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雕刻艺术项目:传统工艺品与历史故事初探

雕刻艺术项目:传统工艺品与历史故事初探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延续本班此前的项目《访古寻文——走进大岭村》,根据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师幼讨论,引发了项目课程《雕艺工品》。图5.2-1《雕艺工品》的项目网络图三、项目目标1.预设目标培养对传统工艺品的喜爱,初步了解雕刻的种类和历史故事。

雕刻艺术项目:传统工艺品与历史故事初探

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金海岸幼儿园大班 教师:周明珠

项目开展时长:10周

一、项目来源

新转学来的熙熙对展示在美工区的核雕非常好奇,从而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延续本班此前的项目《访古寻文——走进大岭村》,根据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师幼讨论,引发了项目课程《雕艺工品》。

二、项目网络图

《雕艺工品》的项目网络图如图5.2-1所示。

图5.2-1 《雕艺工品》的项目网络图

三、项目目标

1.预设目标

(1)培养对传统工艺品的喜爱,初步了解雕刻的种类和历史故事。

(2)锻炼观察力、手部精细动作,发现不同材质工具的特性,了解不同工具的特点与作用。

(3)提升审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感受与表现食物雕刻、蜡雕、废旧材料雕刻的不同之美。

(4)锻炼合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在雕刻的过程中能在互相合作、记录、反思时收获知识与技能。

(5)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在雕刻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与同伴、家人、老师交流分享。

2.生成目标

(1)知道雕刻刀是尖利的工具,在使用前会做好保护措施,知道划破手后简单的处理方法。

(2)尝试把自己的雕刻作品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在画纸上(宣纸卡纸、白纸等)。

(3)发现自己与同伴雕刻作品的不同,主动探索阴刻、阳刻的雕刻技法。

(4)通过欣赏、触摸,感受立体雕刻品和平面雕刻品的不同,激发立体雕刻的欲望,能选择适合的工具尝试雕刻立体作品。

(5)区分立体雕刻与平面雕刻。

四、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1)驱动性问题:我们如何创设一个雕艺工作坊?

(2)幼儿生成的问题链如图5.2-2所示。

图5.2-2 《雕艺工品》问题链

五、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本项目主要学习内容如表5.2-1所示。

表5.2-1 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续表5.2-1

六、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一)核雕的由来

1.核雕只有大岭村才有吗?

当熙熙指着核雕问“这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时,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可能是以前打仗留下的”“可能是从法国那边来的”“可能是树上种出来的”,等等。

图5.2-3 在家人的陪同下用电子设备查找答案

教师安排幼儿回家查找资料,再进行分享(图5.2-3)。通过大家的分享,幼儿得知了关于核雕的不同知识:核雕从古时候就有了,可能是在甲骨文时期就有了;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前的人会收藏核雕,把核雕当挂饰……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与同伴讨论自己关于“核雕是从哪里来的”的猜想。

(2)分享使用电子产品的经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3.教师反思

大班的孩子开始对未知的事物出现猜测的行为,会主动讨论各自的猜想。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在孩子的学习中产生了作用,孩子们在家人的陪同下利用上网查找信息,知道了核雕是从古时候就有了,甚至在甲骨文时期就有了。接下来,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被雕刻的种类和工具吸引了,所以我们在完成核雕文化的团讨小结后很快就进入了雕刻工具的探索。

(二)探索雕刻的种类和工具

在团讨的时候,孩子们都踊跃地说出自己知道的、见过的雕刻品,但是有些孩子说的雕刻品却并不存在,例如“水雕”。当妙妙提出“水雕”时,沁沁和洋洋两人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水和冰到底可不可以雕?”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会结束后,针对孩子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冰到底能不能雕刻”“冰什么时候会融化”,教师帮助孩子们制作了一份记录单。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对于同伴提出的猜想,进行辩论,用批判性思维来接纳信息与思考。

(2)制订操作记录单,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2.教师反思

幼儿在辩论会上说出对别人的意见的不同看法,发展了其批判性思维。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是自信、自主的表现。幼儿在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主意和办法,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订简单的操作记录单并执行。

(三)在家初次体验雕冰

孩子们利用周末在家动手操作,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进行雕刻,然后把自己操作的结论记录下来。

1.小组交流、分享、反思

雕刻成功的孩子能说出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怎么雕刻成功的,没能雕刻成功的孩子也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都积极进行交流与分享(图5.2-4)。

