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金海岸幼儿园大班 教师:简少梅
项目开展时长:12周
一、项目来源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在一次早操中,静如发现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来。吃早餐时,静如问迟来的奕奕:“你怎么迟到了?”奕奕说:“我不知道啊。”静如说:“你要早点来啊。”奕奕问:“你是怎样做到不迟到的?”
孩子们对于上述的问题展开了团讨,并且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例如:“怎样能快点做完事情?”“1分钟可以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你比我快?”由此可见,班上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不迟到,很多孩子对于“1分钟可以完成什么事情”很感兴趣,而且会与同伴比较做事情的快慢。经过师幼讨论,幼儿认识到以后上小学是不能迟到的。“按时上学”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进餐等。因此,我们班生成了项目课程《时间体验》。
二、项目网络图
《时间体验》的项目网络图如图5.1-1所示。
三、项目目标
1.预设目标
(1)认识常见的现代计时器,了解古代计时器的种类。
(2)发现沙漏的时长是1分钟,知道准确性是时间的特点之一。
(3)探索与验证1分钟能完成的事情。
(4)锻炼观察、表达、创作、合作、思维、探索、操作等能力。
图5.1-1 《时间体验》项目网络图
(5)感受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情的乐趣。
2.生成目标
(1)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掌握光和影之间的关系;明白水与浮出界面的关系,掌握沉与浮的概念。
(2)能对对方提出的“1分钟可以做什么?”做出批判性思维的回答,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3)观察红绿灯转换的时间有多长。
(4)明白人行道的红绿灯发出快或慢的声音时对应什么颜色的灯。
(5)会使用不同的计时工具算出自己做某件事情所用的时间。
(6)会常常观看时钟,增强时间观念。
(7)通过优美的声音起到的提醒作用,培养按时做事的良好生活习惯。
四、项目的驱动性问题
(1)驱动性问题:时间在哪里?
(2)幼儿生成的问题链如图5.1-2所示。
图5.1-2 《时间体验》项目幼儿生成的问题链
五、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项目主要学习内容如表5.1-1所示。
表5.1-1 项目主要学习内容
六、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一)时间在哪里?
1.怎样才能做到不迟到?
从家长调查问卷可见,孩子迟到的原因有赖床、不会留意时钟、做事情比较拖拉等。有61%的孩子都是要大人不断催促才能起床的。
在团讨中,奕奕问:“我怎样才能做到不迟到呢?”子航说:“闹钟把我闹醒,所以就不会迟到。”菲菲说:“我是用一个沙漏来计时,沙子漏完了,就要刷完牙。”恒恒说:“我妈妈的手机可以调起床的时间,手机响了,就要起床了。”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知道时钟、沙漏、手机里面都有时间,可以用作计时工具。
(2)大胆分享自己不迟到的方法和生活经验。
3.教师反思
原来我们班只有个别孩子会使用手机、闹钟、沙漏来提醒自己起床、刷牙,大部分孩子都是需要大人催促才能起床的。因此,孩子们对时间的探索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二)人们怎样计时?
1.用闹钟、沙漏来计时
(1)孩子们把家里的闹钟、沙漏都带去幼儿园,和大家一起观察。
自从在班里投放了闹钟、沙漏,孩子们做事情时都会多留意时钟、沙漏,看看自己用了多长的时间来做事情(见图5.1-3)。
图5.1-3 学会利用计时工具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探索出闹钟、沙漏计时的方法。
(2)学会比较自己和别人做事情用的时长。
3.教师反思
孩子们会用一个2分钟的沙漏来计时,与同伴比赛谁最快收拾好玩具。一次有个孩子说:“我用了2次2分钟才能收拾完。”君睿回答:“2次2分钟就是4分钟了。”这体现了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了数的组成与分解。
(三)君睿的沙漏是多少时长的?
