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对于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都做出了规定和要求,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但是,课程标准的设置,是以全国所有普通高中教师和学生为受众的,它具有普适性,但却不可能兼顾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而且,课程标准是从物理课程的角度出发,考虑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此外,课程标准,对于物理知识,都是“是什么”层面的呈现,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至于这些知识“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应该“如何运用”,这些物理知识并没有详细地进行介绍。
课程标准呈现出的这些特点表明,从课程标准到教师的教学内容,再到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极其复杂和重要的转换工作需要教师来完成,这又与教师解读课标的意识和能力息息相关。例如,关于物理内容的学科本质,一方面,因为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另一方面,它又对学生理解物理内容和建立物理思维、培养科学素养等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物理内容的学科本质有清晰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的学科本质。除了课程标准,教材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不同的是,教材的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的,也就是说,教材只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物理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参考教材,但不能只参考教材,更不能只参考一本教材。通过分析,已经发现,不同版本教材对物理内容的呈现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对核心内容教学起着重要作用的学科本质和科学方法的呈现水平,更要求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而且,与课标类似,教材也是从普适性的角度进行物理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而在具体教学中,不同的教师面对着不同的学生,教材不可能满足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教材的局限所在。高中物理的课程设置,都是在考虑全国范围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设置的,而如何将国家层面的物理课程“软着陆”到每一个真实具体的课堂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尝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