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慧君
现代港口是资源配置中心,具有运输、商贸、工业、旅游、开放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物流、商贸为重点的港口经济,便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具有成本低、领域宽、潜力大、规模经济性显著、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对于港口城市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尽快将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宁波市遵循港口城市发展规律,把以港口开发建设、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港口贸易为重点的港口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宁波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和4个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它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远洋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港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陆域依托、发展潜力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建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深水泊位群,港口设施先进,装卸高效,集疏运便捷,口岸通畅,服务完善,已发展成为我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在1978-2006年的28年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平均增长19.4%,大大高于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其他港口的增长速度。继2000年超过亿吨、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特大型港口后,宁波港在2004年又超过2亿吨,到2006年突破了3亿吨,达到上海港的66%,已跨入了世界港口前4位。同时,作为现代港口重要标志的集装箱吞吐业务也步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从1990年的2.2万TEU增加到2006年的706.8万TEU,年平均增长43.4%,增幅连续8年居中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前茅,已多年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进入了世界集装箱港口前20强。到2006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宁波一舟山港中分别占到73.11%和98.99%,已分别占到全国沿海港口的8.78%和8.24%。
经过多年发展,宁波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中国大陆铁矿、原油、液化品中转储存基地和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中转储存基地,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水港区,以及浙江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对外门户。
表1 2006年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数据来源:交通部《2006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港口,作为陆域、海域两个扇面的枢纽,具有极强的经济启动和辐射功能。世界银行的专家作过测算:修建一个集装箱码头,92%的利益获得者是地区经济,剩下的.8%才属于码头和轮船公司本身。因此,拥有强大的港口,对于一座城市发展区域经济、提升竞争力,将起到“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比如,有数据显示,一只标准集装箱重箱的港口包干费,即港口企业直接收益部分,约为800-1200元,而由此带来的拖轮、引航、口岸以及港口配套服务,包括修箱、堆存、船舶代理、航运、金融结算、拖车运输等,其经济收益则是港口直接收益的6倍,也就是4800-7200元。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只标准集装箱重箱给港口所在地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大约为6000元。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这意味着,宁波港仅2006年就为宁波经济带来420亿元的综合效益,约相当于当年GDP的14.7%。
从宁波港吞吐量的变动与宁波GDP增长关系看,两者具有很相似的变动趋势。经测算,1978-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与GDP的相关系数达到0.995,集装箱吞吐量与GDP的相关系数(1990-2006年)则为0.948,相关度都很高,说明宁波港发展与宁波经济增长相互促进。
从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相对于GDP的弹性分析看.2006年宁波GDP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弹性系数达到1.1,与集装箱吞吐量的弹性系数更是高达2.7,而1991-2006年年均弹性系数则分别为1.1和2.8。通过弹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宁波港对宁波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的贡献要高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贡献。
表2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相对于GDP的弹性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宁波港是宁波外贸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在对外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港口货物运输有力地保障了宁波对外贸易的增长。1990年宁波自营进出口2.98亿美元,其中出口2.8亿美元。到2006年,宁波实现进出口总值422.1亿美元,其中出口28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3%和33.6%。到2006年,宁波已跻身全国出口10强,在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中名列第10位,在5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列第2位,仅次于深圳。宁波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宁波城市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水平,实现了宁波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贸依存度从1990年的17.45%增长到2006年的117.5%。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日益增多,到2006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6669家。市场开拓日益扩大,2006年,直接与宁波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14个。据海关总署统计司发布的“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排行榜”,宁波以48.34分位居全国第6位,在浙江省内居第1位。
从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相对于自营外贸的弹性分析看,2006年宁波自营进出口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弹性系数为0.6,与集装箱吞吐量的弹性系数则达到1.4,而1991-2006年年均弹性系数则分别为95和1.2。通过弹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贡献要高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贡献。
表3 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相对于自营外贸的弹性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其次,宁波港的发展也促进了招商引资。由于港口功能的不断增强,宁波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使宁波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吸引外资达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为21万美元,到2006年达到24.3亿美元,年均增长达53%。
港口与产业发展联系密切、涉及面广。港口的发展既需耍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支持,又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宁波,一个以港口为中心,以相关区域和产业为重点的港口经济形态正逐步形成。(www.xing528.com)
1.宁波港的发展带动了临港工业的蓬勃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镇海炼化等为主的石化工业,以北仑电厂等为主的电力工业,以白纸板大项目为支撑的造纸工业,以宝新不锈钢为主导的钢铁工业等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宁波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工业带,初步建立了由石化、电力、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产业群构成的临港工业体系,五大临港工业已成为宁波市的主导产业和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到2006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临港工业企业50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48.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532.3亿元,利税总额13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都在25%左右。目前,宁波临港工业发展呈现出集聚趋势,已形成了北仑、大榭、镇海、市区沿江工业群等四大块。临港大工业的建设,使宁波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重型化方向转型,宁波已初步成为华东地区重耍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表4 2006年宁波市临港工业发展概况
数据来源: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提供数据整理。