1.分组探索君睿沙漏的时长
(1)君睿也带来了沙漏,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沙漏是代表多长时间的。
(2)全部小朋友自主分组,用不同的办法来探索君睿的沙漏漏完一次到底是多长时间。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知道1分钟里有60秒,当数到60时,就要从1开始重新再数。
(2)能用笔和纸做记录,以免忘记数了多少次60下。
(3)知道口头数数有快有慢,不能准确代表时间,最准确的计时方法还是观察时钟或者计时器。
3.教师反思
(1)两组幼儿分别用猜想和观察的方法来探索沙漏的时长,这是完全不正确的探索方式,教师应当及时介入并做正确的引导。我们要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寻找不同的方法,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把能力较弱的幼儿引导到其他小组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不但能认真观察、比较秒针和沙漏的异同,还学会记录与做标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顺时针方向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1.在用餐、户外游戏中,发现按顺时针方向做事情的优点
孩子们观察时钟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发现,秒针总是往一个方向走。经过询问家长,他们明白了那是“顺时针方向”。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思考,顺时针方向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在一次午餐时,恒恒说:“这张桌子就像一个钟面,我们可以顺时针方向轮流当小组长。”(见图5.1-4)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小朋友在玩彩虹伞,当彩虹伞抛起来时,每个人都想钻进去,于是祺祺就说:“我们按顺时针方向,一个接着一个钻进去吧”。(见图5.1-5)
图5.1-4 顺时针方向轮流当小组长
图5.1-5 顺时针方向轮流玩彩虹伞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能常常观看时钟;知道时钟指针的转动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
3.教师反思
孩子们把顺时针方向作为一种规则运用到日常活动中,争吵的声音少了,学会讨论了,商量的声音多了。
(五)时间会不会停下来?
1.团讨“时间会不会停下来?”
琳琳发现一个时钟停止了,她问:“时间会停下来吗?”
航航说:“不会的,还有一些时钟在转动啊。”
恒恒说:“以前没有发明时钟的时候呢?怎样知道时间是不是停下来了?”
图图说:“没有时钟,也有手表啊。”
博博说:“以前很穷,没有手表的。”
羲羲说:“我记得去旅游时,见过一种大石头,妈妈说是古时候用来看时间的。”
大家都一致地说:“时间不会停下来。”可是,如何证明呢?就这样,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探索了。
1)羲羲说的大石头计时器是什么呢?
羲羲通过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再次查询资料来了解古时候的“日晷”,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了手工日晷,还在大家面前演示了日晷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羲羲说:“这是日晷,它不是我们平时害怕的鬼,它是太阳的影子。它由三部分组成,下面是底座、上面有晷盘,晷盘上的边边刻着时间,中间插进去的是晷针。当太阳从东边升起时,晷针就有影子了,就有时间,当太阳的光移动,影子也移动,影子在哪里,就是代表几点钟。”
2)阴雨天没有影子,怎样知道时间呢?
孩子们看羲羲演示了一次日晷的计时原理后,就问:“那么阴雨天就没有影子了,是不是没有时间了?”
诚诚说:“不会的,太阳只是给乌云挡住了,可是它一直在啊,时间就一直有的。”
愉愉说:“是啊,太阳就是计时工具了,它一直在亮着,就会有时间。”
越越说:“应该还有其他计时工具的,是阴雨天都可以用的。”
第二天,越越带回来了一个手工作品,笑着说:“老师,果然还有其他计时工具,这是我昨晚看《中国历史绘本》看到的,它叫‘漏刻’,也可以叫‘水钟’。”
接下来,越越向大家介绍漏刻的计时原理,他说:“漏刻有三个桶,放在三个阶梯上,每个桶下面都有一个洞,是用来漏水的。把很多水倒在最高一层的桶里,水就会慢慢地流到下一个桶,接着又流到最下面的桶里,里面的刻度尺就慢慢浮起来,浮起来的刻度就是时间啦。”
孩子们在操作漏刻的时候,一边把昨天的水倒出来,一边说:“噢,时间走了。”他们从中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走了就不会再回来。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日晷和漏刻的手工制作。
(2)在分享中,羲羲能清楚、连贯地说出日晷的计时原理,证明已经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明白了光和影之间的关系;而越越从观察中掌握了水与物体浮出界面的关系,以及沉与浮的概念。
(3)大家都对“时间会不会停下来”的问题保持着探索的兴趣,为解决“为什么”“怎么办”而努力学习,一起深入探究。
3.教师反思(www.xing528.com)
(2)教师可在科学区内添置更多的科学材料,并把材料分得更细化,比如投放大小不同的手电筒,让制作漏刻的材料多样化(有塑料的、有玻璃类的),这样观察起来更有对比性。
(3)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索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还有没有其他计时工具?
