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湘娟
如火如荼的自主创新工作的有效进行是需要锐意进取的企业家做支撑和保障的,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成果采用者和推广者。国内外学者由于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和侧面的强调不同,形成了关于企业家创新的很多理论。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实践往往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是由心智模式和能力构成的,因而要求得对企业家自主创新研究的“根本解”,不仅需要有对企业家的能力研究,还需要有对企业家自身的心智模式研究。所谓心智模式,是指因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因素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某种假设、理念、成见和思维方式、认识方式、行为习惯等。心智模式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蕴含着巨大的感召力,许多创新活动无法实现,是因为固有的心智模式会造成对客观世界的曲解,进而造成决策失误、行动失败。心智之高低,表现了人心态硬度的强弱,最终决出了谁是英雄。
如果说宁波民营企业过去的辉煌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那么,今天的成功则更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体特质。宁波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从第一阶段的企业家比胆量,到现在的企业家已开始比胸怀。在第一阶段创业热潮中,社会处在短缺经济时代,事物往往具有确定性,什么短缺、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人的个性、能力和冒险精神都是受到推崇的,人们以自我价值为中心,从自我出发去衡量万物,寻找自己确定性的未来,大都雄心勃勃,希望有所作为,因而往往能成功。但在现阶段,构成事物的多种因素之间不存在先后次序,只有现在,没有未来,事物之间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又分不清哪个因素是主要的,哪个因素是次要的,也分不清哪个先发生作用,哪个后发生作用,这样一来,事物就是不确定的。要设定和实现理想,首先要对未来有一个确切的了解,能够对未来有所把握,而现实是,未来是那么地不确定,企业家们似乎已感觉到:在如此复杂、巨大的变局中,企业家必须要有清醒的洞察力和顺应形势的应变能力,才能使企业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而不至失败,企业家必须有足够的度量来迎接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挑战。除了智商以夕卜,还要培养情商、心智。因为心智模式是头脑中固有的假使和成见,它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它决定着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智模式是心理中的先人为主和行为中的习惯使然,不同的心智模式,对资源和机遇的认识、理解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心智模式是以头脑中固有的“真理”去研究发现新的真理,因而这种固有的“真理”还会影响人对新事物的新认知。人们是透过自己的心智去观察世界的,心智模式的差异使企业家在对待外部机会、威胁和风险的态度上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态度,从而影响创新结果。如果心智不良,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新的想法无法付诸实施,常常是因为它和人们深植心中、对于周遭世界如何运作的看法和行为相抵触。[1]宁波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紧迫性来自于现实环境的挑战,因而认识、改造民营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也是洞察与适应现实环境的客观要求。
此外,自主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与模仿相对的行为。它既指“一项发明的首次应用”和“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新工艺中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政、管理和市场步骤”,也强调创新活动的自主开展性,认为应完全凭自身的力量去创新,即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实行自行管理,自己拥有核心技术或创新的知识产权,以自主知识产权占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它更强调创新主体的自主意识,认为自主创新绝对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你自己干,而是要有一种自主意识,如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维护,将国际上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范围内等。因而,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三个特点。[2]自主创新的这些本质特点,决定了企业家必须完成对自身的超越,才能实现创新目标。企业家只有具备了很强的主体意识和良好心智,才有可能突破大众思维方式的束缚与禁锢,才能作出创新。主体意识是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本前提,离开了主体意识,创造根本无从谈起。宁波民营企业的辉煌来自于宁波民营企业家不靠天不靠地的主体性精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宁波人较早和较多地摆脱了对外部自然与社会共同体(国家与宗法家族)的依附心理,以及对于正统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盲从心理,形成了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意志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自主精神。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与富于创新活力的“宁波帮”精神有助于企业家勤于探索、富于机变、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创新的活力来自开放的心灵,只有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头脑灵活,不盲从,不迂执,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主体,才能对环境的变迁作出机敏的反应,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摆脱各种陈旧观念和僵化体制的束缚,大胆地吸取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文化成果;才能敢冒风险、敢闯天下、超越常规,积极从事创新性的社会实践。因而,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是推动企业家自主创新的本质要求。
从宁波民营企业发展历史看,既有在创新大潮中勇立潮头,劈波斩浪,取得骄人业绩的常胜将军,又有很多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沉沙折戟或中途夭折。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何在?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典型调查和分析,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我们把所选择的典型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抓住机遇、勇攀高峰,在同行专业技术中掌握先进技术,独占鳌头,特别在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家成长机制及个性特征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企业,这一部分占21%。
