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经过英国南部的威尔特郡平原,都不禁要被一片巨大的石柱群——斯托肯立石圈所吸引。“斯托肯”一词在古代英语里是高高竖起的石头的意思。威尔特郡平原上的这些“高高竖起的石头”一根接一根地排列成残缺的圆形,直径达70余米。大石柱顶上三三两两横架着的巨大石板,更增加了石圈的神秘性。人们只知道这些石板最高达10米,重的约三四十吨以上,却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风风雨雨中已经站立了多少年?它们又是为了什么立在这儿的?
这些大石柱群具有多种建筑的特点:包括一个两层的立石群、几组马蹄型的巨石建筑以及与单件立石或石盖不一样的“三支石”(两块立石支撑起一块过梁石),有几件重达三四十吨以上的巨石就这样悬置在半空中。每年夏至,是这里白昼最长的一天,这天凌晨4点59分,旭日就从地平线上升起,它与一条又一条的石柱倒影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迷人的绮丽景色。当晨曦普照或在夕阳西下时,红霞染映,大石柱群便披上了一身绚丽的彩霞,显得更加巍峨神秘。随着季节、早晚、晴雨的不同,大石柱群的景色奇幻多姿,构成一幅幅锦绣画卷,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游览之地,每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使游客惊奇、爱慕、赞叹,游后遐想联翩。
这些大石柱群是什么时候建造的?过去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颇不一致,中世纪时的一些历史著作认为它们是太古时代的巨人建造的,给它们笼罩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编造出种种荒诞无稽的神话传说,说得神乎其神,令人们迷惑不解。后来的考古发掘却表明这些大石柱群并非神话传说的所谓巨人遗迹,而是原始人群的制品。近代大多数考古学家推测它们大约是在距今约3700年至3400年之间建成的。直到30多年前,考古学家维勒·里拜和他的同事们才第一次用碳-14测定法测准了年代数据,后来再用最新的地质年代测定法(即热发光年代测定法)进一步予以证实:比古希腊克里特岛上诺萨斯、费斯多斯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著名的石头建筑物还要早,也比古埃及金字塔要早。这些大石柱群分三个时期建成:第一阶段是距今约4800-4400年间,第二阶段是距今约4100-4000年间,第三阶段包括三个小阶段,最后是在距今3100年前全部竣工。
建造大石柱群的石头,都不是原地固有的,全部是从200公里之外的地方开采和搬运来的,一部分是来自马尔博罗丘陵砂岩与威尔士丘陵的蓝灰砂岩。
在4000年前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极为低下的条件下,那时既没有汽车、火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也没有火药和钢铁工具,只靠畜力和人力,运用原始的石器工具和木棍,怎能把这么多重的石头开采出来并雕刻成大石柱?如何从200公里以外搬运到工地?如何矗立?柱顶的大石板(重的三四十吨以上)又是如何架上去的?长期以来,谜团未解,至今仍无法做出准确的解释。有人甚至认为巨石阵与金字塔出于同一位巨匠之手。
西方有人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标新立异地把神秘的大石柱与所谓“外星人”——“天外来客”联系起来,认为威尔特郡平原在极遥远的古代曾经是“外星人”设在地球上的一个“宇宙航空港”,这些大石柱群都是“天外来客”制造的。很多学者对所谓“外星人”——“天外来客”之类的猜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这一猜测纯属主观臆断,毫无科学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波士顿大学的霍普金斯教授在查阅公元前5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写的一本《世界古代史》时,偶然发现该书里有一整章提到远隔重洋的英格兰:“在这个岛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太阳神庙……月亮神每隔19年下顾此地。”霍普金斯教授认为,古希腊历史学家记述的“太阳神庙”,就是指的“斯托肯立石圈”。这些大石柱群,就是“太阳神庙”建筑物残存的一部分。根据霍普金斯教授的探查和推测,远古太阳神庙的原貌是:在70多米的直径内,整齐地排列着两个同心圆,外圈的石柱数是56,以8根为一组,共7组;内圈则由30件巨石块组成,以5块为一组,共6组。由于两个同心圆彼此相隔近2米,而大圈(外圈)的7组石柱又和小圈(内圈)的6组石块对应成奇妙的错位,因而便像万花筒似的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节律……仅仅凭借日月光线在两个圆圈内穿过石块缝隙间的交叠变化,不但可以用模拟的方法确定季节的更迭,而且还可以用来计算日食和月食的周期。霍普金斯教授在他所著的《斯托肯立石圈揭秘》一书中认为,这些大石柱群是预测日食和月食的最古老的计算机。