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28日午后,村长突然叫我去集合。父亲对母亲说:“让他去吧!只有三个月,万一将来有个盼头呢!”母亲仍是沉默。当我拿起行李要走时,她开了腔:“你真要去?”我一迈步,她便紧跟我身后,不时拉拉我的衣服,并说:“你真铁了心!”我走出家门,她从衣兜里掏出两块银元:“给你!”在我回身接过的一刹那,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一阵心酸,急走了几步,再回头时,只见她用衣襟擦拭双眼。此时不知为何,我无力回身,也想不到可安慰的言语,真不知她究竟坐到了何时才站起来。
我记得到集合点的有60多个人,大都20岁上下,男的居多。有个年龄大些叫王玉环的负责领队,他是抗战时期的老党员。黄昏时刻,我们一路北行,午夜到达北宁路洼里站西侧,黎明前到达九百户住下。我记得这一天正好赶上中秋节,我们住的那个农家为我们熬了“沫子”(一种用红高粱粉做的稀汤),还有玉米饼子。第二天一早我们继续赶路。经过五天的行程,到达了冀东行署所在地遵化县东留村。冀东区党委书记李楚离给我们讲了话,着重讲当前的斗争形势和土改政策,告诫大家要在这场斗争中站稳阶级立场。随后,行署机关王造时同志发给每人一张志愿登记表,填写个人学习志愿。那时可到张家口的华北联大,也可到建国学院,由个人选择。
1955年授衔时的梁新如(www.xing528.com)
建国学院是冀东人民政府培训、轮训地方干部的学校,驻地马兰峪,设有地干、政治、文教、财经多个班级。我被分配到政治二班。这个班多数都是家住解放区,参加革命不久的同志。也有一些平津唐来的知识青年,他们抱着追求真理、改造旧世界的理想,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来。就这样,我们学习了几个月。随着我军开始战略反攻,东北民主联军的发展也很快,部队急需干部。那时中央确定冀东地区的军事工作划归东北局领导,于是组织上动员我们这批集训的学员参军参战,到革命斗争最需要的东北前线去。
从建国学院较稳定的学习生活到烽火连天的前线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革命坚定性的考验。大家知道只有战场上胜利,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我们政治二班有个学员叫安文华,他是个地方干部、老党员,找我争取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组织号召,到革命最需要的东北战场去。那时正处于革命高潮期,青年人要求进步的思想非常强烈。最后我们全班,还有文教班、财经班和地干班的大部分学员700余人,集体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纵队教导团接收了我们,经过训练后再分配到各师团战斗部队。我被编在教导团第五队二班当战士,队长张颐礼、指导员王锡恩把我们带至迁安县东谷扇子驻地。记得他们第一次在队前对我们讲话时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了!”这是多么洪亮的声音,授予我们一个多么光荣的称号!我不由得精神振奋。也就是从那一天起,1947年11月25日,我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开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