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也是浙江漆器大发展的高潮期。它一方面继承了唐代贡漆,尤其是五代吴越国制漆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因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大批贵族官僚和北方工匠,推动了浙江漆器制造水平的发展(见图5-43~图5-45)。其中又以温州漆器为天下第一,产品畅销全国,甚至海外。《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府有“温州漆器什物铺”,《梦粱录》《都城纪胜》中也都提到南宋的都城临安有“彭家温州漆器铺”“温州漆器铺”。在江苏淮安杨庙镇的北宋墓和江苏武进林前的南宋墓中都出土了大批漆器,有漆盘、漆碗、漆盆、漆茶托等,其中有多件器物上书写有温州产地的铭文。浙江本地出土的就更多了。1982年,在杭州北大桥的南宋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漆器,其中的漆盂及漆盏托上分别带有朱书“庚子温州念□叔上牢”“丁卯温州□□成十二□上牢”铭文,表明它们均是温州出产。2005—2010年,温州鹿城区百里坊、信河街等地建筑工地先后出土30余批次300多件宋元时期漆器,以素髹日用器皿为主,包括罐、碗、蹀、盏托、盘、匙等饮食器具,少数器物完整,采用了识文、戗金、描金、描漆、针刻、剔犀、银扣等髹饰工艺,相当一部分带有温州铭文。[8]
图5-43 浙江省博物馆藏五代素纹漆盘
图5-44 温州博物馆藏北宋十一花瓣式漆碗
图5-45 浙江省博物馆藏宋—元黑漆盏托
直到明代中期,温州漆器仍然名满天下,占据了全国漆器市场的主流。明人王士性的《广志绎》说:“天下马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淮阴之粮……广陵之姬、温州之漆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漆器也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与之相应的是嘉兴漆器的兴起。嘉兴漆器从元代时就已开始出现,擅长雕漆,尤以剔红闻名于世。明人曹昭所著《格古要论》“剔红”条有“元末,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所谓雕漆,亦称刻漆,就是工匠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最后烘干,磨光洁。其胎以木质居多,因漆色不同又可分为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犀、剔彩等。嘉兴雕漆多以剔红为主,器型既有盘、盒、瓶、罐等小型家用器皿,也有橱柜、屏风等大件家具,纹样主要采用山水、人物、花果、飞禽等,作品特点是漆层浑厚,漆色红亮,打磨光润,藏而不露(见图5-46)。
(www.xing528.com)
图5-46 浙江省博物馆藏元剔犀如意云纹盏托
入明之后,明成祖朱棣在北京设立御用漆器的官办作坊果园厂,亲自调选漆器名家主持,大批南方漆工征调入京,张成之子张德刚子承父业担任了果园厂的主要领导。《嘉兴府志》载:“张德刚,父成,与同里杨茂俱善髹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两人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复其家。”大批工匠调入北京,虽然影响了浙江本地的漆器发展,但是也可见当时嘉兴雕漆技艺水平之高(见图5-47和图5-48)。
图5-47 浙江省博物馆藏元—明剔犀如意云纹银里小碗
图5-48 浙江省博物馆藏清绿地剔红暗八仙纹葵瓣式盒
明清时期,宁波的泥金彩漆也盛极一时。明代《浙江通志》有“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的记载。所谓泥金彩漆,就是结合了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一种特殊漆器工艺,工艺流程独特且复杂,要经过捣漆泥、堆塑、贴金等20多道工序,对气候与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其器物除了花轿、床、橱柜等大件家具外,主要有饭桶、茶桶、果盒、果盘等(见图5-49)。
图5-49 宁波博物院藏清泥金彩漆双龙戏珠福寿纹木提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