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唯一的听众》的解读—完整、深入、独特

《唯一的听众》的解读—完整、深入、独特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者是落雪。老人帮助“我”产生变化的独特方式,一是表示“我”拉得很好;二是说自己耳聋,但会用心感受音乐;三是与“我”约定每天早晨来做“我”的听众。本文中老人的形象很重要,题目“唯一的听众”指的也是老人,因此读者容易陷入单从分析老人形象的角度把握主题的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情节型和人物型两种文本类型。

《唯一的听众》的解读—完整、深入、独特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者是落雪。故事讲述了“我”刚开始拉琴像锯桌子腿,被家人嘲笑,十分沮丧。因为对练小提琴缺乏信心,偷偷来到小树林练习,遇到了自称耳聋的老人。在老人每日的陪伴下,“我”的琴技渐渐提高,之后“我”偶然得知,老人是音乐学院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却因“我”而珍藏着这个秘密。后来,“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的内心也对老人充满感激。

(一)文本类型与情节结构

从本文的整体结构来看,这是一篇困境解决类的情节型叙事作品。其情节呈现了主人公陷入困境,在他人的帮助下发生改变,从而摆脱困境的结构特点。

1.陷入困境。

“我”拉小提琴被家人嘲笑,陷入不自信的困境。

2.困境解决。

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自愿每天当我的听众,听我演奏,在老人的陪伴下,“我”的琴技不知不觉提高了,拉出了动听的曲子,自信心也有所提升。妹妹惊讶于“我”的变化,在妹妹的追问下,“我”道出了耳聋老人的秘密,并得知老人并不是聋人,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3.结局。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的爱好,“我”能够登台为众多观众演奏小提琴。(www.xing528.com)

(二)情节结构与主题的关系

困境解决类叙事作品的主题通常通过主人公陷入困境以及摆脱困境的过程呈现出来。在不同的作品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方式各有其独特性。因此,解读时要关注困境及解决方式的独特性。

本文主人公所面临的独特困境是拉小提琴拉不出好听的曲子,被家人嘲笑,既琴技不佳,又缺乏自信。在老人的巧妙帮助下,“我”提升了琴技,也获得了自信。老人帮助“我”产生变化的独特方式,一是表示“我”拉得很好;二是说自己耳聋,但会用心感受音乐;三是与“我”约定每天早晨来做“我”的听众。其中的巧妙之处在于,老人其实并不耳聋,是音乐学院颇有声望的教授。老人独特的帮助方式也突显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不能放弃,要积极把握契机;问题的解决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

(三)辅助者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很多教师在解读本文时关注到老人的形象,并按归纳人物特性的方法描述老人形象,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中老人的形象很重要,题目“唯一的听众”指的也是老人,因此读者容易陷入单从分析老人形象的角度把握主题的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情节型和人物型两种文本类型。前文第三章第二节谈到叙事学视角下的两种人物论,即人物行动论与人物特性论,前者适合被用于分析情节型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后者适合被用于分析人物型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根据叙事学人物行动观,人物在情节结构框架内行动,也就是说,要理解老人的形象,需要立足于困境解决情节结构,从老人作为促进主人公成长或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角度去解读。故事的背景和主人公的特质都不能忽视,在此基础上关注帮助者解决问题的关键行动因素,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四)叙述视角

本文的叙述视角为第一人称内视角,“我”既是事件的主人公,也是叙述者。第一人称叙述事件,除了能给读者带来真实感外,还有利于表现“我”在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变化,从而突显老人对“我”的影响及老人的教育智慧。

此外,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从“我”的角度感知与叙述故事,可以展现出“我”对老人的认识转变过程:一开始相信老人是“聋子”,后来妹妹揭开谜底,原来老人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如此叙述,更能从“我”的角度显示老人的教育给“我”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同时给读者带来启示,增添出人意料之阅读趣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