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东湖洲幼儿园中班 教师:龙倪
项目开展时长:8周
一、项目来源
春天到了,植物开始生长,各种小动物也都活跃起来了。幼儿对那些小小的生命充满了好奇心,在奇妙的昆虫世界里,有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让幼儿有兴趣地学习和探究。为了让幼儿更喜欢大自然、接近大自然,我们以“蚕宝宝成长记”为主题开展养蚕活动。引发了幼儿的“大”兴趣。
在养蚕的活动中,幼儿收获的不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探究体验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幼儿的观察、合作、语言、动手、创造、想象等多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懂得了每一个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项目网络图
《蚕宝宝成长记》的项目网络图如图5.1-23所示。
图5.1-23 《蚕宝宝成长记》项目网络图
三、项目目标
1.预设目标
(1)知道蚕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蚕蛾的历程。
(2)明白生命是如此短暂而宝贵,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3)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学会有爱心、有责任心。
2.生成目标
(1)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不以己为先。
(2)尝试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知道要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
(4)通过饲养蚕宝宝发现其中的乐趣。
四、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1)驱动性问题:蚕宝宝是如何成长的?
(2)幼儿学习过程形成的问题链如图5.1-24所示。
图5.1-24 幼儿学习过程形成的问题链
五、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本项目主要学习内容如表5.1-8所示。
表5.1-8 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六、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一)蚕宝宝是怎样的?
1.蚕宝宝是什么样的?
由于很多孩子之前没有见过蚕宝宝,所以教师让他们先把蚕宝宝带回家观察。
(1)每个孩子带一盒蚕宝宝回家观察(图5.1-25a)。通过书籍、电脑和爸爸妈妈的协助,孩子们完成了初次的前期经验调查表(图5.1-25b)。
图5.1-25 用于观察的蚕宝宝和孩子们填写的调查表
(2)第一次看见蚕宝宝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嫌弃,说“这些虫子(毛毛虫)好恶心”。在害怕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将蚕宝宝带回家,不少爸爸妈妈也十分嫌弃,但还是配合完成了课程要求。
(3)从初次的前期经验调查表中发现,几乎90%的家长和孩子都认为蚕会变成蝴蝶,而且它们只吃桑叶。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第一次接触并知道蚕宝宝不是毛毛虫。
(2)激发起对蚕宝宝的兴趣。
3.教师反思
中班的孩子完全没有关于蚕的知识,他们大多认为蚕就是毛毛虫,甚至有一部分家长也是这样认为。这就给了教师一个很好的方向去设定目标,可以让孩子们快速融入。
(二)设定方向和目标
1.课程的设置
(1)家长和孩子填写的前期经验调查表启发了课程的方向,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拟制第一周的课程:
(2)教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再设置新课程。
(3)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完成课程设置(图5.1-26a)后,教师向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活动意义,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图5.1-26b)。
图5.1-26 课程设置草案和“致家长的一封信”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与同伴讨论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2)用自己的方法查找答案,并与同伴分享。
3.教师反思
在提出各种问题时,幼儿是不知道答案的,但他们会想办法去查找,有了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在养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深入探究。
(三)与蚕宝宝超近距离的接触
1.讨论记录
刚开始时,孩子们虽然觉得蚕宝宝有趣,但只敢观察,不敢接触(图5.1-27),还不断嘀咕:“哎呀,好恶心。”
希希:“它们一直都在吃东西.”
璇璇:“我就看一下,千万不要叫我碰,我害怕。”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勇敢踏出第一步去尝试接触从来没见过的物种。
图5.1-27 幼儿在观察蚕宝宝
(2)在接触后,虽然有些孩子有抵触心理,但很快调整好了情绪。
3.教师反思
孩子在接触蚕宝宝时,往往是出于好奇,在他们心里,蚕宝宝和其他虫子没有区别。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抵触心理,但好奇心大于害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会勇敢地尝试接纳,这就是孩子的童真与单纯。
(四)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1.提出问题
图5.1-28 蚕脱下的皮
新的一周,孩子们渐渐不害怕了,甚至学会自己动手喂食、清理大便等。这时,他们开始发现问题:
熙熙:我这个周末发现它们尾巴上都有刺。
瑶瑶:我的蚕宝宝有点掉皮了。(图5.1-28)
彤彤:我的蚕宝宝颜色和最开始时不一样了。
可可:它们为什么要抬头?
轩轩:它们为什么有些大,有些小?
