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师徒结对”的作用幼儿园新任教师主要是指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师徒结对”可以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将优秀的教学经验传给新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节奏、进入工作状态,能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使其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速度。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 新老教师“师徒结对”

“师徒结对”主要是为了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做法是由幼儿园一位资深老教师以“师傅”或“主班教师”的身份对刚入职的新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带教,通过“做中教与学”,进而帮助新教师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1.“师徒结对”的作用

幼儿园新任教师主要是指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教师的培养分为职前与职后两个阶段。短暂的大学教育不再是一劳永逸,进入幼儿园工作是人生学习新的起点。幼儿师范学校或者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等机构培养的大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弹唱跳画等专业技能,也经历过见习与实习,但是从校门走向幼儿园,完成从“学生”向“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进程。面对一群孩子,即便满腹经纶,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新教师工作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出现教学效率低下、情绪紧张焦虑、职业压力倍增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丽莲·凯兹曾将幼儿教师担任教师的头一年称为“求生阶段”,认为刚入职的幼儿教师内心充满恐惧和忧虑,有严重的挫折感,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技能上的指导。如果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只靠自己单打独斗来熟悉职业过程,这个过程相对来说会比较艰辛,新入职教师会走很多弯路,甚至给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师徒制在传统手工艺和文艺领域早已存在,教育领域历史上也有“艺友制”的提出。以老带新,老教师与新教师搭班。老教师作为“师傅”言传身教,新教师作为“徒弟”则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师徒结对”可以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将优秀的教学经验传给新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节奏、进入工作状态,能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使其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速度。

2. 开展“师徒结对”工作要点

“师徒结对”带教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不是随意指定一个老教师带领新教师的口头命令。如果“师傅”选择不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督导,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

学练结合8-1

为什么如此待我[1]

雪儿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示范园,园里安排米老师做带教老师,同时与雪儿配班。米老师工作6年,业务能力强,是园中骨干教师。因为雪儿是新来乍到,班上家长不太信任她,态度也是不理不睬。但是家长对米老师就很不一样,有事情大多数家长只找米老师,一些与雪儿有关的事情还要通过米老师转告。米老师比雪儿长两岁,因为是幼师毕业,所以工作时间较长,并通过努力取得如今成绩。雪儿让米老师感到了压力,雪儿教育背景好,悟性高,又好学,看样子迟早要超越自己。虽然是带教老师,米老师却从不指导雪儿,雪儿有问题要请教,她不是搪塞,就是置之不理。

有一天雪儿路过园长办公室,无意间听见米老师正在打自己小报告。回来后,出于气愤,雪儿前去质问,米老师不予理睬,还在背后说雪儿自恃是大学生,不把人放在眼里,难带,很多老教师因而对雪儿印象不好。园长为此事也批评了雪儿。这时,有人告诉雪儿如果群众关系不好,一年后转正会有麻烦。雪儿很紧张,开始努力讨好周围人。园里老师有事,她主动帮助带班,还帮保育员干活。一次雪儿端汤进班,走得匆忙,一个孩子从里面跑出来,撞在汤盆上,汤水烫着了孩子,好在问题不大。但孩子家人很不高兴,找园长说雪儿和孩子一起疯,还玩水,孩子衣服湿了也不管。园长对她的表现很失望,现在就要求她当“高级保姆”,把孩子看好,不要让家长说话就行! 雪儿很难过,变得消沉,带班时也心不在焉。终于一天当班,一个孩子打闹时摔成了骨折。园长火了,当着全体职工的面狠狠批评了雪儿。雪儿提出辞职。

思考:

1. 为什么雪儿会提出辞职?

2. 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 如果您是园长,您怎样推动有效的“师徒结对”工作?

①选择一个好师傅

好教师是好“师傅”的基础,但好教师不等于好“师傅”。很多老师虽然业务能力强,但是却存在“同行是冤家”的狭隘心理,在带教过程中时时“留一手”,以防徒弟超过自己,影响自己在幼儿园的地位和发展。这样会消解“师徒结对”工作开展的实际功效。

“师徒结对”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业务关系,更是一种心理关系,需要师徒之间的默契配合。如果不考虑师徒教师在教育信仰专业理念以及个人气质性格方面的因素,有可能造成他们的冲突和对立,这种师徒结对的破坏性显然会大于建设性。[2]为了避免选错“师傅”带来业务与人际上的隔阂与冲突,开展“师徒结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选对师傅。

