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是一种造型艺术化的道具。生活里的马鞭就是一根用来策马的鞭子,而戏曲舞台上的马鞭,是在一根细藤棍上,结上三五个丝线穗子装饰而成的道具。在手柄上,穿着一根细线绳结成的圈,演员拿马鞭的时候先用右手无名指套进这圈里,再握住手柄,表演的时候可以拿着马鞭表演,也可以撒手让马鞭垂直挂着,便于把手腾出来做动作,还可以在握马鞭的时候转动手腕,让马鞭拧转穗子飞舞起来,非常好看。马鞭的颜色也很丰富,有黑色、白色、红色、紫色、黄色、蓝色等,分别代表着不同颜色的马。还有一些“宝马”(指名马良驹,不是“BMW”)在戏里出现时,会在手柄处用不同颜色的绸带扎成彩球,来凸显这匹马的与众不同。像霸王的“乌骓马”,就是用黄绸彩球装饰的黑色马鞭来表示的;关公的“赤兔马”,则是用红绸彩球装饰的紫色马鞭来表示。
作为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马在戏台上的出镜率非常高。不过戏曲也不是一开始就以鞭代马的。早在元代杂剧里,台上骑马是有道具的,演员在身上系着一个竹子做成的马型,这种表演叫“碴竹马儿”。不过这种方法毕竟会给演员带来很大限制,所以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戏曲舞台上逐渐地就去掉了竹马,慢慢演变成用马鞭配合虚拟动作来表现骑马的程式了。舞蹈性、观赏性直接甩出骑竹马的原始形态好几十条街!(www.xing528.com)
由于“趟马”的程式舞蹈非常优美,演员手执马鞭完成一系列身段动作,能引发观众调动头脑中对于人骑在马背上奔腾的场景画面,从而在欣赏身段舞蹈的同时,认同了鞭就是马的概念。现代戏剧中,也有人对于用真实动物进行舞台表演有过思索和尝试,不过显然没有老祖宗的手法高明。试想一下我们如果把真马牵上了戏曲舞台,估计这位动物朋友除了高冷,也不会有什么其他精彩的表现了。而受场地限制,演员也无法骑着它在舞台上做任何舞动,毕竟这不是马戏团在表演。所以这样的真实反而限制住了演员,更限制了观众的想象和欣赏空间,最终一定会导致失败。还有件细思极恐的事情:如果这位动物朋友忍不住随地大小便了,台上的戏将如何收场?想想都让人操碎了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