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优化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在组织机构的建设上要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提高组织的效能。幼儿园组织建设也应该运用荀子的管理学理论,合理分配任务,共同协作。责任、权利、利益一致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管理组织设计时应明确划分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力范围,同时赋予该岗位与其职能相匹配的权力和利益,做到责任、权力、利益相一致。幼儿园组织设置的权力,是指组织要通过委职授权,赋予各部门各岗位相应的权力,有了权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优化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幼儿园组织是一个实体机构,是发挥管理效能的工具,其本身建设就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活动。幼儿园在组织机构的建设上要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提高组织的效能。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幼儿园有效管理的基础,要注意以下原则的应用。

(一) 任务需要原则

创设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幼儿园性质不同、规模各异,因此,幼儿园组织的创设要因地制宜,根据任务的需要创设组织。幼儿园的组织设置,首先要全面深入分析幼儿园有哪些“事”、有多少“事”、需要多少人来完成。可以将幼儿园的任务分门别类,分解为若干具体内容。坚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职,因“职”设岗,争取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工作效率的高低与人员多寡不成正比。人多并不意味着效率高,人太多反而会成为工作的阻力。组织建设需要精简机构,不能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能与其他岗位合并的就不单独设岗。组织设置也不能过于精简,需要设职的必须设立,不能出现有岗无人的现象,导致某岗位事务无人负责或者人手不够的混乱局面。

(二) 分工协作原则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2]。这里,荀子所说的“群”,显然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一个有秩序的结构体。另外,荀子还指出,这个结构体的形成前提在于“分”,在于“分”中有“和”。由于有了“分”与“和”,众多的人就形成了一个有序程度更高的系统。从而产生出较无序状态要强大得多的能力。幼儿园组织建设也应该运用荀子的管理学理论,合理分配任务,共同协作。

幼儿园按照任务的不同将组织分为若干部分,使各级各类部门和人员各自有任务目标。如幼儿园分设教研组、保健组、财务组、膳食组等部门,并配备相应人员。但各部门不是单打独斗的。比如校车接送迟到,孩子就不能按时来园,教师只能翘首以盼;如果食堂拖延开饭时间,孩子就只能饥肠辘辘。部门之间应密切配合,做到既有专业分工,又能相互协作。

(三) 有效跨度原则

组织建设有效跨度原则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管理幅度问题,二是管理层次问题。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直接高效地领导下属人数的限度。如一家企业总共有300人,总经理下面直接管理10个部门经理,则该总经理的管理幅度为10人。一个人能力再超强,受精力、体力、时间和知识的限制,他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地管理成千上百的员工。因此管理者需要适当放权,不能集权力于一身。管理层次是指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比如一所高校教学系列从上到下有校长、院长、系主任、普通教师等层次。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管理幅度大,则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小,则管理层次多。比如一个幼儿园园长没有下设各个部门主任,事必躬亲,忙得焦头烂额,会很辛苦。她管理的幅度大,而管理层次少。如果一个园长懂得放权,下设保教业务副园长、行政副园长、保健组长,她的工作就相对轻松很多。和前一位园长相比,她的管理幅度要小一些,前者要管理几十个员工,后者重点管理几位中层领导。但后者比前者的管理层次要多一些,后者除了有行政园长、业务园长,下面还要设教研组、膳食组、财务组等基层组织。

幼儿园要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需要宽度适当,层次合理。管理层次太多,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增加,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将加大。一道命令在自上而下传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曲解、遗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困难,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问题。因此,管理层次太多需要精简。管理层次太少,管理效率也会降低,加大管理者的难度和工作量。

(四) 责权益一致原则

责、权、益一致原则:责指的是责任,权指的是权力,益指的是利益。责任、权利、利益一致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管理组织设计时应明确划分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力范围,同时赋予该岗位与其职能相匹配的权力和利益,做到责任、权力、利益相一致。每个人在一定的岗位上,有一定的权力,负一定的责任,得一定的利益。即,职务要实在,责任要明确,权力要恰当,利益要合理。(www.xing528.com)

责任文化研究专家唐渊指出,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责任意识,是“想干事”;责任能力,是“能干事”;责任行为,是“真干事”;责任制度,是“可干事”;责任成果,是“干成事”。幼儿园岗位责任一是指每个人要知道自己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带来不良后果,应承担损失。权力,是指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帕森斯认为,权力是一种保证集体组织系统中各单位履行有约束力的义务的普遍化能力。幼儿园组织设置的权力,是指组织要通过委职授权,赋予各部门各岗位相应的权力,有了权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如果一个幼儿园副园长虽有副园长之名,但没有下命令的权力,没有对下属进行奖励与惩罚的权力,而一个比她级别小的办公室主任却拥有副园长的权力,则副园长就被“架空了”,因此,这位副园长也很难再开展工作。利益是指工资、奖金等。组织的设置应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干什么活得什么利益,职责、权力与利益挂钩,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 统一指挥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最早是由法约尔提出来的。他认为,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领导人同时对一个下级或一件工作行使权力,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幼儿园往往有正园长、副园长、保教主任等数名领导,领导班子之间需要先协商,统一意见后,再下达命令。幼儿园组织建设的指挥线路要清晰,确保每一个部门或个人只对一个领导负责,避免多头领导。一个下级只对一个上级负责,不越级指挥和管理。多头领导的方式容易导致领导意见不一致时下级部门和人员感觉无所适从。

学练结合3-1

究竟谁说了算[3]

某幼儿园决定在暑期期间进行房屋装修。临施工前,园长召集中层干部说明了工作计划及安排。会上强调为了避免停课施工,将施工安排在周末,因此,周五孩子们离园后各班要把本班物品归置到教室外以备施工。

周五孩子们离园前,园长巡视时发现许多班级在幼儿未被接走前就将物品归置到走道上,而有的班级并未整理,室内室外混乱不堪。有的班级组织孩子们到门厅等候家长,有的班级仍让孩子们在凌乱的教室内等候。

园长很生气,责问已经整理好班级物品的教师:“开会时不是多次强调要等孩子离园以后再整理物品吗? 为什么孩子还没接完就开始整理?”教师称是教务主任允许其整理的,且让教师们组织孩子到门厅等候。未整理班级物品的教师说:“保健主任要求先在班里把物品整理好,因为将孩子们留在门厅等候不方便,要等孩子们全被接走后再搬运东西。”园长又找到了教务主任和保健主任询问原因,两人把各自的理由陈述了一遍,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然而各班教师们却被指挥得团团转,不知该听谁的。

事后园长在园领导会上向大家通报了此次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不良影响,明确了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时应该由哪些部门全权负责,其他部门不应干预,出现任何问题都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会上同时就各职能部门的权责范围、各岗位的职责以及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衔接和工作流程重新进行了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

思考:

1. 为什么会出现离园时的混乱局面?

2.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