(1)幼儿分享的雕刻成功的原因:

①我是用剪刀来雕刻的,不会碎,我还在上面刻了“2019”四个数字。

图5.2-4 小组交流与分享

②冰很硬,需要用硬的工具才能雕刻,我用刀雕刻了一个笑脸。但是雕刻的过程中要戴手套,因为冰很黏、很冷,戴上手套就不怕冷了,可以保护手。

③我用螺丝刀雕冰,因为冰太硬了,我雕不了。后来我用了电烙铁来雕,就很容易雕出形状。

④我爸爸给我买了木雕刻刀,很锋利,很容易就刻出来了。

(2)幼儿分享的雕刻失败的原因:

①我直接用手拿冰,太冻手了,不好雕刻。

②冰从冰箱里拿出来后会慢慢融化,在太阳下冰会融化,手握住冰也会融化,因为手会发热。

③冰用刀砍就会碎。

④我用了螺丝刀、钳子雕冰,会把冰弄碎。

⑤我用锤子大力地敲、敲、敲,就把冰弄碎了。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用实践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2)小组分享经验“可以雕刻和不可以雕刻的原因”。

(3)雕刻时找到了保护手的办法(戴手套)。

3.教师反思

幼儿在家探索雕刻冰的基本技能(刮、刻、敲、钻);使用了不同的雕刻工具和不同的力度来操作实践;把自己的经验和同伴分享,培养了反思和分享的学习品质,并引发了对手套的探索。

(四)收集各类工具和手套带回园

1.探索各种手套

(1)幼儿在家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带来幼儿园,有小刀、水果刀、大螺丝钉、小螺丝钉、塑料刀、指甲刀、各类手套等,还有专门的雕刻工具。

(2)在进行第二次实验之前,幼儿进行了手套的对比(图5.2-5)。

图5.2-5 幼儿对不同手套进行的分析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明白了雕刻冰的时候要用厚的、不滑的手套。

(2)明白了在雕刻小东西的时候用露手指的手套,更方便拿东西。

(3)明白了雕刻除了冰以外的材料时用薄手套,不会热。

3.教师反思

幼儿在实践中发现了各种手套的不同用途,从一开始的无意识选择手套到现在能根据工具、材料和手套的薄厚来选择手套,无形中增强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五)在幼儿园探索各类工具

1.尝试不同的工具

接下来,我们在班上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孩子们用大家带来的工具一一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昊昊说:塑料刀只能用来雕刻软冰和橡皮泥,冰太硬了,雕不了。

琦琦说:水果刀可以用来雕刻冰,但是要用很大力,而且要戴手套,冰才不会滑走,还可以保护手。

庭庭说:螺丝钉可以用来雕刻冰,它打洞很方便。

熙熙说:我带的雕刻刀,不用费很大力就能雕。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探索使用不同的雕刻工具来雕刻。

(2)发现增加摩擦力能够帮助固定表面光滑的物体(将毛巾垫在桌上,防止冰滑动)。

3.教师反思

幼儿用从家里带回来的工具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使用不同工具雕冰时,能明显感知到各种工具的适用性以及需要用多大的力度,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还找到不让冰滑走的办法(在冰下面垫一块毛巾)。

(六)发现雕刻刀与其他工具的不同

1.为什么熙熙的工具比我的好用?

孩子们发现了雕刻刀与其他工具的不同,无意中对雕刻刀与其他工具进行了第一次分类:

洋洋说:她的雕刻刀和我的一字螺丝刀很像,都是扁的,但是我的要用很大力才可以雕刻。

晴晴说:那是因为子熙的是专门雕刻的工具,所以特别锋利。

诚诚说:而且她的刀比较小,很灵活,很轻松。水果刀也可以雕刻,但是太笨重了,容易伤到手,很难操控。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雕刻刀与一般工具的区别。

(2)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雕刻刀比螺丝刀锋利。

3.教师反思

幼儿通过观察雕刻刀和一字螺丝刀的刀片,发现雕刻刀的刀片一边有坡(斜面),螺丝刀的刀片两边都有坡,而且雕刻刀比较薄,螺丝刀比较厚。他们用比较分析的办法将两种工具分别在纸上划一下,被雕刻刀划过的纸破了,而被螺丝刀划过的纸上只留下一道印子,所以雕刻刀比螺丝刀锋利。此时,幼儿对雕刻刀与其他工具进行了第一次分类。