第二,较早转换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在技术创新中走在前列,在市场经营中取得极大成功的企业,占20%。
第三,最早进入市场,且淘得“第一桶金”,但在剧烈的竞争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技术和改进管理,逐渐淡出江湖,销声匿迹的企业,占11%。
第四,把不属于以上几类的作为其他企业,占38%。
我们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从企业家的年龄、文化程度、环境、先前从事的职业等都找不到直接的或明显的根据。我们也发现,虽然企业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难以穷尽,但从企业家的关键行为与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创新,现时期创新成败更表现为企业家对现实的主观的概念或认知,带有个体化色彩。人们是透过自己的心智去观察世界的,人们都是选择性的认知者,如果心智不良,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为什么在应对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有的企业家能处变不惊,并一次次转危为安,而有的却不能?为什么面对供大于求的市场,有的能狭路逢生,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有的却不能?其原因很多,但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企业家对自身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程度缺乏,而这种认知能力和认知程度取决于企业家的心智模式。自主创新型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包括精神、意志、思维等各方面素质。
1.鲜明的主体精神:即具有标志着人的发展可能性的自由精神,不愿受人摆布,有自己的思想和分析能力,不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具有体现着人性的完美追求的理想精神;具有为了达到更高的超越而对现成进行超越的批判精神,表现为赚钱之后具有更大的愿景,不甘受制于人,任人摆布;具有永不知足,自加压力的开阔胸襟,善于攀比高于自己的人,追求不同,善于发现人家没发现的,创造现实没有的。
2.明确的价值目标:即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把创新视为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成一种乐趣,把创造作为人生目标取向;求变意愿强,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精神和自我实现,视创新为享受,视类同为可耻,这也就是方太董事长茅理翔及其追随者所追求的专注、执著。
3.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称作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表现出的持久而稳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控制及指挥的欲望;自信自立;紧迫感、危机感;脚踏实地,情绪稳定;敢于冒风险、迎接挑战;大胆、果断、理智;充满激情、敢做敢当;勇于开拓、勤奋好学、乐观热情;有较强的承受力和控制力,愈挫愈奋。借用吉利汽车公司安聪慧的话来说,就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借用韵升集团竺德韵的做法就是占领全球市场,成为世界第一。
4.创造性思维方式:它要求企业家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变随从思维为独立思维,变单一思维为多元思维,变从众思维为异众思维。学会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等。在思维的深刻性方面,要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在思维的灵活性方面,要有多端性,能灵活地分析、综合,快速地集中、分散;在思维的独创性方面,要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善于变通;在思维的批判性方面,要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能发现问题之所在;在思维敏捷性方面,要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并预计到这些问题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www.xing528.com)
5.乐观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保证一个企业家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走自己的路,从而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它表现为勇于和乐于竞争,善于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策,果断而坚定地执行决策;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锲而不舍,顽强地克服决策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断追求卓越,能够在失败之时矢志不渝;拥有奋起拼搏的毅力和能力、面对压力能从容应对的实力、能够牺牲眼前利益的战略眼光和忍耐的心理品质;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洞察到未来变化的趋势,理性地作出决策;独立自主,有自己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勇于探索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定意愿。
改善心智是我们对自身应对的现实挑战的需耍,但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家明显表现为对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家经常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一词也反复挂在他们的口头上,但这些口号中有的是和自己的心智一致,成为自己思想的认同和行为的自觉,有些却不尽然,他们心中并不相信。人们经常下意识地以为自己“所拥护的”就是自己内心“所相信的”,这种模模糊糊的混乱认识使人们对心智失去了察觉,而真正控制人们行为的却是“没有察觉的根深蒂固”的心智。无视其存在,或对它从不发生置疑,从不去检视,也就更谈不上去改善,这正是我们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适时改善的原因,也是创新战略、创新策略、创新方法难以推行的原因。剖析现实中影响宁波民营企业家自主创新的心理障碍,存在着以下问题:(因涉及敏感问题,故不具名)
波动与延滞的矛盾。表现为他们往往在创新收益预期、创新风险预期、成功概率预期测算中患得患失,由于信息的不确定与市场的波动,导致决策的延滞,在犹疑不决中错失良机,浓厚的商业意识影响创新精神的培育。企业家取得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技术周期与创新流带来的动荡,在于能够把握主动,“先下手为强”。而危险正是在于当面临突变性创新时,企业家因缺乏良好的心智而错失良机。
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表现为坐地收银,小富则满,满足于现状,随着成就的取得,再创造的热情反而递减。成功的企业家大都容易患上足以危及企业生存的成功综合症,即企业在取得成功以后反而形成了抑制创新的惰性,这对目前取得成功的企业来说往往具有普遍性,由企业的成功综合症所带来的恰性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
模仿与消化的矛盾。表现为既缺乏自主创新的内在冲动,又缺乏对现有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能力,只知横向拓展,不知纵向深化;只知亦步亦趋,不懂跨越与超越,目光短浅、张力错位、盲目多元、优柔寡断、营销偏向、浅尝辄止。满足于“拿来”与“买来”,认为“创新出来的东西不能被好好保护,还不如直接拿人家的发明去赚钱”,觉得“人随大众不挨骂,羊随大群不挨打”,过于依赖过去成功的经验,墨守成规,对生活缺少追求和奢望,价值取向停留在短期挣“快钱”,从而导致了许多企业家从“明星"变“流星”。
