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荀子·儒效篇》中也有所提及:“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即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这说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成人还是幼儿,都存在着“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做”即体验,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的、最鲜活的认知规律。大家都认为行动胜于言行,主动胜于被动。看和听都是表面功夫,只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勇于尝试才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功。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蕴含着接纳、尊重、理解、平等、 自由、规则、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蕴含着教育者应尊重幼儿个性、注重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学习的自律性、重视幼儿的主动操作等教育思想,归结合一,即应在“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自主性,就是不依赖他人,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合理目标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是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幼儿自主性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它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 自主性主要包括独立需要、 自我感情、 自我的确立。独立需要是摆脱外部强制的自由需要, 自我感情是自信的自主情感, 自我的确定是思维的独立。 自主性需要儿童在“做”中,即在“体验”中去建立、习得、完成和获取:在专注地玩材料时,在分区活动时,在与伙伴发生争执和矛盾时,在遇到陌生人时,在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时……
“做”是一个最有效的体验,它绝非盲目地做(体验)、无序地做(体验)、三心二意地做(体验),而是应该主动地做(体验)、独立地做(体验)、真实地做(体验)、坚持地做(体验)、 自由地做(体验),在做(体验)中养成自心而为,在做(体验)中学会自律而行,在做(体验)中体现自然而露,在做(体验)中懂得自始而终,在做(体验)中体现自选而新。
主动地做(体验)——养成“自心而为”。
刚刚开始操作活动时,有很多孩子不懂得自己去选择材料,有的坐着一动不动,有的转来转去无所适从,还有的缠着老师问:“老师,我玩什么呢?”这些现象都是自我意识缺乏,没有自主性的表现。主动地做,就是幼儿参与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地在成人的安排下活动,而是表现出内在的决心、意志、干劲,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积极投入活动。遇到孩子不主动的行为,教师要有激发孩子主动活动的意识,对孩子的脑、眼睛、耳朵、嘴、手、双脚进行“六解放”,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多观察,让孩子广泛地去听,让孩子有更多的口头表达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美好的大自然。只有教师做到了“六解放”,孩子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自心而为主动积极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渐渐地,我们会听到、看到:孩子每天入园的第一件事是到开心农场给植物除草浇水;对着鸟儿说“你好”;到饲养角给小兔子喂自己带来的青菜;每天吃完早餐会自己拿着进区卡选择区域参加活动;每天在户外活动前后主动将大量的材料分类投放与整理……
主动地“做”,让孩子们有了主见,有了惊喜的行为,更有了灵动的纯真。
独立地做(体验)——学会“自律而行”。
独立性是极为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个体不受他人的影响,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幼儿不仅能更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周围世界,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在积极的活动中能促进其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发展。成人一方面应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做,另一方面应在孩子独立地做中引导其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自律即自控力,这是儿童意志发展的基础。在独立的“做”中,孩子们学会了材料轻拿轻放、用完材料放回原处、不影响同伴操作、发生问题自己解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爱护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成果……
独立地“做”,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会了自我管理。
真实地做(体验)——体现“自然而露”。
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形, 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 自己的物品被同伴拿走了,他们会生气;心爱的玩具丢了,他们会伤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害怕。这是孩子真实性情的表现。教师,千万不能扼制孩子的真实表现,而应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唤起孩子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同时丰富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态度,使孩子的学习更加真实,让孩子能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如我园针对“不跟陌生人走”开展了一次真实性的安全演练。在一次全园各班孩子都在户外活动时,教师悄然隐退到角落里,操场突然来了几位“陌生”的叔叔阿姨,他们手拿各种玩具、小吃来到孩子们中间,先是态度温和主动搭讪,后“连哄带骗”使出各种伎俩。有的孩子看了几眼继续参加活动;有的孩子懵懂地听着没反应;有的孩子经不住“诱惑”跟着“陌生人”一直走到幼儿园大门外,跟了许久,有的孩子见势不对开始哭,有的依然跟着往前走……这次演练既让我们见到孩子们遇到陌生人后的真实反应与情感流露,又让孩子们真正懂得遇到陌生人该怎样做,比简单的说教更为有效。
真实地“做”,让孩子们体验了真实的生活,流露出真实的情感。(www.xing528.com)
坚持地做(体验)——懂得“自始而终”。
孩子常常在行动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影响了行动的坚持。有时会被周围世界的各种新奇刺激所吸引,从而分散了注意力,不能坚持做完原先正在做的事情。如何让孩子坚持地做,学会“自始而终”呢?首先,不给孩子难度过高的任务,任务太多太难,会使孩子望而生畏,一直对抗或放弃;其次,应帮助孩子确立行动目的,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者,要利用游戏、劳动、学习这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如每个幼儿园都有一块种植地,要让种植地的植物春夏秋冬都生长茂盛,让孩子们持续地劳动、观察、记录。充分挖掘种植地的教育功能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教育者将种植也纳入课程,让孩子真正成为种植园地的主人,才能让种植地持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园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开辟了开心农场,孩子们通过讨论在开心农场上种了土生植物、水生植物、菌类植物。孩子们从除草、翻土、挖坑、注水、播种、插秧、浇水、记录到做稻草人、铺膜保暖、插杆都亲历而为,主动管理。因为主动,孩子们易于坚持,坚持大带小参与活动,坚持每天去劳动,坚持每周去记录,坚持在收获的同时又播下新的种子……更可喜的是,当遇到水种莴笋叶子发黄时、蘑菇长不出时、向日葵“腰”立不起时,孩子们就自己去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坚持,开心农场富有生气与灵气,孩子们懂得了“自始而终”。
坚持地“做”,让孩子们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更加专注做事的优秀品质。
自由地做(体验)——体现“自选而新”。
自由是指孩子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强制或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放纵的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自由,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的真实行为,看到孩子在自由中的创新。我园因地制宜开设了种植、沙池、饲养、阅读、木工、运动、欢乐谷等户外活动体验区,有了对“自由”的正确诠释。一方面我们给予孩子每天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餐后、早操后、全园性自选活动等;另一方面打破了年龄界限、班级界限,让孩子自由选择区域、 自由选择材料,大带小参与活动,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在“自由”的氛围中,孩子们活动更投入,思维更活跃,行为更创新:跳跃区的孩子们发现将跨栏摆成圆形发射状来跳更有趣;木工区的孩子们主动为种植区制作观察牌;运动区的孩子们将练习平衡的长凳子倒过来当跷跷板玩耍;“过河”的孩子们借助三根固定的绳子渡过“小河”;阅读区的孩子们将帐篷搭在了操场上惬意地躺在地上看书……
自由地“做”(体验),让孩子们顺着天性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主动地、独立地、真实地、坚持地、 自由地做,让孩子们成为有能动性、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让我们引导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孩子的话:我每天来给快死的莴笋苗松土、浇水,它终于活过来了;哦,原来蘑菇是这样长出来的呀;兔妈妈,你要多吃点,兔宝宝才会健康地生出来;看,我包的苹果饺子、飞机饺子;老师,我不用吹气,颜料也会流动……
孩子做过了,理解了。我,也更加懂得了孩子,理解了孩子。
我说——
儿童的进步不是取决于年龄,
而是取决于能够自由地观看他周围的一切。
是儿童教我们爱和怎样去爱,
但只有内心有爱的人才会受到启导。
孩子说——
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