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的分析结果,总体上看,教师更关注学科内容本质的把握,而对学科科学方法和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关注不够。
在学科内容本质方面,除了教师因为自身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有误而导致错误的教学行为外,其他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地体现核心内容的学科本质,只是表现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这说明,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科内容本质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有所体现,但限于个人能力、客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对学科本质的呈现水平存在差异。在学科科学方法方面,不同的课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内容类型和课型两个方面,对于科学方法的体现水平,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特征。但是,与学科内容本质的呈现相比,教师对于学科内容本质的重视程度和呈现水平要明显优于科学方法,这主要与课标、教材对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有关,与现存在各种考试评价指标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析课标和教材发现,课标对于科学方法所应达到的水平并没有清晰的规定,而教材对于科学方法又多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再加上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本身没有足够的重视,不清楚科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理解物理内容、提高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性等。这种种的原因导致在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科学方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生学习特征方面,与科学方法的情况相似,不同的课堂之间差异较大,但在内容类型和课型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看来,对于学生学习特征的把握和关注,最关键的就是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发现,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如果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推进教学,很大程度上,就已注定了教学的失败。只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和跟进教学,才有可能顺利完成教学。通过横向地分析每一节课在学科内容本质、学科科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特征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发现,三者间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结果。与此同时,在分析中发现,很多情况下,学生产生迷思概念的原因,就是对物理内容的学科本质或科学方法的理解不到位。除此之外,从分析结果来看,大赛课在对于学科内容本质、学科科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特征方面的重视程度要略优于常规课,但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有的常规课,因教师在这三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得其教学策略发挥了应有的教学价值。而有的教师因为对这三方面不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由此看来,无论大赛课还是常规课,都要求教师必须足够重视学科内容本质、学科科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特征,由此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这样的研究结果说明,尽管对于学科内容本质、学科科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特征在课堂上的表现状况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教学的影响。当一位教师具有较为出色的教学能力时,他自然会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学科内容本质、学科科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特征等与学生真正掌握物理核心内容息息相关的要素,而当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限时,他对于核心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关注就不够,最终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