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中心幼儿园中班 教师:叶超贤
项目时长:14周
一、项目来源
每次周末或假期回来,孩子们总是喜欢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假期趣事。一次,芝芝的分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芝芝兴奋地和大家说:“放假的时候奶奶带我去喝早茶,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我还遇到了雅雅和璇璇呢!”孩子们听了,就开始叽叽喳喳聊起去喝茶时的趣事:有的说喝茶的地方很漂亮;有的说茶楼的点心很美味;有的说去茶楼的路上很好玩。这时,旁边的萱萱说:“我都没有去喝过早茶,不知道是怎样的?”涵涵接着问:“喝茶的地方有没有薯条呢?”顺着孩子的问题及兴趣,我们的《“探”叹早茶》活动产生了。
二、项目网络图
《“探”叹早茶》的项目网络图如图5.2-21所示。
图5.2-21 《“探”叹早茶》项目网络图
三、项目目标
1.预设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到茶楼点餐的流程,能说出泡茶所需的工具和泡茶的主要动作,记住一些点心的名称,学会点单。
(2)技能目标:认真观察泡茶的主要步骤,会模仿泡茶的动作,懂得喝茶的基本礼仪。
(3)情感目标:体验“叹早茶”的乐趣,感受当地喝早茶的文化传统,引发珍惜粮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生成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幼儿园附近可以喝早茶的地方,了解茶楼里茶的种类,能够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点心及其外形和味道。
(2)技能目标:尝试学习泡茶,能够探究茶水的味道浓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会自主或者合作绘制茶楼平面图,并尝试玩茶楼故事的角色游戏。
(3)情感目标:体验喝茶的快乐氛围,增进对茶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培养敢于表达、乐于分享、勤于动手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四、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1)驱动性问题:喝早茶是怎样的?去茶楼喝茶的时候,我们先要做什么?
(2)幼儿学习进程形成的问题链如图5.2-22所示。
图5.2-22 《“探”叹早茶》问题链
五、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本项目主要学习内容如表5.2-8所示。
表5.2-8 《“探”叹早茶》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六、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一)喝早茶的具体内容
1.关于喝早茶,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虽然孩子们对喝早茶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但是也存在许多的疑惑。
婷婷:茶是怎么泡出来的?
璇璇:茶楼里的服务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
彤彤:点心是怎么做出来的?
辰辰: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早茶?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能够把自己日常观察到的问题提出来。
(2)能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3.教师反思
虽然家长们常常带着幼儿去喝早茶,但是在整个过程中通常是由家长包办,幼儿很少能够自主参与。而中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了,对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会产生疑惑,所以此次探究活动激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疑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来。
(二)如何点餐
1.去茶楼喝茶的时候,我们先要做什么?
在小组讨论时,孩子们分享着自己喝早茶的经验。
芝芝:菜单上有菜名和小方框,在小方框上打勾就代表要点的菜。服务员会根据打了勾的菜单上菜;餐桌旁的推车上有茶杯、茶壶、烧水壶,加上茶叶就可以自己冲茶喝,食物来了就可以吃,不够吃可以再点,吃不完的话可以打包,然后给钱就可以走了。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一起讨论。
(2)结合日常经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3.教师反思
在上一个环节中,积极发言的大多数是本地孩子,外地的孩子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喝早茶的具体事宜,专门叫家长带自己到茶楼体验了一番,并通过和其他孩子进行经验分享、集体探讨,知道了去喝早茶的时候首先要叫服务员点单,选上自己或者家人喜欢的食物。
(三)如何泡茶
1.点餐后,我们可以做哪些事?
在探讨的时候,孩子们都把自己喝茶时所见所闻分享出来。觅璇说:“点完餐以后,就可以开始泡茶啦。”那如何泡茶呢?
