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等有效金融支持措施,可以有效增加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供给,尽可能满足农业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建设的目的。例如,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政策性金融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对于满足农业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尤为重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2013年以来,政策性贷款占比达到90%以上。2016年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调整了信贷投向和信贷计划,西部地区精准扶贫中贷款业务量稳步上升。2017年,农业发展银行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实行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农战略和国家重点战略。
2013年,国家开发银行与中粮集团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五年内向中粮集团提供300亿元融资,支持中粮集团加快粮油食品业务发展,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三农”发展。2017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部签订了《共同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农业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共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全国农业现代化。根据协议,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开发性金融投放现代农业的融资总量达到10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将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开发设计与农业产业融资需求、生产周期和经营管理特点相匹配的融资产品,推行免担保、免抵押的便捷金融服务。
(二)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一是客观上面临着天气和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如旱涝灾害、病虫害、冰雪天气等,2015年农业成灾率为56.84%,其中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为300亿千克;二是面临市场风险,从产业链管理进行分析,农业生产环节处于供应链的后端,对市场动态反应滞后,农民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处在信息接受者的被动地位,难以同步市场反应,且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对市场的谈判能力。农业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以美国为例,《2014年新农业法案》在原法案基础上,增设了损失保险计划(PLC)和农业风险保障计划(ARC)两个项目,主要是保障农户的收益,美国是用现代保险的“间接”方法,代替了过去传统商品市场补贴的“直接”手段。日本采用强制性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保险法》规定,凡是生产数量超过一定数额的农民和农场都必须参加保险,农户的建筑物、农民家庭财产实行自愿保险,政府补贴80%参保费率。中国目前实施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区域特色保险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保险的品种、类型远不能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保需求。未来应重点提高农业保险的质量与数量,依靠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健全现代农业保险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目前运行良好的有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长春的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河南的中原农业保险公司,它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学习。(www.xing528.com)
(三)建设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经验表明,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政府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融资双方的资金安全管理,制订法律法规,为金融系统的监管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设好金融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为金融创新提供硬件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资本配置将按照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在不同部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流通,促使各个产业都能获得预期的资本回报,进而倒逼农业产业从小规模的低效率向现代的产业化、科技化、专业化转型。
以上论述,梳理了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路径,具体见图2-5。
图2-5 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设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