好的“师傅”要德才兼备,不仅保教工作能力突出,爱岗敬业,还应该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胸怀。选择前,需要对“师傅”和“徒弟”的性格特点以及教学思想、能力等有个细致的前期考察,尽量使其达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

②做个好徒弟

好徒弟面对师傅,应懂得虚心好学,尊敬长辈。要善于沟通,消除隔阂。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技巧,会正确处理好师徒关系。积极上进同时又谦虚谨慎。在师徒关系中,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师傅有指导之责,徒弟有感恩之心。师徒双方应是互惠共生关系,而不是谁教谁,谁依赖谁。双方都是平等、主动的。若任何一方感到压力,感到权利不对等,感到得失不平衡,都会影响师徒关系,进而影响班级乃至幼儿园和谐,最终必然影响幼儿园教育工作。

③给予师傅合理的激励

“师徒结对”工作的开展会增加“师傅”的工作压力。每位教师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除了强调奉献精神,给“师傅”名誉上的精神鼓励,还应该建立适当的物质激励机制,调动骨干教师愿意作为“师傅”的积极性。比如评选出“优秀师傅”并给予一定奖励等,具体激励措施因园而异。适宜的激励措施能够提高“师傅”帮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意识,进而加强“师傅”对“徒弟”的指导。营造出“师傅诚心实意地教,徒弟谦虚诚恳地学”的良好氛围。

④鼓励适当的创新

幼儿园应建立适当的创新机制,鼓励新教师在谦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走出按部就班模仿“师傅”成为“翻版”的弊端,尤其是要克服“师傅”本身的弊端,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新教师尽管实践经验不足,但是并非一无是处成为老教师的“累赘”。刚迈出大学校门迈进幼教岗位的新教师,具备一定的优势,比如教学热情高涨、教育理念先进等。作为“师傅”的老教师不应该倚老卖老颐指气使地指使命令作为“徒弟”的年轻人做这做那,也不应该死要面子不屑一顾地排斥打击作为“新人”的新教师优秀创新,而应该尊重新教师的独立性、创造性,留给新教师适度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师徒结对”工作不仅仅是“师傅”对“徒弟”的单向教导引领,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双向进步过程。新手教师通过老教师“手把手”地“教”获得专业上的成长,而老教师也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成长。[3]作为“师傅”的骨干教师与作为“徒弟”的新入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友好的,是相互学习的互惠过程。在“师徒结对”工作期间,如果新教师在工作上表现优异,幼儿园既要对新教师进行表扬鼓励,也应该连带对相应的“师傅”进行奖励,以便达到共赢的局面。

⑤建立监督与考评机制

幼儿园应该把“师徒结对”工作作为专项工作列入园务工作计划,提高该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如果“师徒结对”仅仅是前期指定了“师傅”和“徒弟”,而没有后续完善的监督、考评,势必会导致“师徒结对”流于形式,虚于应付。“师傅”如何指导“徒弟”开展工作,指导的效果如何,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会导致“师徒结对”工作无从抓手,出现很强的随意性和肤浅性。幼儿园可以依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62条专业标准作为“师徒结对”工作监督和考核标准,“师傅”知道教什么,“徒弟”知道学什么,幼儿园知道怎么评,从而使得“师徒结对”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二)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教师每天的上课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园本教研活动是指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幼儿园保教质量为目的的研究活动。园本教研活动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工具。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要把握以下要点:

1. 重视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教研管理制度(www.xing528.com)

幼儿园应该加强园本教研工作管理,通过有效的园本教研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很多幼儿园忽视园本教研工作,或很少开展园本教研工作,认为教研工作可有可无,是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的事情。教师年复一年只是在原有的能力和经验水平上打转。仅仅看护孩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幼儿教师也不仅仅是教书匠,应该成为研究儿童、研究教学的专业教师。

幼儿园不仅需要在认识上提高对园本教研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进而保障园本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否则,教研活动很容易被其他繁琐事务挤掉,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幼儿园教研制度应明确领导职责以及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等具体人员的分工,对教师的教研要求、教研过程的组织和记录、经费保障等内容有明确的规定。让教师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2. 创设良好教研环境,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教研活动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应该有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是一种上级愿意组织的活动。教研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全园的幼儿教师,对其而言,应该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广大教师乐于参与的活动。教研活动是严肃的学术活动,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严谨科学,但幼儿园教研活动又不同于高校的艰深学术研究。园本教研活动争取做到“严肃而又不失活泼”,既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整体保教质量的提升,又能让参与者感受到教研的乐趣。