(七)发现食物雕刻

在一次吃水果的时候,有孩子想到:水果是否能雕刻呢?教师引导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把雕刻冰的经验(戳、钻、刮、划等)迁移到雕刻蔬菜、水果上。

(2)探索雕刻水果的方法。

2.教师反思

幼儿将对雕刻冰的探索行为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材料。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支持幼儿的探索欲望,根据幼儿的现有经验,为他们提供专业人士的帮助。

(八)幼儿尝试雕刻水果

1.邀请厨房叔叔到班上雕刻水果

当年4月,恰逢“广州番禺厨神大赛”,孩子们萌发了邀请厨师叔叔来教大家雕刻的想法,于是幼儿园将厨师请来教孩子们雕刻蔬果(图5.2-6)。

图5.2-6 厨师教幼儿雕刻蔬果

课后,孩子们进行小结:

雕刻时一定要戴上手套,刀片很危险,不能对着人;要先把想雕刻的图案画出来,再雕刻;雕刻时只要把皮轻轻地刮掉就可以了。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主动发起活动,有问题愿意请教厨师叔叔。

(2)对雕刻水果有好奇和反思。

3.教师反思

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技能。在专业厨师的帮助下,幼儿对雕刻水果的注意事项和雕刻过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引导幼儿总结经验,提高幼儿的反思能力,并帮助幼儿积累探索雕刻水果的经验。

(九)掌握雕刻步骤,对工具二次分类(www.xing528.com)

1.你是怎么雕刻的?

孩子们在家里收集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并尝试雕出了城堡、星星、笑脸、飞机、汽车等各种有趣的图案。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与同伴分享了自己雕刻的作品,在分享时孩子们能说出自己雕刻的步骤(先画后雕),还有使用哪些雕刻刀(图5.2-7)。例如,诚诚分享道:“我用的是半圆的刀片,因为它削皮很容易,还有这个平的刀片也很好用。”

图5.2-7 孩子使用的雕刻刀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探究了一套雕刻刀的功能分类,通过操作与比较,发现不同的雕刻工具具有不同的雕刻用途。

(2)根据功能对雕刻工具进行二次分类:

尖刀:画线。平刀:刮皮。半圆刀:雕眼睛、轮子、大圆、小圆。

3.教师反思

根据幼儿分享的雕刻成果,与幼儿一起分析雕刻工具的不同作用和特点,进行二次分类,使之对雕刻工具的使用更有针对性。

(十)教师阶段小结

通过探索工具,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会感到兴奋和满足。幼儿在辩论的同时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学会用动手实践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制订简单的调查问卷并执行,在记录时能用数字、图画、图表等方式记录。幼儿通过反复动手实践,获得“冰能雕刻”的小常识。此外,他们还学会安全使用雕刻刀,掌握雕刻时的一些简单防护措施,知道各类手套的用途,增强了安全意识。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雕刻刀和生活工具)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食物雕刻对雕刻刀进行二次分类。尝试把雕刻冰的技巧迁移到雕刻蔬果上,为接下来雕刻材料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自主创设雕艺区

1.创设雕艺区需要做哪些准备?

孩子们对雕刻仍然充满着兴趣,乐于尝试。在一次晨间谈话时,宇宇提议:“我们可以弄一个雕刻区吗?”大家热烈响应,于是孩子们开始行动起来。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发现自己身边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与同伴分工合作,发生冲突时能协商解决。

(3)找到自己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3.教师反思

幼儿表现出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特点,在创设雕艺区的过程中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从柜子的摆放、材料的分类,到区域牌的创设等,他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在与同伴产生不同意见时,通常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争取别人的认同;找不到梯子时会主动寻求电工叔叔的帮助;当感知到危险时,会主动帮助同伴递剪刀、扶梯子;能够找到多种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十二)探索雕刻材料——丰富“雕艺区”材料

1.这些物品可以雕刻吗?

