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非幼儿园单独完成的,需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一) 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华中师范大学蔡迎旗教授指出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渗透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等特点。[2]在借鉴其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简要介绍下家庭教育的特点。
1. 强烈的感染性
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幼儿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首先家庭成员对幼儿来说具有特殊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年幼的儿童又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是他们最直接、最稳定的模仿对象。同时由于家长常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幼儿在情感上更倾向于认同与学习。家庭中成员的情感、态度、德行等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 特殊的渗透性
家庭的氛围深刻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家长来说,时时是教育的契机,处处是教育的内容。家长随时随地都能够对幼儿进行言传身教,施加影响,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对儿童而言,家长的言行、家庭生活环境等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3. 较强的针对性
父母养育孩子,与孩子共同生活,对孩子的了解全面且深刻。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不仅是无形的,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家庭教育通常是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个别化教育,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 天然的连续性
家庭教育一般发生在家庭环境中,较学校教育而言,没有明显的教育阶段,因而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按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教育孩子。家长对孩子而言是最早的一位老师,他们在与家长的相处中耳濡目染习得了很多成人的行为规范和行事准则。
家庭是儿童成长非常重要的环境,但是受家长自身素养的制约,家长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既有正面积极的部分,又有负面消极的部分。现实中很多家长重视幼儿教育,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理念指导,常常在教养子女时有很多不当的做法。通过家长工作,幼儿园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便家庭教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 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能使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关注幼儿园之内的各种活动,忽略家庭教育。如果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致,很容易出现“5+2=0”的现象。“5”指的是5天的幼儿园教育,“2”指的是周末2天的家庭教育,“0”指的是幼儿园正向教育被家庭负向教育抵消。幼儿园家长工作能够密切两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家园配合一致,消除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教育功能、教育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3]两种不同的教养环境需要积极配合,取长补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 教育功能存在差异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功能上有所不同。家庭是依靠血缘关系自然形成的生活环境,具有多种功能,教养孩子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而幼儿园则是保教幼儿的专门场所,其一切设施和活动均是为了幼儿发展。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个别化的教育,而幼儿园教育则主要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在家庭中往往是两个或者多个家长教育一个孩子,这种教育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亲情以及更多的包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则是两个或者三个教师和很多的幼儿一起生活学习。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关注的频率也没有在家庭中那样高。幼儿园有专门开展的教育活动和相应的材料设施,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同时幼儿园教育也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和交往能力,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2. 教育关系存在差异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幼儿之间既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更是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有血缘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具有本能的特性,亲情关系更为突出。父母一般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可能对于孩子的发展定位过于理想化、单一化,有时甚至超出了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不够理性、客观。
幼儿教师一般取得了合格学历或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考核,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训练,她们的专职就是保教幼儿。孩子和教师之间更多的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对孩子的爱一般比较理性、客观,但对孩子的了解不如家长全面、深刻。
3. 教育方式存在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提出了四种主要家长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儿童个性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有明确的目标,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影响。此外,幼儿在家中主要是向家长学习,而在幼儿园中不仅可以向教师学习,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做到密切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就是这两者之间的调适器,对两者的关系起着协调、衔接与沟通的作用。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使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也利于两者相互补充。这两种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其教育的合力最大。(www.xing528.com)
(三) 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在幼儿园工作中家长不再仅仅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也应该是幼儿园努力联合的对象,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合作者。幼儿园要更新观念,摆正服务关系,做好保教工作,同时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来,以获得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人、财、物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学练结合10-1
家长资源巧开发[4]
上学期,大班围绕五一劳动节,开展了“我们身边的职业”的主题活动,我们发现真正要实施好这一主题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教师对不同职业了解不够;其次,活动内容涉及谈话的多,探索的少,幼儿兴趣不高,不太好组织。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班级幼儿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并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自己职业的了解,恰恰弥补了教师这方面的不足。为此,我们及时调整了主题的目标和推行步骤,在主题目标上,由原来重点通过教师让幼儿了解几个不同职业的内容,改为通过幼儿“小记者行动”让幼儿自己了解不同家长职业的内容,以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邀请医生、护士、小学教师、摄像师等不同职业的家长到园,和孩子、老师共同进行主题的探究活动。老师向孩子们说明了活动的意图,提出了活动中的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好提问,现场采访家长。孩子提问的兴趣非常高,问题五花八门:“到了小学有没有游戏玩了?”“小学老师是怎样给小朋友上课的?”“医生和护士有哪些不同?”“法官在审讯犯人时,为什么要敲小槌?”“每天的新闻是怎样到每个小朋友家的?”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获得了和职业有关的知识,幼儿的不同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主题活动前期的困难迎刃而解。
思考:
1. 请谈谈家长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 在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时,怎样利用好家长资源?
