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常设的区域活动一般包括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数学区、角色区、语言区、积木区等。这种划分并不固定,每个幼儿园“因园而异”。
学练结合4-6
美劳区的“怪现象”[1]
王老师精心设置了美劳区,放上了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模具,让幼儿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形状。开始,幼儿很喜欢美劳区,大家争先恐后地争着要进去,造成美劳区“僧多粥少”,每个幼儿分到的橡皮泥都很少,捏不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后来,愿意进美劳区的幼儿越来越少,最后变得“人烟稀少”。王老师脑筋一动放上了各种各样的贝壳,让幼儿在贝壳上画上各种漂亮的花纹,幼儿的参与热情又来了,但没多久,美劳区又受到冷落了。旁边的音乐区经常敲锣打鼓,热闹非常,幼儿的心思就跑到音乐区去了,有些幼儿还放下没做好的手工,偷偷溜到音乐区去。
思考:
1. 为什么会出现美劳区这样的“怪现象”?
2.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创设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一) 区角活动的创设要点
1. 动静区、干湿区分开
相对吵闹或需要较大活动量的区角活动主要有表演区、音乐区以及积木建构区等。相对安静的区角活动主要有阅读区、美工区、数学区、益智区等。在进行区角设置时,需要将相对热闹的区角和安静的区角分开,这样就可以把区角间的相互干扰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还要将干湿区分开。比如,美工区和科学区可以接近水源,方便幼儿及时清理。阅读区、表演区可以设置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
2. 区角之间间隔要明显
区角之间要间隔明显,否则幼儿在活动时一不小心就从一个区角走进另一个区角,影响另一个区角活动的进行。区角之间还需要有明确的区角指示牌,清晰地告诉幼儿这是什么区角。教师可以利用玩具柜或者布帘等物品作为区角之间的间隔物,玩具柜的高度不应该高于幼儿的身高,以便教师观察指导。
3. 区角间的流动线要顺畅
流动线也就是幼儿到达各个区角间的路线走向。为了到达某个区角,幼儿知道应该走什么路线。如何穿过一个空间,以及如何在最短时间到达一个区角。研究发现,如果流动线条不流畅,难以到达的活动区的使用率比较低。同时,流动线的设置不应该影响其他区角活动的进行。
4. 限定区角人数上限
教室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区角人数过多,造成区角材料不够,幼儿为材料发生冲突乃至争抢现象;有些区角人数太少,甚至无人问津,教师准备的材料不能得到较好利用。区角人数影响着其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设置每个区角的人数上限,将幼儿分流到不同区角活动中。
声音、光线、色彩都会影响幼儿的活动。格里拉夫提出了十种降低环境噪音的方法。[2]教室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降低噪音,避免对区角活动的干扰。同时要结合各区角活动的特点,为各区角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如,在阅读区提供丰富的绘本、舒服的沙发、靠枕等;在角色扮演区,提供多样的人物服装、道具等;在音乐区,提供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等。
(二) 各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主要有美工区、积木区、角色区、科学区、阅读区、音乐区等。每个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在空间布置、材料投放上都具备一定的特点。
1. 美工区
幼儿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也乐于使用美工材料进行活动。美工区应该是幼儿享受艺术创作的地方。美工区的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美工区的位置,要靠近水源,便于幼儿利用水清理道具和地面。
(2) 美工区需要宜清洗的地面或者铺上报纸等。
(3) 美工区的桌子需要提供桌布或者报纸等,以免弄脏桌子。
(4) 美工区的作品可以贴在墙上也可以用夹子夹在绳子上。对于一些手工作品,也可以陈列在玩具柜上。
美工区的材料种类非常多,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更新材料。把幼儿常用的材料,比如剪刀、浆糊、色卡纸等,放在便于幼儿取放的位置。
2. 积木区
积木区,主要是指幼儿通过运用积木和积塑进行建构的活动场所。很多幼儿都喜欢用积木或者积塑进行连接与拼搭,积木和积塑是幼儿的主要游戏材料。积木区的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积木区需要较大的空间,且应该远离需要安静的区角。
(2) 积木材料需要根据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放置,可以放在篮子里、筐子里、盒子里等。
(3) 投放足够数量的积木和积塑,同时要让积木和积塑种类多样化。积木和积塑按大小之分,有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小型积木。也有很多模型积木和积塑,如火车、小人、树、小房子、农场、交通标志等。
3. 角色区
角色区一般包括娃娃家、医院、餐厅、超市、邮局等内容,其场景一般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角色区的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角色区需要较大的空间。活动过程中,幼儿有语言上的交流和沟通,因此需要远离安静区角。
(2) 角色区需要一定的道具,创设仿真的情景,见表4-1。
表4-1 角色扮演区材料的提供
4. 科学区
科学区是一种结构化程度较低的科学探究活动区域,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水平运用多种材料和各种方法进行自由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区的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发展性原则
材料的提供要把促进儿童发展作为落脚点,即材料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挖掘所选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材料与幼儿关键经验有意识地联起来。(www.xing528.com)
