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为支援东北的解放战争,冀东军分区和遵化县委组建了一支1500人的担架团,父亲被任命为二营营长。在出征途中,他处处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刚进入东北时,正值秋末冬初,而关外就已像关内的三九天那样寒冷了。当时,队员们仍穿着夹衣,能穿上棉衣已成为当务之急。队伍来到东北,断绝了一切的后勤供应。没有钱,父亲就带着全营队员上山打柴,到附近集镇上卖了,再买回棉花、布匹,自己动手把棉花放在两层夹衣中间,缝上四周,就成了棉袄棉裤;没有棉鞋,就用买来的生牛皮裹在脚上用线缝紧,成了越冬的“皮鞋”;没有成品粮,父亲带头用砖头把高粱捣破,一边捣一边用嘴往外吹糠皮,使其成为可吃的高粱米,然后给队员们做成米饭。许多队员激动地说:“兰营长真像亲哥哥一样关心我们呀!”
在东北,担架团先后经历过八次较大战斗。每次战斗,父亲都主动随部队上最前线,率领全营队员穿行于枪林弹雨中,冒死抢救我军伤员。平时行军和战斗中,有敌机轰炸和扫射时,父亲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其他队员和同志。那时,每个营长都有一匹马,但他从来不骑,总是让给有病的队员骑。转运伤员途中,伤员们大小便时找不到用具,父亲就用自己吃饭的搪瓷缸接。夜间,天冷雪大,滴水成冰,父亲怕伤员冻坏伤口,就脱下自己的大衣给伤员盖上;有的伤员肺部受伤无法吐痰,他就嘴对嘴地往外吸。在他的带动下,其他队员也都像他那样,精心护理伤员。伤员们流着泪激动地说:“你们真比我的亲兄弟还亲!”
由于父亲表现突出,他因此多次受到所随部队的表扬,并荣获“模范营长”的光荣称号。
1948年冬,我军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我东北野战军随即奉命进关,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为了支援平津战役,杨青叔叔奉命再次组织更大规模的随军担架团,杨青叔叔任总团长兼政委。总团下辖六个团和一个后勤运输队,父亲被任命为第三团团长。在开赴前线的途中,父亲对三团边行军边整顿,他向队员们提了十条纪律:
1.我们的任务是抢救伤员、转运伤员,要对伤员精心爱护。
2.把伤员抢救下来要精心平稳地转送到救护站。
3.伤员上了担架一定要轻抬、轻放,过沟、过岗担架要保持平稳。
4.耐心照顾伤员,喂水、喂饭要细心。(www.xing528.com)
5.要爱护自己的武器,每天检查自己的担架。
6.住到哪里都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7.注意卫生,住进房东家要做到缸满院清。
8.对群众态度要好,宣传党的政策。
9.一切听从指挥,服从命令;战士冲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绝不掉队。
10.不怕苦,不怕累,坚决完成任务,个个争当模范。
父亲的动员使全团受到极大鼓舞。在后来的战斗中,全团队员也确实按照这十条纪律严格要求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