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跳水》:危机解困的智慧与象征手段

《跳水》:危机解困的智慧与象征手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文本类型与情节结构《跳水》属于困境解决类情节型叙事作品。同样,《跳水》中,危急时刻,船长用手枪逼迫儿子用跳水的方法化解了危机,出人意料、值得钦佩。文章题目为《跳水》,也是从解决方法的角度考虑的,突出了危急时刻成功解困的智慧。《跳水》中,叙述者从全知视角进行冷静观察,没有公开发表评论,但运用了象征的叙述手段,读者如果能够有意识地从这一角度理解作品的主题,将有更多收获。

《跳水》:危机解困的智慧与象征手段

跳水》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一篇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是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为“思维火花”。

《跳水》的故事大意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航船上,水手们在甲板上闲来无事,拿猴子取乐。猴子为取悦水手,拿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男孩气极了,为了追回帽子不惜爬到桅杆上最高的一根横木的尽头,只要一失足,就会摔在甲板上没命。在这危急时刻,孩子的爸爸用枪逼迫孩子立刻跳到了水里,使孩子得救了。

(一)文本类型与情节结构

《跳水》属于困境解决类情节型叙事作品。文中情节的发展逐层推进,在困境解决部分达到高潮,篇幅虽短,但脉络清晰、惊心动魄。

1.背景(第1自然段)。

在风平浪静的一天,环游世界归来的航船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气氛非常轻松。猴子越发放肆。

2.冲突产生(第2自然段)。

猴子与孩子发生矛盾。猴子摘下船长儿子的帽子戴在头上,水手们大笑,孩子哭笑不得。猴子不理孩子,似乎故意逗孩子生气

3.冲突上升(第3自然段)。

水手们越哄笑,孩子越生气,于是他爬上桅杆追猴子。

4.陷入绝境(第4自然段)。

猴子把帽子挂在桅杆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坐在桅杆顶端冲孩子做鬼脸,孩子气极了,放开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没命,水手们吓得惊叫起来。孩子听见叫声,幡然醒悟,摇晃起来,陷入命悬一线的危机之中。

5.困境解决(第5自然段)。(www.xing528.com)

船长看到这一幕,立即举枪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在父亲的逼迫下跳进海里。水手们立即把孩子救上甲板,孩子得救了。

(二)情节结构与主题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在困境解决型情节结构中,困境解决过程中的态度及解决方法是理解主题时的重点部分,比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救援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所占篇幅最长,主题也体现在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方法与态度上。同样,《跳水》中,危急时刻,船长用手枪逼迫儿子用跳水的方法化解了危机,出人意料、值得钦佩。船长当机立断的智慧和冷静处理的态度是文章所要突出表现的主题。文章题目为《跳水》,也是从解决方法的角度考虑的,突出了危急时刻成功解困的智慧。

同是化解危机,相比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跳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全文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表现了孩子在猴子的放肆行为及水手取乐的笑声中如何使自己不知不觉陷入绝境。这一过程提示读者,除了危机解决的方法,如何避免陷入危机也是文本主题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叙事学更关注特定事件的表现方式而不是事件本身,作品的主题往往与事件如何被呈现有关。

环游世界的帆船往回航行,表明艰巨的航行任务基本完成。而此刻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处于放松状态(从后文中可以看到,此刻船长也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拿手枪准备打海鸥),这时候需要找点乐子,于是水手们把关注点转向猴子,猴子成了人们取乐的对象,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在孩子、猴子和水手三者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水手越笑,猴子越放肆,孩子越生气,孩子越危险。于是,事态迅速由平安无事升级为人命关天。如果说海上航行时遇到的恶劣天气是“天灾”,那么此刻升级的玩笑就是“人祸”。文本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呈现“人祸”的升级过程,给读者以警示:无聊中的放纵与取乐会滋长非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局面失控,甚至使人陷入绝境,而理智与理性是解决非理性行为造成的后果最有效的方法。这些意涵也应包含在主题之中,如此解读,主题意蕴会变得更为丰富。

(三)象征意义

在有些叙事性作品中,叙述者会跳出事件,发表议论,直接表明对事件、人物的态度,这些议论往往是解读文本主题的重要参考,参见《“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有叙述者对事件不公开发表评论,而是通过叙述手段暗示其意义,使作品的意蕴表达得更加含蓄甚至隐晦,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阐释空间,象征即这类叙述手段之一。象征指叙述者借助叙事结构中的某一部分或整体,利用它们与经验世界的关联,含蓄形象地表现某种思想观念。《跳水》中,叙述者从全知视角进行冷静观察,没有公开发表评论,但运用了象征的叙述手段,读者如果能够有意识地从这一角度理解作品的主题,将有更多收获。

1.环境的象征性。

全文的第一句话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故事具体发生在哪一天,这是一艘什么名字的帆船,航行在什么海域,这些都没有交代。但故事突出交代了如下信息:这是一艘经过大风大浪洗礼的归航的航船,水手们因放松而取乐,尚未成熟的孩子陷入非理性行为的怪圈,最终面临危机……含混与不确定的故事背景使这艘帆船呈现的故事空间超越了具体的时代、地域,暗示着这些现象可以发生在任何时空,使故事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

2.人物关系的象征性。

小说只用了孩子、水手、船长等称谓,没有交代人物具体的名字,这种含混性使读者超越具象而进入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场景。我们可以将整篇小说的事件结构和人物关系视为一个象征体,猴子、孩子和水手是非理性行为的代表,船长则是危机的拯救者。船长能够带领水手战胜自然界的惊涛骇浪,成功归航,和他对人性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密不可分,他是人类理性的象征,也是人类更理想的形象的隐喻。由此,我们也解读出了超越具体故事的更普遍的意义:冲动与放纵如不加以控制,将导致灭顶之灾,只有理性的生活才能使人类获得更高的自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