1.计时工具的探索
孩子们对计时工具充满好奇,通过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学到了新知识,并在班上积极分享(见图5.1-6):
轩轩说:“在古代,香是计时工具。以前考试的时候,就是用烧一炷香的时间来计时,香烧完了,就要交试卷。”
瑶瑶说:“太阳是计时器,它把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所以古时候的农民伯伯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说法。”
霖霖说:“动物也是计时器,以前有很多人都养鸡,人们听多了,就发现晚上鸡叫第一声的时候大概是晚上1点左右。”
图5.1-6 幼儿分享自己发现的计时工具
1)我觉得时间一直都在
有一天,航航说:“我觉得时间一直都在,因为葫芦由绿色变成棕色,玉米由新鲜变成干瘪瘪,是时间过去了。”(见图5.1-7)
图5.1-7 幼儿观察葫芦和玉米的变化
琳琳说:“我也是这样觉得,因为挂历里面也有时间,它是一天一天过去的。”(见图5.1-8)
图5.1-8 幼儿分享家中的挂历和自制的日历
2)自创角色区域
孩子们把所有的计时工具放在一起,自主创设了一个角色区域。他们通过投票,把区域命名为“时间乐园”(见图5.1-9)。
图5.1-9 孩子们创设的“时间乐园”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发现以前的计时工具是用自然景象、动植物的变化等来推算时间的。
(2)发现身边的事物变化也跟时间有关联。
3.教师反思
孩子们先是从具体的计时工具中感受时间,过渡到从蔬果的变化、挂历中感受时间,说明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富。
(七)1分钟可以做什么?
1.自发讨论“1分钟可以做什么?”
1)猜想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记录。
2)动手验证
有的孩子对同伴的猜想提出了疑问:“怎样才能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对方回答:“我试给你看看啊。”于是他们拿着沙漏、时钟、电话手表,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说法。教师辅助孩子们统计他们的猜想和验证结果。
3)验证过程
孩子们一起验证每个人的猜想。验证过程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使用计时工具的经验。
4)分享验证结果
表5.1-2所示为教师统计的孩子们的猜想和验证结果。
表5.1-2 孩子们的猜想和验证结果
5)通过观察,验证1分钟能否让红灯变成绿灯?
根据家长反馈,很多孩子都很想探索“1分钟能否让红灯变成绿灯”,并且希望家长能支持他们的探索行为。
经过亲子探索,孩子们发现有的红绿灯会从60、20或者10开始倒数计时,而且通常都是绿灯亮的时间比较短,红灯亮的时间比较长,不是每一个红绿灯亮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孩子们还观察了人行道的红绿灯,发现当绿灯开始倒数时,会出现“哒哒哒哒”的声音,提醒行人快过马路。有孩子分享:“爸爸妈妈说那个声音是来提醒盲人过马路的,因为盲人看不见,所以要用声音来提醒他。”
通过观察人行道的红绿灯,引发了孩子们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继续激发了他们探索“时间体验”的兴趣。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与同伴讨论自己的猜想。
(2)分享使用不同计时器的经验,对比猜想和验证结果。
(3)发现时间一直都在流动,它不会等人。
(4)发现数字的大小可以表示时长,以及用声音可以提醒时间的长短。
3.教师反思
大班的孩子开始对未知的事物出现猜测的行为,会主动讨论同伴的猜想。沙漏、时钟、电话手表的使用在孩子的学习中产生了作用,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计时工具,知道数字的大小可以表示时长,声音可以提醒时间的长短。他们的兴趣点很快被声音提醒时间这种用途吸引了。
(八)怎样加提醒的声音?提醒的声音用在哪里?