(四) 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俗语说“知子莫若父”,家长能提供有关孩子的具体而可靠资料。与家长沟通交流,有利于幼儿教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进而理解幼儿各种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获得宝贵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获得家长的教子经验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合理化建议。幼儿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是促进自身教育行为和改进教育质量的良好途径。
幼儿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最好监督者。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合理建议,可以帮助教师以及幼儿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成绩的肯定和对幼儿教育的支持,有助于激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家长对子女教养的关心及对幼儿园教育的殷切希望,为幼儿园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学练结合10-2
孩子调班[5]
贝贝是一个胆小爱哭的女孩,开学一个月来,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来稳定她的情绪。比如:早上入园看到她哭,就抱过来哄着;午饭时哭闹且不吃饭,就一口一口喂她吃;午睡哭闹,就先陪她玩一会,再陪着到睡着……总之,老师对她呵护备至、关爱有加,她的进步也非常大。但是一天早上,家长找到我,要求给孩子调班,理由是“某班有个熟悉的朋友,为了方便一起接送”。
难道家长为了和一个朋友的孩子同班方便接送,就要让这个怕生的孩子重新去适应新班级、新朋友和新老师? 让这个孩子刚和小朋友及老师培养的感情因“大人的接送方便”而夭折吗?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这个园长都不忍,而家长就这么忍心吗? 难道是这位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这些方面吗? 是家长不重视环境吗? 肯定不是,因为我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这是一位很重视孩子教育、特别重视孩子健康环境、很理解教师工作的家长。开学不久,老师忙着安抚哭闹的孩子,她也会帮着一起安抚;碰上个别孩子上厕所,她会热情地帮着护理。那么,家长到底为什么要换班? 是对老师有意见? 还是有什么误会?这位家长的换班理由太勉强了,这不该是用换班来解决的问题。
从关注孩子成长环境这点来看,这位家长是细腻型的,不会没有考虑到孩子换班后的种种不适,之所以要换班可能是老师对家长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还有一些她没有说出口的原因。作为带班老师,只有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周到的服务是不够的,还得让家长理解老师的工作,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总之要取得家长的认可。家长要换班,说明老师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即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做到问心无愧了,但如果与家长缺少沟通,家长也不会认可老师的成绩。认真反思之后,我给老师提了建议:主动出击,真诚家访。我陪着老师上门进行了两次家访。老师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分析入园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和进步,并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诚恳地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两次家访感动了家长,最终打开心门,道出调班的根源:本班午睡条件太差,孩子挤在一起,还要几个孩子合盖一床被子。老师当即向家长表态: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也提得很合理,我们回去就努力改正。
通过这次家访,我们得到了家长合理的建议,并根据这些建议添置了一些小床,对午睡室的管理进行了规范。一星期后,我再约见了这位家长,家长表示对老师的工作很满意,还称赞我园是民主的、有责任的、高效率的、值得家长信赖的好幼儿园。
思考:
1. 上述案例反映了家园沟通中存在什么问题?
2. 案例中园长和老师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