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很多行业都有各自的祖师爷,比如木匠手艺人的祖师爷是鲁班,茶叶行的祖师爷是陆羽,等等,一直都受到从业者的膜拜。戏曲行也不例外,而且戏曲界的这位祖师爷,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
○拓展
唐玄宗李隆基(685 年9 月8 日~762 年5 月3 日),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很多人不明白,这位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玄宗皇帝为什么会成为戏曲界的祖师爷呢?这其实是个跟梦想有关的故事。在唐代,戏曲还不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样子。那个时候戏曲的各种“零部件”还没有完全组装好,表演起来是比较单一的,比如唱会儿、跳会儿、演个小故事什么的,都处于早期的雏形状态。
李隆基是一个极有艺术天分的皇上,他爱好的艺术种类特别多,而且每样都很精通,要不是皇上这工作没法辞职,估计他早就成留名千古的艺术家了。不过即使当皇帝也丝毫没有阻碍他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只是换了一种途径而已。比如他在宫廷内,开设了一个“皇家艺术学院”,这个学院是融教学、演出为一体的,他自己就是这个学院的院长,而学院的地址就设在“梨园”。当时的皇宫里有很多不同的果园,比如枣园、桑园、桃园……梨园也是其中的一个。这些园子里有宫殿、球场等设施,是供王公贵族吃饭玩乐的地方。唐明皇偏爱这里,逐渐把梨园变成了演习歌舞戏剧的艺术培训基地,光“练习生”就有三百人左右。
他这个“院长”可不是只挂名不干活的,人家忙完了国家大事,还亲自承担着这个学院的教学、排练甚至节目编创等各种工作。他在教学上绝对是严师,比如哪个演员音没唱准,或者乐器的旋律演奏得不准,他马上就能听出来,还能进行示范加以纠正。不仅如此,李隆基还为梨园编创节目,而且他不光自己编,还经常让大诗人李白、贺知章等人都来为梨园编节目。所以经过唐明皇调教的练习生艺术水准想不高都难了,又因为是皇帝的学生,所以他们有一个光荣的称号,叫“皇帝梨园弟子”。打这儿起,“梨园”就成了戏曲界的别称,而从事戏曲职业的人,就叫梨园子弟,如果说家族几代都是搞戏曲工作的,那就叫梨园世家。比如京剧界有个“谭家”,从第一代谭志道先生到现在的谭正岩,一家七代人都是京剧演员,这就是响当当的梨园世家。(www.xing528.com)
由于唐明皇对艺术梦想的坚持与努力,造就了一大批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使得唐代的艺术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时名扬世界。这位开创了“开元盛世”,又对后来的戏曲艺术有这么大影响的皇帝,就被戏曲界奉为了祖师爷。过去在戏班里,后台都是要供奉祖师爷塑像的,他还有个称谓叫“老郎神”。“老郎神”不光平时穿戴着戏台上皇帝的服装、冠帽,每到夏、冬两季,还要更换不同的衣服,逢年过节还会换上礼服,而给祖师爷换衣服的人必须事先洗澡净身,以表示尊敬。戏班的所有演职人员到后台都要先拜祖师爷,然后才能开始各自的工作。
此外,戏曲界有个重要的术语也跟祖师爷有关。通常戏曲演员一出场走几步之后会有一个亮相,这个亮相的舞台位置叫作“九龙口”。其实早期乐队是坐在舞台上演奏的,现在演员出场亮相的位置就是过去乐队中鼓师的座位,据说唐明皇在演出中喜好打鼓,所以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常坐的这个位置就叫“九龙口”了。虽然现在乐队已经不坐在舞台上演奏(都在舞台侧方或台下乐池),但是这个名称仍然被保留下来,而且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里也是最适合演员闪亮登场的绝佳舞台位置。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域的文化也不尽相同,除了唐明皇是戏曲界公认的祖师爷外,各个地方剧种还会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祖师爷”。比如广东粤剧拜的是“张先师”,张先师本名张五,是清代雍正年间北京戏曲界的一位名演员,不仅擅长演多种角色,而且文戏武戏都唱得特别好。后来他因为对朝廷有意见,说了很多反动的话,就被下令通缉了。张五一路逃亡到广东,隐居在佛山,就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当地人,教了他们好多出戏,从这儿就渐渐开始形成粤剧了。不仅如此,由于张五本人有一身武术功夫,所以他教给佛山人的武术也在后来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名扬四海。因此早期粤剧的武戏都是以武术表演为主的,而且在台上都用真刀真枪。
除了拜“张先师”,粤剧界还拜“华光祖师 。传说华光大帝是如来佛弟子,转世为南帝,南方按五行来说属“火”,所以南帝是火神。粤剧形成初期,戏班为方便常在珠江三角洲及广州沿河一带地区巡回演出,都是住在竹木制成的“红船”上。停船抛锚后船头就是演出场地,不光码头、沿岸有观众,还有好多划着船来看戏的人。而这种特殊的演出场地最怕的就是失火,所以忌火的粤剧艺人们奉火神华光大帝为保护神,以祈福消灾。除此以外,当地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玉帝接到投诉,说人间南方地区总是唱戏,过于扰民,所以就派华光神下界去把戏班的红船都烧掉。结果华光到了人间却发现戏班都是以唱戏教化人,是好事,但玉帝的旨意又不能违反,怎么办呢?聪明的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戏班的人都在船篷顶上点燃一些干草,这样玉帝在天庭查看时,见戏班的红船都纷纷冒烟,就以为华光完成任务了,也就再没过问这件事,戏班终于得以存留下来。为感念华光神的保护,就奉他为“华光祖师”。直到今天,每到农历九月二十八华光神的寿诞,粤剧戏班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祖师活动。
全国各地因为不同的民俗文化,一些剧种还有类似这样的不同供奉对象,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至今仍然设有祖师爷的牌位。其实不论拜哪位祖师爷,都是为了提升行业凝聚力。大家对祖师爷虔诚的敬畏之心,说到底是梨园子弟对行业的尊重,对职业道德的恪守,是敬业如神。另一方面,在过去动荡的社会,戏曲演员没有国家政府的保护,所以拜祖师爷、保护神也饱含着祈求佑护,愿诸事平安、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这些传统不能片面地从“封建迷信”的角度去理解,应该看到形式背后渗透出的敬业理念,以及每个戏曲人对艺与德高度要求的内心准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