“这个可以雕吗?”是孩子们开展这个项目后经常问的问题,例如从家里带来的菠萝蜜核、肥皂、橡皮擦,从户外捡到的小果子,在美工区发现的贝壳等,孩子们把这些疑问都收集到了“雕艺区”去。

涛涛在吃面包时用牙齿咬出一只“蝙蝠”,于是兴奋地告诉教师:“老师,你看我用牙齿雕的蝙蝠!”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发现并收集生活中各种可以雕刻的物品。

(2)运用多种方式探索身边物质的材料特性,并判断其是否可以雕刻。

3.教师反思

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根据“基于PBL理念的地方课程建构与实践探索研究”中指出的“成人在确定孩子有误解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改进、完善和加以理解,澄清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在幼儿对“牙雕”的概念有误解的时候,通过谈话、图片来帮助孩子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牙雕”。

(十三)探索雕刻材料——“雕艺区”区域活动、区域个性记录

对于自己的发现和猜想,孩子们通过一一去“雕艺区”试验进行了验证,并用个性记录的方式把自己的验证结果记录下来(图5.2-8)。

图5.2-8 探索雕刻材料

根据孩子们的个性记录单以及口述表达,教师整理了孩子们在雕刻中的发现(表5.2-2)。

表5.2-2 孩子们在雕刻中的发现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使用符号记录自己的雕刻验证结果。

(2)探索不同材料的性质,发现材料性质是决定能否雕刻、雕刻作品保留时间的因素。

2.教师反思

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能分辨各种雕刻材料,知道太硬的雕刻不了、太小的不好雕刻、较软的容易雕刻等。通过幼儿的区域活动以及雕刻记录,教师发现幼儿的雕刻技能并不能支持他们的想法,因此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提供了支撑材料“儿童DIY印章玩具”(图5.2-9)。幼儿通过观察其中的雕刻玩法说明,动手实践学习简单的印章雕刻。

图5.2-9 儿童DIY印章玩具

(十四)雕刻作品——了解阴刻和阳刻

1.同样是雕刻,为什么我的和你的不一样?

从前面的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雕刻印章的经验,慢慢地尝试雕刻出自己的艺术作品,表达美感体验(图5.2-10)。

图5.2-10 孩子们在雕刻自己的作品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雕刻时,用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挖去,把要的部分留下来。

(2)在雕刻作品上涂上颜料,印出来。

3.教师反思

幼儿在雕刻时发现了自己和同伴雕刻的方法不一样;在拓印作品时发现自己与同伴拓印的肌理效果不一样;通过对雕刻方法和雕刻作品进行对比,发现两种不同的雕刻分别是阴刻和阳刻(图案或文字凹陷的是阴刻,凸出的是阳刻),并掌握了阴刻、阳刻的不同雕刻方法。

(十五)运用多种雕刻方法——母亲节雕刻礼物

1.送给妈妈的礼物

母亲节来临之际,孩子们雕刻了手工作品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礼物(图5.2-11)。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对母亲节的手工活动出主意、想办法。

(2)自主选择材料进行雕刻。

(3)专注于雕刻的时长为30分钟以上。

3.教师反思

幼儿把雕刻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给母亲送雕刻礼物,在此过程中感到满足和喜悦。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并运用了阴刻、阳刻、平面雕刻、镂空等雕刻技能来创作自己的礼物。在创作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于他们的雕刻,提高了自己的学习专注力,发展了耐心、细心的良好学习品质。在这次的雕刻活动中,教师也发现了幼儿手部力量发展的个体差异,所以只要幼儿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都应继续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持他们的自信心和雕刻欲望。

图5.2-11 孩子们送给母亲的手工作品

(十六)发现立体雕刻和平面雕刻的不同

成宇从家里带来了一双妈妈从欧洲带回来的雕刻工艺品鞋子,与班上的同学们分享:“这是我妈妈买的鞋子,她说这个鞋子也是雕刻出来的。”这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它和你们雕刻的工艺品有什么不一样?

越越:它可以自己立起来放在桌面,我们的不可以。

鑫鑫:它摸起来是圆的,而且很漂亮,我们的是扁的。

昊昊:它有颜色,很好看,我们的没有颜色。

明明:它从旁边(侧面)看过去也很好看,我们的只有从正面看才漂亮,反过来就看不到了。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在自由触摸、交流中,思考了立体雕刻和平面雕刻的差异。

(2)描述自己观察和摸到的物体特征。

2.教师反思

通过认识和区分平面雕刻与立体雕刻,提高了幼儿对雕刻之美的欣赏,丰富了幼儿对雕刻种类的认知。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平面雕刻与立体雕刻的不同特征。

(十七)探索可立体雕刻材料——“雕艺区”材料的投放

1.哪些材料可以用于立体雕刻?

