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武打的套路:稳准狠的艺术含量

戏曲武打的套路:稳准狠的艺术含量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曲的武打很少在表演中真正击打到对方,但是观众看起来却不失真实感,这都是“套路”。电视里武侠片就是这么拍的,术语叫“套招”,就是拍摄前先把套路设定好。讲究的是“稳、准、狠”三个字,这三个字包含的技术含量很高。“稳、准、狠”三字,不仅要求演员自己的功夫要练得精准,同时也要求演员之间的配合要练得默契,这背后包含了演员们长期的苦练。在练习把子功的过程中被对方甚至是被自己误伤已经是演员们司空见惯的。

戏曲武打的套路:稳准狠的艺术含量

戏曲的武打很少在表演中真正击打到对方,但是观众看起来却不失真实感,这都是“套路”。你出拳还是我脚踢、你枪刺或者我刀砍都是事先约好的,自然能躲避锋芒而不互相伤害。电视武侠片就是这么拍的,术语叫“套招”,就是拍摄前先把套路设定好。拍摄过程中错了可以反复,也可以利用镜头的处理夸大武力效果,有高难度动作,演员还可以用替身。但戏曲表演在舞台上是即时性的,所以演员必须得有硬功夫。

戏曲演员从小就练的一项基本功叫“把子功”,是专门训练各种徒手和持兵器对打的课程。上课时不仅要学习徒手和各种不同兵器的不同打法,还必须把胜负双方的套路都学会,两人一组对打练习。要想实现舞台上的高度配合,不经过台下的大量练习是做不到的。戏曲之所以不能像影视剧那样打得“拳拳到肉”般逼真,一是因为舞台艺术与镜头艺术相比,视觉距离较远,观众其实看不清战斗双方是否能打到彼此的身体。二是趋于真实就削弱了艺术美化,丢失了很多脑洞大开的表演设计空间。当然,戏曲中也有少数使用真实武器对打的剧目,也是吸引观众的卖点。

戏曲武打作为艺术化、夸张化了的表演,追求的不是单一的逼真、刺激,但也不是纯粹的花拳绣腿。要有一定的真实感,更要有美感。讲究的是“稳、准、狠”三个字,这三个字包含的技术含量很高。比如对打当中,有一种技巧叫“削头”,就是两人在对战时,一方用兵器试图砍削对方的脑袋,而被袭击者则巧妙低头躲闪的表演。“削头”的看点主要在于袭击者的兵器要快速从对方的后背用力向下砍去,同样被袭击者也要躲闪得非常迅捷。兵器要擦在后背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同时两人的动作还要很优美。有时表演中还会接连重复好几次这个动作,一连串“稳、准、狠”的表演往往能将战斗的气氛推向高潮,带给观众紧张和惊险的观赏体验。(www.xing528.com)

在对打中,节奏的紧凑非常关键,所以手执武器的把子功还有一个要点就在脚下。大家在影视剧里常常看到习武之人会先练站马步、站木桩等,因为脚下不稳战斗就必然失利,戏曲打把子也是同样道理。在把子对打中,脚下不能有“废步”,多余的一步也不能乱走,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加快打把子的速度。每一次出招或防御,该往哪儿上步或退步,怎么上、怎么退都是有要求的,否则就打不好、打不美。

“稳、准、狠”三字,不仅要求演员自己的功夫要练得精准,同时也要求演员之间的配合要练得默契,这背后包含了演员们长期的苦练。在练习把子功的过程中被对方甚至是被自己误伤已经是演员们司空见惯的。所谓熟能生巧,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在舞台上向观众呈现娴熟、默契、紧凑、精彩的武打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