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是对事件的安排,那么什么是事件?简单来说,事件就是发生的事情。但叙事学学者并不满足于对事件如此定义,而是进一步去探索从叙事意义上讲什么是事件。有研究者认为,事件就是行动或状态的改变。早在20世纪20年代,夏丏尊先生在《文章作法》中就曾指出,比较“牵牛花有红的,紫的,颜色虽很美观,但少实用”与“院里的牵牛花,红的,紫的,都很鲜艳地开了”[4]这两句话,后一句中表示牵牛花的状态由未开到开放的变化,因此具有叙事性。由此可见,事件中的核心要素是状态的变化或改变。
里蒙-凯南概括了美国叙事学学者杰拉德·普林斯对最基本故事的定义:“最基本故事由三个相互联系的事件组成。第一和第三事件是静态的,第二事件是动态的。进一步讲,第三事件是第一事件的反面。最后,这三个事件是由某些连接性特征按以下方式连接起来:(a)第一事件在时间上先于第二事件,第二事件又先于第三事件,(b)第二事件是第三事件的起因。”[5]比如小明学习成绩很不错,后来沉迷网络游戏,成绩变差了。普林斯认为这是故事的最基本结构。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叙事作品中的事件都呈现了这样的结构,比如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七年级上册中《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文中首先写“我”胆子小,不敢冒险;接着写“我”登上悬崖,不敢下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克服了恐惧心理,成功走下悬崖;最后,“我”获得了成就感。由胆小到自信,“我”的状态因为登悬崖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最基本的故事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事件的组织包括三条原则,一是时间顺序,二是因果关系,三是逆转。除了时间和因果关系之外,叙事学学者们特别关注事态的转变,如从幸福到不幸,从贫穷到富足,从厌恶到感激,等等。因此,从叙事学视角来看,事件可以看作是从一种事态到另一种事态的转变。
事件还可以细分为两大类,由于新的选择出现而推动了情节发展的事件称为核心事件;详述、维持或延缓原有情节的事件称为从属事件。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有人建议去爬悬崖时,“我”面临爬或不爬这样的选择,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这属于核心事件。有些背景信息的介绍并不提供新的选择,而是呈现人物的某种状态,比如文中介绍“我”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但由于自己长时间生病,妈妈警告“我”要牢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冒险,这些信息从属于核心事件,因此,属于从属事件。区分核心事件与从属事件,有助于从阅读中快速地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www.xing528.com)
叙事学学者对基本叙事单位—事件的微观分析,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情节观中的突转与发现等成分,进而探索事件变化、转变的要素,区分核心事件与从属事件的相互关系,这是叙事学研究者对叙事本质认识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