孩子们通过对立体雕刻品的直接触摸、感受,产生了极大的雕刻欲望,纷纷在家收集可立体雕刻的生活材料,如蜡烛、肥皂、泡沫等。为了使孩子们在“雕艺区”有丰富的探索材料,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也投放了蜡烛、肥皂、泡沫等可立体雕刻的材料,让孩子们在区域中实践探索与发现。

2.幼儿反思

经过探索,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

诚诚:我对着火烈鸟先画出图案,再雕刻,就很简单了。我还给火烈鸟贴了两个眼睛。泡沫用雕刻刀不好雕,雕刻刀的刀片太短了,要用小戒刀的刀片才够长。

佳佳:雕刻维尼熊有点难,要用很长时间,我雕不好。

3.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收集立体雕刻的材料,在区域实践探索。

(2)在实践操作中自我反思。

4.教师反思

立体雕刻的过程提高了个别雕刻能力较强的幼儿的耐心和细心,体现了他们的观察和创造能力。他们会交替使用多种工具,综合运用材料来完善自己的作品。但是大部分幼儿和佳佳的情况相似,花了很长的时间也雕刻不出立体的五官和肢体,此时幼儿所需要的雕刻技巧已经超越了他们现在的能力范围,这些迹象即预示着项目进入了结束阶段。

(十八)雕艺工品——与大二班分享作品

1.怎么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幼儿互动(图5.2-12):

图5.2-12 幼儿相互分享与介绍作品

大二班幼儿:我们要在小礼堂办画展,你们有作品吗?

晴晴:这是我们班的雕刻作品,你们可以拿过去。

大二班幼儿:这个船是谁的?怎么做出来的?

小雨:这个是我们班嘉诚的,是用雕刻刀雕刻出来的。哎呀,我们写上班级和名字吧,这样大家就知道这是谁的了!

晴晴:我不会写名字,我画个自己的样子也可以知道这是我的作品啊!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与其他班幼儿分享自己的雕刻作品和雕刻方法。

(2)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记号(标签)。

3.教师反思

幼儿在分享雕刻作品时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雕刻方法和过程,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分享的过程还可以让幼儿重新回顾和体会实践过程。在需要帮助时,幼儿会寻找班上的资源,寻求同伴的帮助,为自己的作品制作个性的标签,发展了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十九)幼儿获得的知识技能

(1)通过实践,能分辨生活中各种材料是否适合雕刻,知道太硬的材料不能雕刻、太小的不好雕刻、较软的容易雕刻。

(2)知道要避免危险动作,了解一些小伤口的简单处理办法。

(3)在创设区域的过程中发展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有效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得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

(5)能个性化地记录自己的雕刻过程。

(6)通过实践,掌握了阴刻、阳刻、平面雕刻、镂空这几个雕刻技能。

(7)通过对比,发现阴刻、阳刻的不同(凹陷的是阴刻,凸出的是阳刻)。

(8)能够用雕刻礼物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9)知道立体雕刻与平面雕刻的不同(平面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立体是指可以看到实物三个面即三维的图形)。

(10)与其他班的幼儿分享雕刻作品时,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雕刻方法和过程,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七、项目反思

通过开展项目课程《雕艺工品》,教师最大的收获有两个:

(1)在开展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反思: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经验和学习品质?他们的学习水平在哪里?掌握了什么技能?在下一个阶段去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参照教学指南中的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去对照分析,从而学习更有效地引导幼儿,更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帮助幼儿理清:做了什么探究?还有什么地方是做得不够的?收获了什么?当幼儿在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支持。

(2)从雕刻工具的二次分类、各种材料的探索到艺术的延伸都比上一个项目有了更深入的探究。幼儿在开展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发展了5C素养,其中批判性思维是体现得比较多的。幼儿能通过实践探究收获新的知识和技能,对每个活动进行深度学习。

不足的地方是,目前这个项目的团队合作不足。因为项目的特殊性,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不适于合作雕刻,所以更多的是在除了雕刻以外的其他方面体现合作。

八、附表

表5.2-3和表5.2-4分别是《雕艺工品》的活动框架和评价量规。

表5.2-3 《雕艺工品》活动框架

表5.2-4 《雕艺工品》评价量规

续表5.2-4

续表5.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