1.探索用各种物品创作提醒的声音
1)钢琴声
学钢琴的瑶瑶弹了两首曲子,一共用了1分30秒的时间,她说钢琴曲很优美很好听,适合用来提醒小朋友起床,如果能(在1分30秒里)起床,就是最棒的(见图5.1-10)。
2)乐器声
可是其他小朋友就烦恼了:“我们不会弹钢琴,怎样做出提醒的声音呢?”经过大家的讨论,他们发现很多简单的乐器也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可以敲出不同节奏的声音来变成我们的提醒声音(见图5.1-11)。
图5.1-10 瑶瑶用钢琴曲作为提醒的声音
图5.1-11 用乐器敲出好听的提醒声音
孩子们自主探索中发现:①乐器不能乱敲,不然听起来很吵,要一个接一个地敲出声音。②要敲多久呢?用一个1分钟的沙漏来计时。③这些提醒的声音用在哪里呢?可以用在刷牙、穿衣服、穿鞋子的时候,声音结束了就是1分钟过去了。
3)家园共育
教师把孩子创作的提醒声音录下来,发到班级群里,希望通过家园共育来达到项目目标。大部分的家长都反映通过开展项目,孩子的时间观念有所改变。
2.幼儿发生的学习行为有哪些?
(1)通过动手探索,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2)在探索提醒的声音时,明白了节奏由慢到快、音量由小到大的声音听起来会比较舒服、令人愉悦,不会突然让人吓一大跳。
3.教师反思
(1)幼儿能把人行道上的红绿灯发出不同节奏的声音的现象迁移到学习中,创作了用于提醒时间的声音,这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还发展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2)创作时,从单一的乐器到有节奏、多种乐器搭配,都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幼儿能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学会了用声音来提醒自己做事情。
(九)项目回顾
结束阶段,师幼一起进行项目活动的回顾。
悦悦说:我觉得自己长高了。
老师说:你为什么觉得自己长高了呢?
悦悦说:以前是夏天,现在是冬天,过去了很多天了,所以我觉得自己长高了。
老师说:原来你发现了时间是和自己的变化有关系的。
衍衍说:时间像条河流,河水流走了就不会再回来。
菲菲说:之前我没有掉牙齿的,现在我掉了3颗牙齿。
航航说:食物是有保质期的,我们要在这个保质期里把食物吃完。
轩轩说:之前是2019年,现在是2020年了,是新的一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小朋友发现时间在我们的身体上,时间在保质期里,时间是大自然的白云和河流,时间是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孩子们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是他们收获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哲学。
七、项目反思
通过开展项目课程《时间体验》,我们有以下收获:①学会反思孩子在项目过程中增加了什么知识点、学习品质,他们的学习水平在哪里,掌握了什么技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是否层层递进,问题与操作有没有创新。②教师应参考《指南》中的科学、艺术、语言领域去对照分析,从而学习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更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在本次项目中,我觉得孩子是我的小老师,没有他们的探索,我不会那么了解日晷;没有他们提出的为什么,我不知道还有漏刻的存在;没有他们的动手验证,我不会感受到1分钟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他们的观察力,我不会想到用提醒的声音来代替唠叨声,他们听着自己创作的提醒声音,做事情就更积极了。所以,在项目开展中,老师不再是老师,小朋友不再是小朋友,我们是共同的学习者。
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当孩子自发讨论1分钟可以完成什么事情时,教师可以鼓励孩子继续尝试讨论2分钟、3分钟等更多样化的时长来完成某件事情。
八、附表
表5.1-3和表5.1-4所示分别为《时间体验》的活动框架和评价量规。
表5.1-3 《时间体验》活动框架
续表5.1-3
表5.1-4 《时间体验》评价量规评价者:
续表5.1-4
续表5.1-4
续表5.1-4
续表5.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