在教研活动中,管理者不应是高高在上坐而论道的权威,而应该是以朋友的身份,做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的引领者、合作者、学习者。管理者作为教研主持人一般是幼儿园园长或教学主任,往往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引领大家思考,提升教研水平。在教育研究问题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该实事求是,秉着谦虚学习进步的态度,与大家一起探究,成为教研活动的合作者、学习者。管理者应该努力创造出科学严谨而又积极参与的良好教研氛围。

教研活动不应该是套在教师身上的额外负担,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不是被动倾听者。理想的教研活动氛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参与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育问题在群力群策下得到解决,教育质量在激烈的碰撞中升华;参与者之间以诚相待,不吹毛求疵,在教研平台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 教研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

园本教研活动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也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搞搞形式,演演戏。园本教研活动具有行动研究的特点,即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研究的内容应该来源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教研活动边研究边实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涉及到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园本教研为了避免大而空、形式化、缺乏实效等问题,可以从小处着手,接地气,找准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把教研活动做的踏踏实实。只有能实实在在解决教师现实面临困惑和问题的教研,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参加教研活动的任何人员,尤其是突出一线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落脚点。每次研讨结束后,要对研讨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主持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4]教研是否成功的检验标准,是将教研的结果运用到实践中,看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即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有始有终。

4. 教研形式多样化

园本教研形式不是单一的,是形式多样的,如专题式教研、课题式教研、观摩式教研、对话式教研等。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颜晓燕教授曾对幼儿园园本教研形式做过系统的概括[5],在借鉴其划分标准基础之上,介绍几种常见园本教研形式。

①专题式教研

专题式教研是教研前先确定一个专题或主题,大家共同汇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而组织教师围绕这一专题进行学习和讨论的教研活动。专题式教研的内容范围较为广泛,但是不能选题太大,应该在幼儿教师的接受范围内,要求具体、明确、合理。

②课题式教研

幼儿园以课题为切入口,以课题来牵引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可以结合本园实际情况,选择课题方向,并积极申报各种类型的课题项目。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市级、区级的课题,幼儿园都应该积极申报。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实施,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③问题式教研

问题式教研是以问题为核心,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幼儿园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式教研是幼儿园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④观摩式教研

观摩式教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是指立足于教学现场,通过“身临其境”观摩现场,针对看到的内容,展开的研讨活动。观摩式教研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方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园内观摩、园际间观摩和区域间观摩等不同范围的观摩活动。观摩的具体内容往往以教师的实践教学为主,也可以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其他方面进行观摩研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无论是园内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还是对外其他的观摩活动,对教师及幼儿园的发展都有一定益处。

⑤对话式教研

对话式教研主要是指创设一个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平台,邀请幼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幼教工作者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研讨活动。比如,国家颁布一些新的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来园进行解读。幼儿园也可以开展公开课,邀请专家等人进行深入分析点评,进而改进教学。

(三) 幼儿园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也可以称为教育笔记、反思笔记等,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等进行的记录和思考。教育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更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内在的专业发展机制。

很多幼儿园都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要求老师每周交一篇教学反思。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将上交教学反思作为不得不完成的外在任务,带着抵触情绪写反思,敷衍了事。导致幼儿园天天谈反思,周周写反思,有数量却无质量,教学反思成了形式主义,成了套在教师身上的负担。幼儿园应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使教师明白教学反思的价值,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如每月或每学期评选出优秀的教学反思,给予一定的奖励。优秀的教学反思也可以投稿,如《早期教育》等幼教刊物,如果能够发表,幼儿园可以追加奖励。将教学反思由“让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的状态。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是指一线老师对发生在身边周围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并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强调内容的鲜活性,强调个体的能动性,而不是等同于记流水账,要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论依据。很多老师的教学反思有记录但缺乏反思,反思往往讲一些套话,缺乏深度。教学反思可以着眼点小,但反思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深挖掘,不能寥寥数字对事件进行简单描述。除了描述教育现象“是什么”,还要描述“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才能会更好。落脚点是提出问题后,如何改进教学。教学反思是一个“慢功夫”,记录了教师成长的点点滴滴,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 陈群.幼儿园危机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62-163

[2] 马力克·阿不力孜.中小学师徒结对带教机制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1(4):30-31

[3] 宋静,王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中师徒结对模式的构建策略[M].学前教育研究,2012(9):58-59

[4] 彭兵,谢苗苗.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3):60

[5] 颜晓燕.园本教研多样化模式探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9):24-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