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磨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磨砺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上一分钟,下台十年功”这句话大家并不难理解。舞台上哪怕是短短一分钟的表演,都渗透着演员多年的辛勤汗水,要想表演好,带给观众高品质的艺术享受,不经过千锤百炼就不可能做到。在夜以继日的学习中,打骂体罚基本是“家常便饭”,所以那时候学戏称为“打戏”,在科班学戏七年就称为“七年大狱”,可见要承受多大痛苦。为什么一定要打呢?这只是训词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内容,都是在告诫学生务必要刻苦学艺、踏实做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磨砺

“台上一分钟,下台十年功”这句话大家并不难理解。舞台上哪怕是短短一分钟的表演,都渗透着演员多年的辛勤汗水,要想表演好,带给观众高品质的艺术享受,不经过千锤百炼就不可能做到。而且还不能停止,得长期练,梨园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意思就是稍有懈怠,技艺就会生疏。

过去要是小孩儿想学戏,要么跟着一位师父“私学”,要么进“科班”,就是当时教人唱戏的学校。而且家长是要跟师父或科班签订“生死文书”的,内容大概就是无论遭遇天灾人祸、车轧马踏,还是自己受不了苦投河觅井、悬梁自尽等,师父和科班都一概不负责任。小孩儿一旦进了师父家门或科班大门,就开始了漫长的艰苦训练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最冷的时候穿得很单薄还得练出汗,夏天最热的时候也得穿着胖袄、扎着靠练,不仅要锻炼体质,还要能适应各种舞台表演条件。在夜以继日的学习中,打骂体罚基本是“家常便饭”,所以那时候学戏称为“打戏”,在科班学戏七年就称为“七年大狱”,可见要承受多大痛苦。为什么一定要打呢?这不是因为戏曲界的老师们都心理变态,而是学戏练功的过程太过艰苦,小孩儿又难免有惰性,若老师教学上不严厉,管理上不严格,就出不了人才。那时候的科班教师也是本着“替祖师爷传道”的责任心“打戏”的。在学戏的过程中,“打”能起到警示作用,师父打哪儿,就明白要领在哪儿,从而快速地掌握技法。“打”还特别让人长记性,师父说了但老改不了的毛病,一打就能记住了。“打”还能严格纪律要求,科班的一个孩子不遵守生活纪律,或是在演出中懈怠犯错,常常是全班的孩子都一起挨打,这叫作“打通堂”,这样大家就能互相监督杜绝再犯,也提升了科班学生的凝聚力,对树立正确是非观念和培养艺德起到重要作用。京剧界著名的富连成科班,曾培养出大批的杰出艺术家,他们的班规“训词”中有这样一段话:

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

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何况尔诸小子,都非蠢笨愚蒙,(www.xing528.com)

并且所授功课,又非勉强而行?

此刻不务正业,将来老大无成,

若听外人煽惑,终究荒废一生,

……

这只是训词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内容,都是在告诫学生务必要刻苦学艺、踏实做人。朴实的语言,却饱含着创立者的良苦用心,不仅对当时科班的学子有益,乃至对今天的我们,也能警示终生!

现在的戏曲教育已从私学、科班发展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戏曲学校以及戏曲学院,学戏的少年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的话,还可以报考研究生甚至博士。学校里的老师们也不会像过去的科班师父们那样“打戏”了。现在学戏过程虽然也很艰辛,却再也不像“蹲大狱”一样痛苦。回顾过去,我们仍然要辩证地看待当时的传艺方法,尽管有一定历史局限,但的确也有很多值得深思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