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银行,追求资金的营利性仍是其主要的经营目标。但由于农业“靠天吃饭”、农村业务量少、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等因素的存在,在没有足够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前提下,信贷资金通常不会背离市场规律而轻易投放到农村经济这块贫瘠的土地上。
农业银行本是源自“三农”、发展于“三农”的。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农业银行已完成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业务领域、服务对象、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对象逐渐脱离“三农”业务,重点转向城镇。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作为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自商业化改革以来,非但没能填补网点与业务上的空白,反而为了节省交易成本,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也跟着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一起逐步撤销了乡镇乃至县级经营机构和营业网点。这样一来,就明显提高了农业银行向分散的中小农户及乡镇企业融资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打击了农业银行提供农业贷款的积极性。自此,农业银行将业务重点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从农村地区转向城镇地区。在有些农村地区,农业银行基本上只吸收存款,很少发放贷款,即使有,数量也非常有限,主要是提供给少数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一般的农户、个体私营企业很难从农业银行得到贷款。此外,为了控制风险,在信贷管理权限上大多采取上收一级的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限制度。县级以下机构基本上没有放贷权利,导致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大幅度下降。
农业银行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营利性的工业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去,支农力度日趋减弱。2006年,农业银行就加大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其他经济活跃城市、大客户集中地的信贷支持力度,其中三大板块地区贷款增量占比就达到58.57%。农业银行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截至2015年3月,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余额达23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贷款余额9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1734亿元,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服务覆盖率已超过80%和50%。2015年,农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摸查建档,重点支持30万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1万家农民合作社,以及国家级、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安排新增贷款计划300亿元以上。同时,举办1000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培训班,培训3万名左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7年,农业银行积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加大农户信贷投放力度。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215亿元,较年初增长763亿元。农业银行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形成了“小额+大额+特色产品”的农户信贷产品体系。以中小规模农户服务为例,农业银行专门推出10万元以下的农户小额贷款产品,2008年至今已累计投放农户小额贷款8586亿元,服务近2000万户农户。(www.xing528.com)
此外,农业银行积极推进“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已在全国176个县投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8.8亿元,贷款余额12.8亿元,支持土地承包农户1.2万户;在68个县投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8.6亿元,贷款余额7.2亿元,支持农户1.1万余户。
农业银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占比也呈下降趋势。贷款主要投向了电信运营、能源石化、交通运输等基础性重点行业。此外,由于农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是中国银行业中最差的,农业银行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人员过多,分支机构规模效益差,人均创利低,费用控制不好,整体经营成果差,资本充足率低,缺乏资本补充渠道,经营效益差,不良贷款率高,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资金的积累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因而也就影响了其服务“三农”的效果,对农村经济支持也显得力不从心。
总之,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直接影响了它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原本稀缺的资金变得更加稀缺,导致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严重脱节,农业发展面临资金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