轩轩说:“我爸爸是把茶叶放到水杯里,把烧开的水倒进去就可以了。”
芯芯说:“我知道怎么泡茶,先烧一点水,然后把茶叶倒进去泡10分钟就可以了。”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对同伴提出的观点加以思考,找到关键点,讨论出泡茶的方法。
(2)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知识结合到讨论当中。
3.教师反思
幼儿的积极讨论从一开始的加热水和茶叶,到要加入烧开的热水,再到烧开的热水和具体的泡茶时间,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泡茶方法:加入开水,放入茶叶,泡10分钟左右即可。
(四)泡茶前的准备和泡茶小实验
1.泡茶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因为见过或者尝试过泡茶,所以孩子们还比较熟悉泡茶所需要的工具。轩轩说:“大家把工具说出来,我把它画下来,这样就知道需要哪些东西了。”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喝茶时需要用到茶壶、茶杯、茶叶、杯垫、夹杯子的夹子等工具和材料。
2.分组尝试泡茶小实验
在之前的团讨中,孩子们已经知道了泡茶的大概步骤:首先要加入茶叶,然后加水摇一摇,再泡一泡就可以喝了。
(1)第一次尝试后,孩子们发现:茶水很浓,有点苦。
孩子们都很好奇,为什么大家泡出来的茶水味道不一样呢,有的浓,有的淡,有的苦,有的甜呢?为了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孩子们决定再尝试一次。
(2)第二次尝试后,芝芝说:“第一次的有点苦,这一次的就甜,原来是我放太多的茶叶了。”
3.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讨论结果。
(2)能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探究茶水味道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教师反思
在该环节中,幼儿表现出了乐于探索及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反复的尝试中验证了最初的猜想:①原来用不同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有不同的味道。②泡的时间长短会影响茶水的味道,颜色也会不同。③冷水很难泡出茶的味道。
(五)喝茶的礼仪
在泡茶的过程当中,有孩子发现,有的人是用双手接茶杯,有的人是用一只手拿茶杯,到底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豪豪说:“一只手去接茶杯是不对的,两只手接茶杯才是有礼貌的。”(图5.2-23)
图5.2-23 接茶水时用单手还是双手
孩子们开始讨论,喝茶时还有哪些礼貌的行为或动作?
涵涵说:“可以用动作表示感谢,比如用手敲桌子。”
辰辰马上边说边用手示范:“要这样敲,这样有礼貌地敲。”
思思有不同的意见,做出了和辰熙不一样的轻敲桌子动作。
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动作姿势是对的,那到底谁的才正确呢?
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怎样才能确定接茶杯后的礼貌行为。
芝芝说:“可以去问我奶奶,她经常喝茶肯定知道!”
涵涵说:“我们还可以上网上去查一下,这不就知道答案了嘛!”
辰辰说:“我们去看看书,书本上面肯定有答案。”
于是,孩子们带着问题,通过多方查找资料了解到,为了向倒茶的人表示感谢,图5.2-24中三种手势都是正确的。
图5.2-24 幼儿经过调查知道了正确的叩谢手势
(1)大人给小朋友倒茶时,小朋友应右手握拳手背朝上,用五指轻敲桌面三下。
(2)小朋友(同辈)之间斟茶,食指和中指并拢轻敲桌面三下。
(3)小朋友给大人倒茶,大人用一只手轻轻敲桌面。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细心观察并模仿喝茶时候的一些礼貌性动作。
(2)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答案,并发现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答案,培养了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2.教师反思
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为了确定正确的答案,尝试了不同的办法。这个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探究活动,幼儿也掌握了喝茶的一些基本常识。例如,知道了喝茶时要有礼貌,除了向别人道谢,还可以用叩手礼表示感谢,并且学会了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手势表示感谢。
(六)家长入课堂:茶叶的秘密
孩子们对于茶叶的由来很感兴趣,但又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豪豪就邀请了种茶的妈妈来给大家开展茶课堂的活动。
1.提前收集问题
孩子们对于茶文化有各种疑惑和问题:
博博:各种茶叶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恒恒:茶是怎样泡出来的?
芯芯: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豪豪:茶叶的形状为什么不一样?
2.泡茶的方法是怎样的?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精通茶文化知识的豪豪妈妈如期而至。她对孩子们的困惑一一做了答复,并演示了泡茶的过程:首先挑选适量茶叶放进茶壶,加入热水,接着将泡出来的茶水倒掉,再往茶壶重新加入热水;一会儿后,将整壶泡好的茶水倒进一个空杯,再把杯子里的茶水趁热倒到每个客人的小茶杯里,这时小客人们就能品茶了。(www.xing528.com)
3.喝茶有哪些礼仪?
喝茶要注意哪些礼仪呢?豪豪妈妈介绍:作为主人,要先将泡好的茶水倒给客人,倒茶时注意不可以倒太满,倒好后要用双手轻轻地端到客人手中。作为客人,主人给自己倒茶,要向对方道谢或用叩手礼表示感谢。
在豪豪妈妈的讲解下,小朋友们获得了更多关于喝茶的知识,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动手再体验了。
4.小记者采访环节
璇璇问:“什么茶是绿茶,什么茶是红茶?”
豪豪妈妈说:“可以通过处理茶叶的方法来区分,红茶是经过发酵的,绿茶没有经过发酵。”
芯芯问:“为什么茶叶的形状不一样?”
