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师们在上课前做足了准备工作,让课堂活动的环节设计变化不断,但最有看点的,莫过于让人“掉下巴”(即好看到令人错愕)的环节。
虽说一堂课40分钟,但这40分钟里发生的所有的教与学的活动,并不是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同学们要从若干个环节中挑选出最“有看点”的环节,这非常考验大家的综合整理能力。课有看点,文章才有亮点。
突破难点,抓其重点!究其根本,同学们可能在这三个方面产生了误区:
第一,错把自己当摄像机。摄像机能够记录、储存并回放课堂的全过程,无一遗漏。画面伴随着声音,极为生动。而很多同学把自己当作摄像头,把这样的“摄像”功能用于叙述课堂之中,从头到尾记录课堂的全过程,尤其喜欢详细记录师生对话,一字不差,这就是典型的“流水账”。
这样的方式,让我想起了教师们为了研究一堂课,整理而成的课堂实录——听课时用录音笔录下,课后再把录音转换为文字,格式也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还原课堂。
课堂实录用于教师研究,真好!但用在习作中,却无法吸引读者。因为课堂实录是逐一地记录,以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文字表述,这称不上是习作。而有的同学,恰巧是错把自己的作文写成了课堂实录。
第二,错把文章批量生产。工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道工序都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加工,进行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出规格一致的产品。(www.xing528.com)
很多同学在写这一类文章时,也常常进入批量生产模式:先是简单介绍这是一堂怎样的课,再讲述课堂上发生的故事,最后升华主题——畅谈这堂课中的收获、明白的道理等。这种批量生产的写作方式就是“格式化写作”,放在作文堆里毫无亮点,无人欣赏。
第三,错抓重点跑错边。
何老师说
很多同学在选择素材时,往往都喜欢将课堂上好玩、好笑的部分作为写作重点,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抓错重点的表现。
把好玩的或者引人发笑的环节当作课堂受同学们喜爱的唯一原因,看似说得通,可是忽略了这道命题——《让人喜爱的一堂课》的重点不单单在于“喜爱”,而更应该体现“一堂课”——在这堂课中,你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关注这一方面信息,并记录整理,习作重点跑不了。
结合上述情况,何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些写好这篇文章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