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三三制教学法,促进教学内容多样性

实施三三制教学法,促进教学内容多样性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未尝试采用“三三制”教学法时,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教材内容安排来进行,把课本上教学内容,即“人种大熔炉”“首都变迁”“咖啡王国”的变化、“地球之肺”的忧患,都呈现在一节课上。其他小组点头同意。小组学生代表2: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与气候有关,亚马孙雨林靠近赤道,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生长。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对全球环境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未尝试采用“三三制”教学法时,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教材内容安排来进行,把课本上教学内容,即“人种大熔炉”“首都变迁”“咖啡王国”的变化、“地球之肺”的忧患,都呈现在一节课上。导致知识点虽做到了面面俱到,重点和难点却不突出。同时,课堂中主要采取的是师问生答的互动方式,教学形式很单一,激发不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而且知识点之间缺乏架构和关联,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整节课知识点碎片化,课后发现留给学生的巴西印象也不深刻。采用“三三制”教学后,情况有所改善。

|课堂实录片段|

……

(播放布鲁和伙伴守护亚马孙雨林的片段。)

(小组完成合作探究卡相关任务)

教师:布鲁和雨林的伙伴拼命保护亚马孙雨林,为什么呢?哪组同学代表来讲一讲。

小组学生代表:我们小组认为,亚马孙雨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那里有很多食物,所以要守护家园。

其他小组点头同意。

教师:是的,亚马孙雨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失去了家园,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你们有没有去过森林茂密的地方?感觉怎么样呢?

学生1我去过公园,走进去感觉心情舒畅。

学生2我感觉空气清新,还看到过有一些鸟类。

教师:老师去过尼泊尔的原始森林,我也来说说我走进森林的感受。

(出示教师在尼泊尔原始森林拍下的照片。)

教师:从照片上看,这些森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1长的很高,树叶很茂盛。

学生2树干很粗壮。

(教师出示世界森林分布图。)

教师:巴西热带雨林面积虽不如俄罗斯森林面积大,但是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肺”呢?请大家完成合作学习卡相关任务。

小组学生代表1:我们小组认为,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植物生长茂盛有关,能释放更多的氧气。

小组学生代表2: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与气候有关,亚马孙雨林靠近赤道,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生长。所以,我们也同意刚才小组的回答。(www.xing528.com)

小组学生代表3:我们认为,刚才两个小组讲的都有道理,和那里的自然环境有关。可能不仅是气温,那里的降水也很丰富吧,所以被称为“雨林”。

教师:大家讲的很好,能从自然环境来解释。可见,自然环境对于动植物的影响很深刻。我们以后考虑问题就可以从自然环境,比如气候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随着经济发展,亚马孙雨林大面积减少。

(出示亚马孙雨林地区遥感影像图。)

教师:同学们看,这些条纹就是人们滥砍滥伐带来的“伤疤”。近年来,亚马孙雨林消失速度非常快。

(出示图表。)

教师:很多物种已濒危,甚至灭绝。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对全球环境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出示人类活动频繁对全球环境造成重要影响的示意图。)

教师: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A. 两极冰川融化         B.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海平面上升          D. 温室效应加剧

教师:热带雨林是一座资源宝库,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又为地球环境带来了很高的环境效益,面对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你们怎么看?

如果你是雨林居民,你如何看待雨林开发与保护?如果你是企业主,你又会怎么想?请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活动。

小组学生代表1我们小组认为,如果我是企业主,我要寻找商机,为了生存,我就会去雨林挖掘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东西。所以肯定会破坏森林。如果我是雨林居民,我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这里,我反对破坏雨林环境。再说了,如果树木都没了,全球气候出现异常,人类又谈什么美好的生活呢?

小组学生代表2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应该先保护好雨林,再发展经济。

小组学生代表3我们在考虑,是不是能够既发展好经济,又能保护好雨林。做到两全其美。

教师:你们同意哪个小组的观点呢?

小组学生代表4结合我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又听取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之后,觉得第3小组的观点比较符合我们的想法。不仅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雨林,人类应该想办法怎样让经济和环境和谐地发展下去。

教师:是的,对于经济和环保问题,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都没有错,我们应该辩证看待,既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去破坏雨林,也不能一味保护雨林而禁止一切经济活动,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