2.宁波港的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业及相关延伸产业的发展。船公司、代理、航修、供应、金融、保险等相关企业及服务遍布于宁波各大港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从事运输、仓储、货代、海运业及相应的物流业务服务的企业近4000家,总数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全市已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市场主体。经测算,2006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近309.5亿元,占GDP比重10.77%,高于杭州、青岛、苏州等城市约1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约2个百分点。浙江中外运、金星、中通、海联、大港货柜等一大批本土物流企业迅速向长三角乃至更远的地区辐射,逐步成为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宁波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及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吸引了世界巨头的目光,联邦快递、马士基物流、UPS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与物流设施投资商纷纷落户宁波。现代物流业逐渐成为宁波服务浙江及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也为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奥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1)海运业。根据2005年底的登记数据,全市有220家企业从事国际海运业及辅助业,其中境外船公司驻宁波办事处33家,境外船公司驻宁波分公司13家,国际船舶代理37家,国际无船承运人95家,国际集装箱仓储堆场39家,本地经营国际航线船公司6家。水运业在运力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运力结构得到极大优化,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现宁波已拥有水运运力231.4万载重吨,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运力139.1万载重吨,占据了总运力的60.1%,沿海跨省船舶的平均运力达到了5000吨左右。(2)货代业。近年来,宁波国际货代业发展较快,特别是2004年货代市场放开后,货代业发展更是如雨后春笋,货代企业已由2000年的41家发展到2006年的421家。
宁波港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宁波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宁波港逐步由转口运输港向工业港、贸易港转变。随着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吞吐能力的提高,宁波以港口运输业为龙头,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业体系也已初步形成,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得以巩固,制造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作为港口城市,宁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宋以来,宁波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据史料记载,在华东区,宁波港是上海港之父,鸦片战争后,西洋人把投资重点放在上海,才使上海的发展超过宁波。几百年来,宁波港随着战争衰落,随着和平兴旺,宁波城市则随着港口的兴旺而繁荣,随着港口的衰落而徘徊。到20世纪30年代,宁波以三江汇合处的港口为依托,形成了以三江汇合处为中心,江东、江北、海曙三区依江拓展的中心城市。在20世纪50-70年代,宁波港在城市动力结构中的地位极为薄弱,城市主要依赖自增长效应继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一国两制”方略实施,台海趋于和平,沿海优先开放,开发战略实施,北仑港启动开发,给宁波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并由此进入港口城市新一轮的发展历程。宁波城市从原来的三江汇合处沿江向河口的镇海、再沿海岸向滨海地区的北仑拓展,并形成T字形的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1985年5月,宁波成为全国进一步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10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成立。1987年2月,宁波市被赋予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地方政府确立了因港制宜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宁波港加快了大型专业化码头泊位的建设。并随着大型泊位的建设和投产,宁波港逐渐成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线地区进口铁矿石的中转基地、浙江省的煤炭运输中转基地、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线地区的石油运输中转基地、远东大型液体化工品的中转储运基地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干线枢纽港的雏形。
与此同时,宁波在1992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构想,1994年的第八次党代会上正式确定这一战略目标,随后编入国务院批复的《宁波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宁波港发展较好地促进了宁波城市功能定位的提升。最近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把宁波城市性质定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把宁波城市职能定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东南沿海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港口是服务于腹地的,港口运输功能的增强和港口经济的壮大,有效地带动着腹地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为浙江省的主要港口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已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服务作用。
1.在进出口贸易服务方面,宁波港为周边地区企业的进出口提供了一条大容量的、便捷的市场通道。从口岸进出口情况看,经宁波口岸进出的外贸进出口值从1990年的12.55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864.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3%。2006年,在经宁波口岸进出口货物中,异地企业进出口额达528.4亿美元,增长59.1%,占宁波口岸贸易总额的61.1%。省内企业是宁波口岸异地企业进出口的主力,累计进出口265.4亿美元,占异地企业在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的50.2%;外省企业主要来自北京、广东和上海,进出口额分别为154亿美元、40.8亿美元和20.2亿美元。近年来,宁波口岸环境不断优化,集装箱量、货物吞吐量、国际航线数量均呈快速发展态势,对周边的辐射力明显增强,宁波口岸已成为周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选择。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海关税收的快速增长。2006年宁波海关税收达到454.3亿元,列全国海关第5位,其中外地企业在宁波口岸累计缴纳税款334亿元,占宁波关区税款总额的四分之三以上。来宁波口岸办理通关纳税的外地企业的来自有省内的台州、绍兴、温州、金华等地,还有的来自广东、江西、江苏等省份。
2.在工业生产服务方面,宁波港承担了周边地区所需的大量能源、原材料和外贸物资的运输任务。主要服务货种是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品、集装箱。其中,矿石是服务于全国的,宁波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2006年进口铁矿石中转量达到6783万吨。原油除镇海炼化外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服务,承担着华东地区石油化工的储运中转和进口原油的海进江中转任务,2006年宁波港原油接卸量突破6000万吨。煤炭主要为华东地区服务,2006年宁波港煤炭接卸量突破3300万吨,已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另外,省内的一些加工业也直接从宁波港进口原材料和输出产品。
3.宁波港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间接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宁波港作为开放的龙头,为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吸引外资、降低企业经营税赋等方面赢得了国家的许多优惠政策,为推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政策作用。二是优良的宁波港口条件本身也成了周边地区投资硬环境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要素。在周边地市的对外宣传材料上,大都标明了距离宁波港的里程。与宁波港的距离多少已成为周边地区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三是由港口引导、经济开放开发所带来的信息和新型的开放经济发展模式,开拓了腹地内企业的市场视野,激发了民间经济的创新活力,并对周边地区人员素质、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4.从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相对于口岸外贸的弹性分析看,2006年宁波口岸进出口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弹性系数为0.5,与集装箱吞吐量的弹性系数则为1.3,而1999-2006年年均弹性系数则分别为0.6和1.4。通过弹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贡献要高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贡献,但近年来的弹性系数要低于平均水平。
表5 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相对于口岸外贸的弹性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总之,宁波港与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因此,我们要深化对港口优势的认识,进一步确立和落实港口核心战略资源地位。要进一步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立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体系,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建立起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增强对外辐射力和影响力;建立以港口为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强化比较竞争优势;建立以港口为代表的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把宁波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把宁波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让港口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宁波市经济建设规划研究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