在冬至或夏至日的晚上,如果月亮正好从第56号石柱的位置照过来;在春分或秋分那一天,如果月亮在第5号石柱位置上沉没或者在第51号石柱位置上升起,都会发生月食,而每发生这样一次月食,又正好相隔19年。这与公元前50年古希腊历史著作《古代世界史》中关于“每隔19年月亮神下顾此地”(太阳神庙大石柱群)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天文学家汤姆在《立石圈乃月球观测台》一书中认为,这些大石柱群是古人用来观测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特殊天文历法仪。最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在为当地铺设电缆而开挖地面的过程中,英国考古学家比兹发现地下有一个大洞,上面残留着石柱的痕迹,虽然这根柱已不存在了,但至今完全可以证实它在古代曾经笔直地矗立在这个大洞里,这个大洞恰巧位于另一石柱的北面。比兹据此推测,这两根石柱也许是一对,夏至太阳从这对石柱中间升起,古人用此作为观察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标尺。比兹还推测这根消失的石柱是第二圈石柱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位于原来单独石柱群的外圈。根据这些石柱群的排列结构特点,比兹推测古人根据太阳、月亮升起和降落时照射在大石柱群上的不同角度来确定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和一天之中时辰的变化,古人可以利用这些大石柱群的奥妙来计算和比较某特定时刻某个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亮)的方位。
一些学者对上述种种猜测和假设,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霍普金斯教授猜测的所谓立石圈外围的56根立石柱,经考古学家欧布雷的多年发掘,发现洞内原来装着古人的骨灰,这些骨灰还用不吸水的纤维包得严严实实,并用骨钉牢牢钉住,因而霍普金斯教授对古代太阳神庙的原貌和立石圈石柱排列结构的猜测并不准确。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神秘的大石柱群既不是霍普金斯教授猜测的古人预测日食和月食的最古老的计算机,也不是天文学家汤姆和考古学家比兹猜测的古代天文历法仪,而是古人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场所。古代这里曾是一座宏伟富丽的神庙,周围环以用巨石雕成的石柱,经过漫长的岁月,神庙早已毁弃了,而大石柱却留存至今。因此,今天人们看到的大石柱群就是古代神庙的遗址。但有些学者不同意这一猜测。他们提出疑问:这些大石柱群如果真的是古神庙的遗迹,为什么只在一部分石柱头顶上横架着三三两两的大石块?为什么石柱和石块的排列形式格外奇特古怪?从这些石柱和石块排列结构的特点来分析和推测,它们不像是古代神庙的遗迹。而是另有其他用途。因此,这些神秘的大石柱群不会是单纯的宗教性质建筑物,而是另有其他奥秘。(www.xing528.com)
也有学者认为巨石阵是原始人狩猎的特殊装置。
由于巨石阵的全部建筑时间都属于新石器时代,一些专家认为,巨石阵是猎取大型野兽的机关。他们认为由于当时的工具和武器都很原始,为了猎取较大的野兽,如猛犸、熊、河马、犀牛等,又不使自己受到伤害,人们就想出了这种办法。专家们认为,今天人们只看到巨石阵的残迹,当初它一定还有一些由木头、骨头和兽皮等制作的构件,由于年代久远早已不复存在。另外,残迹旁还有许多多余的石头,看来也有一定用处。由此他们的结论是,巨石阵很可能是一种狩猎、生活多种用途的设施,复原后的结构可能是这样的:巨石柱围着的是一个院子,在两根石柱之间留有洞口,其大小可以通过较大的野兽,在每个洞口的上方,有一块用木棍支撑的数十千克重的大石头——“警戒石”。当猛兽从外面碰倒支撑木棍时,石头立即砸下来,打在野兽身上,同时发出警戒信号。
院子内侧,紧对洞口的地方还安放了第二道防线,即一块巨大的“打击石”。当野兽闯过第一道防线时,站立棚顶的人,便牵动操纵绳,使打击石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院内的中央还建了一座二层的小楼,是由圆木和一些巨石柱围建而成的,楼板铺在巨石柱的上面。为了便于监视大院及其周围,从楼板到第一圈石柱有木桥相连。
当然,这种狩猎设施并非守株待兔地等待野兽来临,一般是在其中放置一些引诱物,如利用野兽幼仔的叫声作诱饵。为此,可以把捉来的幼兽拴在小院内两块巨石之间,让它头向着石缝,并不断地叫唤。兽群在听到幼仔的叫唤声后,会立即包围院子,并不顾一切拼命冲入院内。如果野兽未被砸死,楼上的猎人就投掷石块,把被困的野兽置于死地。
击中野兽后,院内的人一方面把猎物拖进小楼的二层进行加工——剥皮、取出内脏、把肉分成小块。兽皮和肉等有用的东西放在楼上晾干、贮藏起来,而其他无用之物则扔到楼下作为诱饵,以引诱野兽进入圈套。每次狩猎后,他们又迅速地把警戒石、打击石等恢复原状,以迎接下一次狩猎。
以上种种猜测和假说,究竟谁是谁非,孰真孰伪,尚难断定。至今这些大石柱群仍是无法彻底揭开的一个奇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