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控制的特征
财务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和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
财务控制有以下特征:
(1)以价值控制为手段。财务控制以实现财务预算为目标。财务预算所包括的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都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因此,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手段进行。
(2)以综合经济业务为控制对象。财务控制以价值为手段,可以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综合起来进行控制。
(3)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日常控制内容。企业的财务活动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运动。由于日常的财务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现金流量的过程,因此,控制现金流量成为日常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财务控制作为一种财务管理职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服务。
(2)充分性原则。财务控制的手段对于财务目标而言,应当是充分的,应当足够保证目标的实现。
(3)及时性原则。财务控制的及时性是指及时发现偏差,并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4)认同性原则。财务控制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必须为相关人士所认同。
(5)经济性原则。财务控制的手段应当是必要的,没有多余,财务控制所获得的价值应大于所需费用。
(6)客观性原则。管理者对绩效的评价工作应当客观公正,防止主观片面。
(7)灵活性原则。财务控制应当含有足够灵活的要素,以便在出现任何失常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对运行过程的控制,不受环境变化、计划疏忽、计划变更的影响。
(8)适应性原则。财务控制应能反映组织结构,同职位相适应,并反映所制定的有待实施的计划。
(9)协调性原则。财务控制的各种手段在功能、作用、方向和范围方面不能相互制约,而应相互配合,在单位内部形成合力,产生协同效应。
(10)简明性原则。控制目标应当明确,控制措施与规章制度应当简明易懂,易为执行者理解和接受。
(三)财务控制的种类
财务控制可以按以下不同的标志分类。
1.按照财务控制的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1)一般控制。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赖以进行的内部环境所实施的总体控制,因而亦称基础控制或环境控制。它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财务预算、业绩评价、财务记录等内容。这类控制的特征,是并不直接地作用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而是通过应用控制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
(2)应用控制。是指直接作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具体控制,亦称业务控制,如业务处理程序中的批准与授权、审核与复核以及为保证资产安全而采用的限制接近等项控制。这类控制的特征,在于它们构成了业务处理程序的一部分,并都具有防止和纠正一种或几种错弊的作用。
2.按照财务控制的功能,可分为预防性控制、侦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指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www.xing528.com)
(1)预防性控制。是指为防范风险、错弊和非法行为的发生,或尽量减少其发生机会所进行的一种控制。预防性控制措施包括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虽然预防性控制能够在事前防止损失的发生,降低风险,但全面采取预防性控制是相当困难的,实践中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预防。因此,光有预防性控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侦查性控制。
(2)侦查性控制。是指为及时识别已存在的财务危机和已发生的错弊和非法行为或增强识别风险和发现错弊机会的能力所进行的各项控制。它主要是解决“如果风险和错弊仍然发生,如何识别”的问题。例如:通过账账核对、实物盘点,以发现记账错误和货物短缺;通过有关财务指标的分析识别存在的财务风险等。
(3)纠正性控制。是对那些由侦察性控制查出来的问题的控制。通过实际执行的结果与设计标准的比较,对发现的差异予以适当的纠正。
(4)指导性控制。是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前面的预防性控制、侦察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是为了预防、检查和纠正不利的结果,而指导性控制却是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这种控制在实现有利结果同时,也避免了不利结果的发生。
(5)补偿性控制。是针对某些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之所以需要这种控制,主要是为了把风险水平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3.按照财务控制的时序,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先控制。也称原因控制,是指企业单位为防止财务资源在质和量上发生偏差,而在行为发生之前所实施的控制。例如,财务收支活动发生之前的申报审批制度,产品设计成本的规划等。
(2)事中控制。也称过程控制,指财务收支活动发生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如按财务预算要求监督预算的执行过程,对各项收入的去向和支出的用途进行监督,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约束等。
(3)事后控制。也称结果控制,是指对财务收支活动的结果所进行的考核及其相应的奖罚,如按财务预算的要求对各责任中心的财务收支结果进行评价,并以此实施奖罚标准,在产品成本形成之后进行综合分析与考核,以确定各责任中心和企业的成本责任。
4.按照财务控制的主体,可分为出资者财务控制、经营者财务控制和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
(1)出资者财务控制。是为了实现其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目标而对经营者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控制,如对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等。
(2)经营者财务控制。是为了实现财务预算目标而对企业及各责任中心的财务收支活动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经营者制定财务决策目标,并促使这些目标得到贯彻执行来实现的。如企业的筹资、投资、资产运用、成本支出决策及其执行等。
(3)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是财务部门为了有效地组织现金流动,通过编制现金预算,执行现金预算,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如对各项货币资金用途的审查等。通常认为出资者财务控制是一种外部控制,而经营者和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是一种内部控制。
5.按照财务控制的依据,可分为预算控制和制度控制
(1)预算控制。是指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对预算执行主体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调整的一种控制形式。预算表明了其执行主体的责任和奋斗目标,规定了预算执行主体的行为。
(2)制度控制。是指通过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并以此为依据约束企业和各责任中心财务收支活动的一种控制形式。与预算控制相比较,制度控制具有防护性的特征,而预算控制主要具有激励性的特征。
6.按照财务控制的对象,分为收支控制和现金控制(或货币资金控制)
(1)收支控制。是对企业和各责任中心的财务收入活动和财务支出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控制财务收入活动,旨在提高收入;控制财务支出活动,旨在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收支控制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现金控制。是对企业和各责任中心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7.按照财务控制的手段,可分为定额控制和定率控制,也可称为绝对控制和相对控制
(1)定额控制。是指对企业和责任中心采用绝对额指标进行控制。一般而言,对激励性指标确定最低控制标准,对约束性指标确定最高控制标准。
(2)定率控制。是指对企业和责任中心采用相对比率指标进行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