进步与代价的矛盾。要进步必然要付出代价,为了进步要敢于付出代价,舍得花代价。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家审之于内、验之于外,反以观往、覆以知来、知天知地、知己知彼,它是一种取胜性思维,欲取先予,内圣而外王,创新必有风险,承担风险、接纳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用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进步,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现实中,民营企业家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进步与代价的关系,对变革首鼠两端,在风险面前知难而退,想创新又不愿付出代价,从而错失良机。
改造心智模式,首先依赖于企业家对自己所要形成的某种心智模式的领悟,因为只有当他们理解社会发展条件,理解应当如何改善这些条件的时候,社会发展的条件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只有当改造心智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心智模式成为民营企业家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自主创新才有能力、活力和驱动力,特别是当这种个体的自觉状态不是少数社会精英的特殊状态,而是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普遍的生存状态的时候。改造心智模式也需要成为社会的期望和社会的选择,更需要社会政策和文化环境的保障和支撑。最不该受冷落的是创造力的开发,最容易受冷落的也是创造力的开发,它需要哲学、伦理等全新理念建立起精神家园,它更需要在相应理念指导下建立全新的机制、制度刺激创造力的开发,保护创造者的利益,恰当的制度安排及优秀的地域文化,是企业创新实现的基础,是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前提条件,也是铸就创新型企业家心智模式的社会“场”。宁波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兴起与宁波独特的文化环境、经济结构、制度环境、地理环境有关。宁波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宁波企业家群体的成长所依托的地域文化就是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宁波的地域文化是由宁波人集聚性群体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长期积淀而成,是支配宁波企业家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力量,是宁波历史的沉淀和宁波现实的集中表现。从文化环境视角看,企业家总是生活于现实文化环境中,他生活所在区域的文化对其价值观、价值趋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家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以已有的价值观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和企业规范,将自己的价值观、管理方法和风格等个人资源有意识地转变为组织资源,使自己的新假设和新策略商业化,从而加深影响经济绩效,这也是企业家将自己的心智模式转化为企业共享心智模式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根。
尽管不同的企业家及其活动因各自的际遇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外部表现,但是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使一个地域出现的企业家,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带有这一区域的文化特质。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是地域活动与心理文明综合交互的产物。地域的文化积淀为企业家提供了客观的行为价值标准,企业家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他在行为中对某种文化价值的主观取舍倾向。一般地说,作为客观形成的地域文化氛围,对这一地域的企业家心灵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动的诱导作用,从而使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家在文化价值取向与行为特征常出现群体的同一性,即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地域共同性特点,正是这种精神态的“地方性”,构成了宁波向创新型城市迈进的基础,并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历史的借鉴和传统的依托。当主体性、个性、自由、自我意识、创造性、社会参与意识、批判精神等成为现代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规定性时,如何建立相应的制度与建构相应的文化环境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代企业家的主体性、个性、自由、自我意识,就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
无论是成功的创新行为还是失败的创新行为,都可以进行归因分析。不管是中银电池的平地崛起,还是韵升集团的独领风骚,不管是贝发的市场占有还是方太的一枝独秀,这些企业的创新发展固然与企业家独特的心智相关,但这些心智模式的养成得益于其地域文化。导致企业家进行成功创新的因索往往具有个性特征,而导致企业家创新失败的因素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其中也包含着共同的地域文化。当然,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在同一地域文化环境下孕育的人们都是同质的,事实上,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体特质和独特的个体成氏轨迹,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同一地域文化中孕育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家,为什么在同一地域中,有的企业创新成功,有的失败。但即使是如此,也并不影响我们对地域文化的本质分析及其地域文化对生长在这一地域的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关联性分析。从我国企业家创新行为过程看,分析其文化障碍因素比分析其成功因素更具现实意义。这种研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家取得创新的成功,但可以帮助企业家减少失误,增加成功的机会和概率。文化是人创造的,一旦形成,也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地域性的存在,即形成一种文化环境,发挥着“化人”的作用,引导控制着人的活动(包括创新活动)及其效果。文化是一种创新,但对于后人来说,又是一种传统,是后人从事各种活动包括创新活动的约束条件。文化是社会的“场”,社会的创新,离不开社会的人文基础和精神基础。文化环境不仅是企业家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型企业家生存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文化环境的好坏放大着或挤压着创新的可能空间,减少着或增加着创新的支付成本。文化环境的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公民索质的需要。只有让创新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行为,社会的创新和进步才能走上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文化自觉,即个体自我利益层面、精神层面、心理及价值认同作为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对创新的作用尤其重要。培养这种看不见的文化自觉比把创新作为一种政治口号来谈更重要。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注释
[1]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2]金吾伦:(当代西方创新理论新词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