豪豪妈妈说:“不同品种的茶树或者采茶时采的部位不同,得到的叶子就不一样。”
5.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通过倾听与提问的方式获得茶的相关知识。
(2)体验泡茶的过程,感受泡茶的乐趣,学习喝茶的礼仪。
6.教师反思
针对幼儿对于喝茶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幼儿邀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进课堂,通过家长的小讲堂活动,幼儿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1)知道了茶叶是人工采摘、处理、晾晒出来的,而且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茶叶,就会变成不同的茶。
(2)喝茶的时候要先给别人倒茶,而且不能太满(最好是七分满),还要轻轻地端到别人面前;有人给自己倒茶时要向对方致谢。
(七)美味的点心
叹早茶除了喝茶,还要吃点心,关于点心,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锵锵说:“我想知道它的味道是怎样的。”
羽羽说:“我想知道还有哪些好吃的点心。”
恒恒说:“我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1.有哪些美味的点心?最受欢迎的点心有哪些?
为了知道有哪些美味的点心,孩子们分组讨论,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每组的答案:饺子、鸡爪、粥、粉、紫菜卷、排骨、叉烧包、蛋挞、干蒸、包子、春卷、马蹄糕、萝卜糕和肠粉……
孩子们在讨论有哪些点心的时候,都忍不住和小伙伴分享自己喜欢吃的点心。那么,哪一种点心最受大家欢迎呢?
芯芯提出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每个人喜欢吃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一种点心最受欢迎了。最后统计出饺子是在班上最受欢迎的点心。
2.如何包饺子?
孩子们想尝试自己包饺子,那么如何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呢?
1)准备包饺子的材料
孩子们讨论起包饺子所需要的材料。经过讨论,大家发现饺子有不同的包法。当把所有的材料列出来后,就有几个孩子自告奋勇地提出要负责购买所需要的材料。
2)包饺子前的准备
每个负责购买食材的孩子都把东西带回来了,并安排自己的组员分工对食材进行处理。处理好后,开始包饺子。
直接使用饺子皮包饺子的孩子发现,无论怎么用力,饺子皮都粘不上,口子会打开。
宏宏说:“我们可以沾点水在边上,这样就可以粘上了,我妈妈包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孩子们听到后都纷纷效仿,发现饺子皮沾了水后就真的粘上啦!饺子包好后,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拿去请幼儿园的生活阿姨帮忙蒸。
3)不一样的饺子
饺子蒸好了,教师问大家:味道感觉如何?与平时吃的有什么不一样?
涵涵说:“自己包的没有味道。”
教师引导:“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饺子更美味呢?”
璇璇说:“可以放一点盐,这样就会有点咸味了。”
于是,孩子们第二次包饺子时在馅里加了调料,发现比第一次的更好吃了,而且如果想吃不同的味道,还可以蘸着酱吃。
3.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通过互相讨论,分配任务,带回材料。
(2)以对比的方式得知饺子的不同。
(3)为了找出味道的不同,进行二次尝试并得以验证。
4.教师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相互分享讨论,了解到点心的种类和名称。在后续的制作美食活动时,能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处理食材,尝试后发现依然无法解决,会主动向身边的伙伴或者老师寻求帮助。能力强的幼儿会积极帮助其他的幼儿。幼儿学会了一些生活常识:和面时不能一次性倒很多水,要慢慢地加水,才能够及时了解和面的程度;通过品尝后才知道,煮食物时要加上调味料才能有好吃的味道。
(八)茶楼的运作
在幼儿园的日常区域活动中,幼儿看到美工区有很多小朋友们自制的点心,就自发地玩起了喝早茶的游戏,其中芝芝扮演起了客人的角色,还叫思思去做服务员帮她拿点心。旁边的幼儿被吸引过来了,都很想参与,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要扮演什么角色。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茶楼里有厨师、服务员、收银员、保安,还有迎宾的人。此外,还讨论了以下与茶楼的运作相关的问题,并得出了答案。
(1)收银员的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
收银员是负责收钱的,客人买单时,收银员通过收银台的电脑或者计算器就知道收多少钱,客人可以直接付现金,也可以扫二维码或者刷银行卡支付。
经过进一步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可能需要用到电脑、二维码、计算器等来结账。由于缺少部分材料,大家决定自己动手收集与制作,准备好了一系列与收银相关的道具。
(2)服务员的工作是怎样的呢?他们都需要做些什么?
图5.2-25 设计点餐牌
服务员是帮忙点餐的,还要端食物给客人,以及帮忙准备喝茶的工具、吃东西的工具(餐具)。除了收集服务员所需要的材料,孩子们还设计了点餐牌并制作了桌卡(图5.2-25)。
(3)厨师的工作是怎样的?都需要哪些道具?
