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阶》:勤劳农民与精神追求

《台阶》:勤劳农民与精神追求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阶》是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台阶》中塑造了一个勤勉的农民形象,他终生在物质层面努力劳动,但其中显然蕴含了精神世界的追求。(二)情节结构这篇小说以《台阶》为题,全文紧紧围绕台阶展开。

《台阶》:勤劳农民与精神追求

台阶》是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

《台阶》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短篇小说,故事内容大致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三级台阶是父亲花了很大的力气修造起来的,但他仍不满意,希望修造更高的台阶。又经过大半辈子的持续努力,父亲终于修起新屋,并为新屋修造了九级台阶。修造这九级台阶时父亲伤了腰,挑水回家变得更困难,抽烟时敲烟袋锅也不方便了,高高地坐在上面很不自在。台阶修好了,父亲不再有往日的精气神,他老了。

《台阶》中塑造了一个勤勉的农民形象,他终生在物质层面努力劳动,但其中显然蕴含了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一篇成功的艺术作品,小说没有就父亲的精神世界做任何明确的说明,而是以波澜不惊的叙述,娓娓道来般讲了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如何引导学生解读出平淡故事背后的深意,进而体会作品的匠心艺术价值,是教师需要用心揣摩的。

(一)文本类型

在对小说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依据小说三要素开展教学,并将人物形象分析作为重要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某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不突出,或者分析出来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存在着某种矛盾,比如这篇《台阶》,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发现,按照传统的文本分析方法分析出的父亲形象是负面的,而这显然不是作者创作的实际意图。如果通过准确把握文本类型来确定适当的解读策略,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小说文本可以大体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情节型,重在讲故事,往往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来呈现文本主题,相对而言,人物不过是情节的载体;另一种是人物型,人物型文本重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则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如何判断小说的文本类型并确定相应的解读策略,已有学者进行过具体阐述,总体来看,《台阶》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情节型小说,作品围绕“台阶”展开情节,进而呈现作品主题及人物情感

(二)情节结构

这篇小说以《台阶》为题,全文紧紧围绕台阶展开。故事开头没有做任何铺垫,直接写道“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让人深刻体味到台阶对父亲的重要性。

故事接下来简单写了家里的台阶及其修造过程,进而以温暖又深情的笔触,细致地讲述了这三级台阶在这个家庭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母亲把台阶当成“我”的摇篮;“我”在台阶上长大,台阶也是“我”的游戏场所;父亲坐在台阶上很舒适,休息、洗脚、抽烟。但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于是,父亲开始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做准备,在漫长的准备过程中,父亲认真、勤勉,对目标念念不忘。

开始造新屋后,“父亲很兴奋”,勤勉的态度则须臾未变。作者对造新屋的九级台阶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写:和泥、放鞭炮、父亲因之伤了腰、对青石板的留恋、对水泥台阶的精心照护,对这些细节,作者一一道来。

但修好的台阶并没为父亲带来任何愉悦,不方便磕烟袋,坐在上面和人打招呼不自在,挑水上去很困难,父亲进而生出对自己人生的困惑—“这人怎么了?”这仿佛也是小说作者邀请读者一起来探讨的难题。

(三)叙述视角(www.xing528.com)

小说围绕父亲对“台阶”的执念,以第一人称体验视角讲述了台阶在父亲的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品中并没有对父亲做任何评价,台阶对父亲的重要性是通过一些细节体现出来的。

精心修造好的三级台阶对“我”和母亲来说代表着温暖、惬意,但对父亲来说,最初的心满意足很快就消失了,让他念念不忘的,是“我们家的台阶低”。这种执念让“我”意识到,和家乡的风俗相应,台阶是地位的象征。

在“我”的眼里,“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这里有“我”的困惑,也有“我”的觉知,而“我”对父亲最有悲剧感的感觉是在修新屋九级台阶的时候形成的,此时“我”眼中的父亲是这样的:“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父亲是活在世俗里、活在人生的压力下的,他努力想提升自己的自尊和地位,但终其一生也没有获得这样的能力和力量。

(四)主题意蕴

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述展现出台阶对父亲的重要意义,对台阶在这篇作品中的隐喻意义也进行过揭示,即“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这是作品中最能揭示题旨的一段话。的确,从没有人觉得父亲有地位,父亲也自知地位不够,但他甘于这样的境况吗?在父亲朦胧的意识里,似乎台阶的高度决定了主人的地位,于是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时光来追求修造一个高高的台阶。

台阶造好了,父亲迫不及待地坐在上面,这应该是模仿他在村里邻居家常常看到也很羡慕的场景。但“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父亲终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这人怎么了?

这个作者邀请我们探讨的问题,也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作品主题。人生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是比别人高的地位吗?如果是,怎样得来的地位才是有价值的?如果不是,那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意义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