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重要性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发展是指金融总量的增长与金融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主要包括金融资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其代表作是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支撑是分不开的,而金融能够发展也是基于经济发展。(二)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是从麦金农和肖开始的。“金融约束”论被人们称为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重要性

金融发展是指金融总量的增长与金融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主要包括金融资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在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方面,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认为金融发展主要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他主张用金融相关比率(FIR)指标,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NP(或者GDP)的比值来反映金融增长的程度;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则认为金融发展是金融市场的形式和金融行为的完全市场化,主张用M2/GNP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

(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金融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经济的中心,金融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最初是格利和肖(Gurley,Shaw,1955)对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1955年9月,他们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经济发展的金融方面》这一篇文章,文中首次从金融的方向探讨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60年,格利和肖(1995)联合出版发行了《金融理论中的货币》,这本书细致地讲述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金融制度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将储蓄者手中的资金转移到投资者手中,所以金融制度需要充分的发展和完善,金融制度的构成需要有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存在,金融工具也需多样化,还应有一个金融市场来进行金融活动,而货币只是金融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银行也只是金融机构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不能完全替代金融机构。

在金融发展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戈德史密斯(1994)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其代表作是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金融相关比率(FIR)。金融相关比率是某一时点上一国金融工具的市场总值与实物形式的国民财富的市场总值之比。戈德史密斯认为,一国的FIR值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即经济越发达,FIR值越大。另外,他还提出了金融中介率的概念。金融中介比率在流量方面被认为是国内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国内非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净额占发行总额的比率。在存量方面,金融中介比率表现为用未清偿的金融工具总值除以某一特定时期国内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国内非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发行的债务股权证券的市场价值。他利用这两个概念对许多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和金融支持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支撑是分不开的,而金融能够发展也是基于经济发展。可以说,金融会推进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平行关系,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金融也有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时,金融也是同样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的这种平行关系也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真实情况的验证。

(二)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是从麦金农和肖开始的。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一反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主流作法,而以发展中国家为样本,集中研究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表现出来的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由于金融体制落后和缺乏效率,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呆滞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制约了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当局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的错误政策。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体现在:(www.xing528.com)

(1)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由于政府的控制,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都存在太过低于正常状态的情况,无法真实体现出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对信用贷款进行管制,实施过低的存贷利率,造成了资金过量流出,致使信贷资源的供应常常满足不了需求,而货币当局常常直接对信贷进行管制,这必然会使很多人在政府的保护下大量转移财富,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3)金融市场的分割,为了保证资金的投向符合政府的意图,发展中国家大多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和经营范围加以严格限制,各类金融机构又受不同监管当局管理,彼此各行其是,效率低下。此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发达、高准备金率和通货膨胀的隐患,均构成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导致其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经济学家提出的金融深化方案包括:①放开利率;②鼓励银行竞争;③扩大对效率高的小经济单位的放款;④金融改革与财政改革同步进行;⑤金融改革与外贸改革同步进行。总之,这些政策的中心含义是要减少政府干预,消除“金融抑制”,推进“金融深化”,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赫尔曼等(1997)、金和莱文(King,Levine,1993)等经济学家,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准,联系经济增长和金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展了金融发展理论。他们认为,金融约束更加适合发展中国家或者正在转型的经济体制,金融自由化会对这些国家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他们又提出了“金融约束”这一理论。

“金融约束”指的是,政府实施一系列的金融政策,给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租金机会。租金机会指的是市场竞争产生的收益中超出的部分,而不是经济学上讲的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收入。在现实经济发展中,信息不对称、代理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很难实现,这就需要政府适当地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金融约束给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了“租金机会”,通过“租金效应”和“激励作用”,可以规避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鼓励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正向影响。由此可见,“金融约束”更强调政府干预的重要性,认为选择性的政府干预有助于金融的稳定发展。“金融约束”论被人们称为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约束与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并不存在冲突。金融自由化是希望政府不要对金融市场进行过分的干涉和保护,推进金融深化。金融对政府的干预并不排斥,而是希望政府有选择性地协助金融深化的进度,而不是对金融深化造成阻碍。金融约束的最佳状态是随着金融深化的程度加强,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深入程度也会减少。因此,在金融约束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中,金融深化是最后要达到的目标,金融约束和金融自由化都是实现金融深化采取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