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一节阅读拓展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部分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置之不理,最多也只是布置学生课后自己看看就算,也不管他有没有看,更不用说跟踪是否弄明白了。这正是当前应试教育的后果,教师的态度很明确:“考什么讲什么,不考坚决不讲。”而“三三制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更希望找到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去解决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在此过程中,“教”与“学”也在悄然改变。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理论的转变,要有远见地看待事情的发展,要大胆抛开短暂的分数论,坚持以学生为学生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互相配合,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激发他们自己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或许在“三三制教学”的开展初期,学生的能力不可能立刻上去,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比不上老方法的“立竿见影”,但要相信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了,成绩一定会上去,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
(二)关注点的转变
我们更关注“问题”,关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关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关注问题的反思和推广;我们更关注“过程”,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关注活动的实践过程,关注对话的交流过程,最终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首先,评价的主体不仅有老师还有学生。除了上述活动过程中组间的互评,在课的最后,还留出了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本堂课中的体验及收获。这种交流是开放式的,它包括知识上的收获,能力上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的体验与感受,以及对老师、同伴、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本堂课进行质疑,说出心中的疑惑,谈谈自己不同的见解。在本节课中,学生自主评价提到如下几个方面: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证明几何问题可以用几何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方法。从例1例2中可以得出用向量方法是先从几何条件,进行合适的选取,然后用向量和向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运算出新的向量及向量的关系式,然后解释新的向量及向量的关系式,得出最后的几何结论。
其次,是作业评价的改变。本节课预留一份阅读作业,评价方式如下。
1. 组内交流阅读体会和解题方法,随后进行组内互评。
(1) 阅读体会,满分50分
能围绕主题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内容充实,有理有据,判定为优秀,50分;
能围绕主题圈划阅读材料的重要部分,交流内容较为充实,判定为良好,40分;
能围绕主题发言,有内容,判定为合格,30分;
偏离主题,内容匮乏,判定为不合格,20分。
(2) 解题方法,满分30分(www.xing528.com)
选取的向量适宜,解题过程较为完整,判定为优秀,30分;
选取的向量适宜,解题过程基本正确,判定为良好,20分;
选取的向量适宜,有解题过程,判定为合格,10分;
不能完成,判定为不合格,0分。
2. 组间交流。
能用规范、简洁的语句进行交流,有组间的评价,能较充分地汇报组内记录的情况,判定为优秀,20分;
能用较为规范、简洁的语句进行交流,有组间的评价,能体现组内的交流情况,判定为良好,10分。
3. 交流结束,评选最佳小组,予以颁奖(记录员和汇报员附加10分,组员附加5分)。评价示例见图1~图4。
图1 某一组的圈划、交流时的简要观点以及组内互评的结果
图2 某学生证明题的解题过程
图3 图2解题过程的评价(30分)
图4 另一位学生的解题过程(评价为25分)
“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教育者最本源的意义上就是一个“引导者”。“三三制教学”倡导“对话”,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得出、形成过程,着重从“能力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加以提升,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下不可能得到的结果。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也很感兴趣,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挖掘者,是探险的领路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比以往高出许多,一些学生本来很内向,但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他们品尝到了自我成功的喜悦,人变得大胆了许多。
当然,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时间的把握,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容量较大的“对话”?如何调动组内个别积极性较低或是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如何应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怪问题”?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评:本课例以“三三制教学”理念为引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精心设计“合作探究卡”和“各组代表交流”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也用来作为应用学习新知识的载体,而且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互补、互质,使问题解决延伸到课堂以外。组间评价对课堂学习进行质疑和反思,培养学生监控学习过程的元认知能力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