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关主权财富基金进行绿色投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主权财富基金进行绿色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三个视角:(1)职责说。Nilsen(2010)和中投公司监事长金立群(2013)等认为,主权财富基金作为公共财富在追求投资财务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需考虑伦理和社会责任,不应仅限于将破坏环境的企业剔除,还应把气候变化视同环境破坏,并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创新。谢平和陈超(2010)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在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应推动技术、环境、社会的发展,打破旧有增长模式,解决“两难陷阱”。(2)规避风险说。当前全球大部分主权财富基金偏好高回报的传统能源产业,国际智库Re-Define执行董事Sony Kapoor(2008)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应削弱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负敞口,抛售高碳资产,寻求绿色技术方面的投资机会。(3)两面说。OECD(2012)连续发布多份研究报告指出,绿色投资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路透社分析师(2010)建议主权财富基金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技术在帮助该领域企业摆脱长期资金短缺困境的同时改善自身的形象,金立群(2013)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积极的管理方式、灵活的投资策略和长期视野与环保投资的特点和要求相符;但两者也一致强调环保绿色产业存在诸如结构分散、收益偏低、专业性强、风险高、现金流不稳定以及流动性缺乏等特点,构成主权财富基金大规模投资该领域的客观障碍。(www.xing528.com)
二是主权财富基金进行绿色低碳投资的实践探讨。(1)挪威实践与经验。Nilsen(2010)[3]认为挪威巨额的主权财富基金虽然从某些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撤资,但并没有将气候变化归类为“严重的环境破坏”。温室气体排放和有效缓解措施之间存在不匹配,现在需要综合各种科学措施来彻底改变这个局面。NBIM2014年发布的名为《环保相关指令经验》(Experience with Environment-Related Mandates)的报告,较为完整地回顾了GPFG自2009年以来的绩效和运作经验。GPFG计划2015年起重仓绿色科技股,年投资规模至少30亿美元,其首席执行官Yngve Slyngstad声称坚信能找到获利的突破口,而业界专家则持谨慎态度。(2)中国视角。中投受限于“不能两次结汇”主要进行海外投资,“曲线”投资国内低碳绿色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机会,能否成为重要资金来源取决于未来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的创新(金立群,2013;王遥,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