(2) 更新性原则
科学区角材料不能一成不变,科学发现区探究材料的提供应随着幼儿科学经验的增长不断地更新变化,以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活动需求。
(3) 适宜性原则
科学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顺利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材料的选择应以儿童为本,具有可操作性,超出学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资源不宜利用。
(4) 安全性原则
学前儿童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弱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教师在选择科学发现区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一些细小的材料容易被儿童误食,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对其潜在危险要有充分预期,以防事故发生。
(5) 经济性原则
幼儿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不能犯“富贵病”。科学发现区材料的选择如果从幼儿周围的环境入手,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物品,更易引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内涵。
(6) 层次性原则
材料投放的较高要求是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让幼儿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材料的投放应该体现层次性原则。
(7) 趣味性原则
有趣的材料是对学习的最好刺激。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因为科学与趣味两者是互补关系,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学因素,幼儿不易进入其中,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趣味,它又失去了科学发现的真正作用。
(8) 直观性原则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直观性特点。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影响,而不是经过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材料可以帮助隐性的科学规律显性化,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了解隐藏在现象后面的科学规律。
5. 阅读区
阅读区不同于阅读室,它能够方便班级幼儿随时读书的需求。班级阅读区的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图书区要位于光线充足和安静的地方,最好能用一些屏风进行隔断。
(2) 提供圆桌、坐垫、沙发、地毯、抱枕等,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
(3) 图书的摆放要整齐,而且易于幼儿取放。
(4) 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包括:绘本、童话、经典寓言故事等。尤其是多提供绘本。
6. 音乐区
音乐区是幼儿进行歌唱、听音乐等活动的区域。音乐区的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位置选择要有独立性。音乐区比较热闹,声音比较大,一般都安排在走廊或者阳台、角落等地方,避免干扰其他活动。音乐区的空间若相对较大,则有利于幼儿的创作与表演,必要时可以设置几个观众坐席。如果仅是用耳机听音乐,区域可以较小。
(2) 空间营造要有安全性。音乐区中的一些乐器及服装道具上的零件较小,脱落后幼儿把玩容易造成一定伤害,比如孩子将掉落的铃铛误塞进耳朵或嘴里。教师需要经常检查材料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排除隐患。[3]录音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应固定在某个角落,并由教师负责插电与断电,最好使用安全插座,尽量避免使用移动插座,因为移动插座容易绊倒幼儿。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电子设备与电的安全使用问题。
(3) 空间布置整洁舒适性。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音乐区的环境布置应给幼儿整洁、舒适的感觉,色彩的搭配要协调,空间的设置可以有层次感等。可以提供一些靠垫、抱枕等物体供幼儿使用。
(4) 材料的多样性且便于取放。音乐区可以投放很多音乐材料,如鼓、三角铁、铃鼓、哑铃、沙锤、摇铃、木鱼、双响筒、响蛋、面具、服装、头饰、丝巾、彩带、录音机、CD机子、磁带、耳塞等。同时,材料的投放要方便幼儿取放,不宜放置太高位置。
7. 益智区
益智区主要提供桌面小型益智类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小肌肉能力。益智区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益智区需要安静的环境。
(2) 设置下棋的桌椅、坐垫,让幼儿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思考。
(3) 提供丰富的益智类操作材料,如拼图、迷宫、风行棋、五子棋、象棋、围棋、跳棋、魔方、七巧板等。
8. 语言区
语言区通过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兴趣。语言区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语言区幼儿需要交流和互动,因此,语言区需要一个较为独立的空间,便于幼儿在里面交流与互动,避免打扰其他区角。
(2) 语言区需要提供一些材料,如手偶舞台、故事盒、情境布置图、自制图书等。
9. 数学区
数学区是通过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探索数量、几何关系的区域。数学区环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 数学区设置在较为安静的地方,空间不宜太大。
(2) 数学区需要提供一些数学类材料,这类材料以游戏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