厨师是做食物给客人吃的,要炒菜、做点心、切菜、洗菜。智恒说:“要有锅和铲才能炒菜。”宏宏说:“还要切东西的板和刀。”乐乐说:“还要有很多的食物才可以。”
孩子们通过讨论,知道了厨房里是要有厨具和食物的,于是大家一起分工,到处寻找厨房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材料集齐后,就开始摸索如何制作食物模型、布置厨房的场地等。
(4)站在门口说“欢迎光临”的是什么人?她的工作除了说欢迎光临还需要做什么?
孩子们采访了教师,知道了站在门口说“欢迎光临”的阿姨称为咨客,她会带客人去找位置。
(5)我们的茶楼叫什么名字好呢?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博博说:“我看到有些饭店有假的火,我们可以叫火焰茶楼?”辰辰说:“我去过花城广场,不如叫花城茶楼?”易易指着班上的仿真竹子说:“我们班上有这么多竹子,要不叫绿竹茶楼吧!”易易的提议获得了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大家一起设计了茶楼招牌。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自己寻找材料并制作相关道具。
(2)认可他人,并互相协助完成作品。
2.教师反思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了叹早茶的游戏,学会了主动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及其工作内容,如茶楼里的服务员、收银员、厨师、咨客、保安等,并主动提出要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还学会了通过探讨了解这些工作需要什么物品,会自己寻找代替品或通过访问和参观学习,制作游戏所需要的道具等。
(九)实地考察
为了了解茶楼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孩子们决定去茶楼实地探访。那么,去哪个茶楼呢?该怎么去呢?
图5.2-26 芝芝绘制的茶楼路线图
1.绘制地图
由于芝芝家附近就有茶楼,她比较清楚茶楼的路线,所以自告奋勇地承担绘制地图的任务,让大家可以根据地图寻找茶楼所在地(图5.2-26)。
2.采访客人
到了茶楼,孩子们主动采访客人:为什么喜欢喝早茶?
客人1:这里的东西好吃,又可以和朋友聊聊天。
客人2:这里适合老年人消遣时间,可以陶冶性情,另外为了身体健康要按时吃早餐。
3.采访工作人员
对于茶楼里的工作人员,孩子们都很好奇:他们的工作是怎样的?
刚进入茶楼的大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们由她带领观察活动,还告诉大家她的工作就是帮助客人点餐等。子涵和其他几位小朋友观察了服务员是如何摆放餐具、茶具以及为客人下单的。临走的时候收银员告诉孩子们她是如何收钱的,可以收现金或者手机支付,还可以刷银行卡。
4.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根据记忆绘制地图,并投入使用。
(2)体验实地观察采访的过程。
5.教师反思
幼儿通过实地访问了解了茶楼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比如服务员除了要上菜和茶,还要帮忙收拾桌面等。通过访问,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喜欢喝早茶:除了可以吃到好吃的,还能和朋友、家人一起聊天;也知道了喝茶、定时吃东西对身体健康有益。
(十)游戏:一起来叹早茶!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愈发喜欢叹早茶的游戏了。
小客人在叹早茶:独立泡茶品尝、互相为对方斟茶,并不时向对方道谢或者使用叩手礼以示感谢(图5.2-27a)。
咨客在安排座位:当客人特别多时,会根据人数及桌子的排位进行拼桌或者调位(图5.2-27b)。
另外,厨师根据服务员的订单准备食物;收银员在收银,由于人数过多忙不过来,小助手提示大家可以使用二维码点餐或结账。
图5.2-27 叹早茶的游戏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在游戏中学会解决突发状况。
(2)通过模拟操作得知茶楼的运转是如何进行的。
2.教师反思
幼儿在游戏中,知道自己扮演角色的工作内容,会专心地“工作”,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以及个人想法运用到游戏当中;作为“客人”,会帮同桌的客人斟茶、个人细细地品茶、和收银员讲价等。
七、项目反思
教师要相信幼儿的发展潜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在活动开展期间,幼儿遇到问题后学会了用多种方式去解决,例如:上网了解不同的叩手礼;邀请家长入课堂学习正确的泡茶方法、茶叶的制作知识、喝茶的礼仪;通过尝试制作点心,掌握了包饺子的技巧;通过访问老师,找到游戏所需物品,学习了咨客的概念;通过进行实地访问,了解服务员的具体工作等。在这些过程中,幼儿都会通过协商分工、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难题。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提前预设幼儿可能引发的活动;活动中,在幼儿需要时及时提供引导和帮助,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
八、附表
表5.2-9和表5.2-10分别是《“探”叹早茶》的活动框架和评价量规。
表5.2-9 《“探”叹早茶》活动框架
表5.2-10 《“探”叹早茶》评价量规
续表5.2-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