宓宓:它们的粑粑也大小不一呀。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逐渐有了责任心,会自发照顾蚕宝宝。
(2)开始寻找问题。
3.教师反思
这一周孩子们的成长很快,他们开始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虽然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但是他们开始学会观察自己的蚕宝宝的变化,想办法去揭开问题的谜底。(www.xing528.com)
(五)在养殖过程中解开疑团
在养殖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用以下方法找寻问题的答案:
(1)观察。
(2)询问父母。
(3)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书籍,上网搜索。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耐心观察和讨论问题。
(2)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反思
最初,孩子们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并没有想去深究与探讨。教师选择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因为孩子对答案的探索对本课程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成长。
(六)孩子带领家长参与
刚开始,有些家长不能理解这个项目,甚至觉得虫子恶心。但在发现孩子会专注地观察蚕宝宝后,他们很自然地被孩子吸引,顺着孩子的兴趣点,帮助孩子认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点滴(图5.1-29),让课程顺利开展。
图5.1-29 家长与孩子一起记录蚕宝宝的成长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学会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2)根据蚕宝宝的成长记录制作小书,与同伴分享,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增加了对蚕宝宝的饲养兴趣。
2.教师反思
家长从开始的觉得恶心和抱怨,变成后来的主动配合,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专注的力量。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是看在眼里的。在课程中,家长被孩子的专注和认真吸引,慢慢地自发加入我们的学习,丰富了亲子时光。
(七)分批结茧:新一轮问题出现
蚕宝宝开始结茧了,孩子们又有了新问题:为什么有些蚕茧是黄色,有些是白色的呢?
这次,教师让孩子先大胆预测(图5.1-30)。
图5.1-30 孩子们关于问题的推测
接下来,教师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找到答案:在吐丝阶段,品种不同的蚕宝宝的脚会变成不同颜色,可以通过它们脚的颜色来分辨会结什么颜色的茧(图5.1-31)。
图5.1-31 孩子们得出的结论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在饲养过程中仔细观察蚕的成长变化。
(2)通过自己的验证得到答案。
2.教师反思
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幼儿精心饲养自己的“孩子”。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不断寻求答案,和同伴分享自己的饲养心得,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八)课程延伸——蚕丝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烹煮蚕茧,孩子们观察到了蚕茧的抽丝现象,然后就出现这个延伸的小话题:蚕丝有什么作用?
1.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孩子们通过小实验观察到了蚕丝,并进一步了解了蚕丝有不同的作用,从而激发了他们再次探索的精神。
2.教师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养殖,孩子们俨然是养蚕高手了,但他们对新事物还是有很多未知的地方,教师这时候稍微引导一下,又激发出了孩子们的探索欲。
(九)蚕蛾出来了
1.蚕蛾的孵化
蚕蛾(图5.1-32)孵化出来后,孩子们有了新问题:
羽羽:我的蚕蛹孵化出蚕蛾了,但是它旁边好多黄色小颗粒,是它的卵吗?它们怎么不飞呀?
花花:但是为什么蚕蛾在黄色小颗粒旁边就不动了?
这时他们已经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蚕蛾会飞,不过飞不高,而且不久后就产卵,产卵后蚕蛾就死了。通过询问家长以及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索,孩子知道了黄色的小颗粒就是蚕蛾的卵,以后还能变成新的蚕宝宝。
图5.1-32 孵化出的蚕蛾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学会了利用网络进行查证,还学会了耐心等待结果。
(2)通过自己的验证得到想要的答案。
3.教师反思
从刚开始的不断追问,到现在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孩子们已经完全可以驾驭后面的这种学习模式,学会了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也让教师明白,孩子们才是学习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为他们提供环境和机会。
(十)情景模式呈现课程
在饲养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是个养蚕高手了。所以在课程的尾声,我们进行了情景模拟,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角色及分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仅提供材料,其他都由孩子们自主决定。
(十一)通过养殖蚕宝宝,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技能
(1)知道了自己才是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课程中有很多问题,但不再和以前一样只会问老师或者爸爸妈妈,而是尝试自己寻求答案。他们会观察、会记录、会查找资料。
(2)发展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爱护小动物,亲近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4)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
(5)变得勇敢、坚强,锻炼了胆量,克服了恐惧。
(6)在情景展现的时候,幼儿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养殖蚕的方法和过程,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七、项目反思
开展项目课程《蚕宝宝成长记》的过程中,教师对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无法直接回答幼儿问题的情况下,会通过观察、实践、多方查证,对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同时,教师也孵化了一批蚕宝宝,最终蚕宝宝全部破茧成蚕蛾。在此过程中,教师学到了更多与蚕相关的知识:
(1)蚕天生怕水。
(2)蚕的一生只会排尿一次,就是为了结茧。
(3)有病的蚕必须隔离,不然就会传染给其他的蚕。
(4)蚕会因为排便而脱肛。
(5)蚕沙可以入药,还可用作枕头填料。
(6)蚕结茧前需要排空身体(需用时12天)。
(7)结茧后的蚕蛹会破茧变成蚕蛾。
(8)蚕蛾在产卵后生命就结束了。
在这个项目中,教师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幼儿收获了什么样的经验和学习品质、掌握了什么技能。幼儿不仅了解了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以及其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学会了开动脑筋、大胆尝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亲身感受成功的喜悦。
此外,他们还愿意肩负起一份责任,有了责任感。有幼儿告诉教师,这些蚕宝宝就是他的宝宝,他要照顾好它们。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使命感,让幼儿在课程中除了学习不同的知识,还能领略到各种潜在的道理,愈发有爱和责任感。
八、附表
表5.1-9和表5.1-10分别是《蚕宝宝成长记》的活动框架和评价量规。
表5.1-9 《蚕宝宝成长记》活动框架
表5.1-10 《蚕宝宝成长记》评价量规
续表5.1-10
续表5.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