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决定了教师学科知识素养的水平。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如果说基本的概念、规律等知识性内容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的话,学科本质和科学方法就是这些知识性内容发生联系的内在逻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水平,这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的理解与重视息息相关。

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决定了教师学科知识素养的水平。对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理解方面,除了知道基本的知识性内容是什么之外,对物理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内容的学科本质的把握,以及对蕴含在这些内容中科学方法的挖掘。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如果说基本的概念、规律等知识性内容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的话,学科本质和科学方法就是这些知识性内容发生联系的内在逻辑。尽管对于这些本质和方法的教学,不一定要明确地呈现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它们应该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基础和依据,如果教师不能熟练准确地理解这些学科本质和科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渗透于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就会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更不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复杂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这对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严重的缺失。而且,如果教师对于核心内容的学科本质把握不到位,甚至理解错误,将导致核心内容教学的失败,最终会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多次强调磁感应强度是磁场本身的性质,它是反映磁场强弱的物理量,与放入磁场的导线或小磁针都无关,并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去体会磁场的强弱,学生有强烈的课堂参与感,尤其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而有的教师对磁感应强度的学科本质则完全没有渗透和体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只是充当了教师的数据记录员,教师也并不引导学生去关注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在如何操作实验装置及得到正确的实验数据上,完全忽略了“学生通过实验去体会磁感应强度的本质”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水平,这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的理解与重视息息相关。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也会因为教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假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核心内容学科本质的教学,会影响其课堂教学效果的话,那么,教师对核心内容学科本质的错误理解和呈现,则会导致整堂课的失败。也就是说,如果教师本身对核心内容的学科本质没有清晰的认识,无论其教学设计多么完美,教学策略多么丰富,都无法挽救教学的失败。例如,在教学引入环节,教师错误地把人的“气场”与“电场”类比,导致学生对这个本来就高度抽象的概念,产生更大的理解困难,乃至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无法认识和接受因为“场”而发生的“非接触力”,始终停留在过去对“静电吸引”而发生接触的认识层面。教师想达到丰富课堂趣味性的目的,而设置了这么一个环节,看起来确实挺热闹的,但是,他这么做,学生本来就接受不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场,现在就更困惑了。

还有很多教师,尽管没有表现出对核心内容学科本质的错误理解,但是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到关于核心内容的学科本质时,教师是“浑然不知”的状态,错失了渗透学科本质的最佳时机,例如,在通过习题讲解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时,学生提到电流经过小灯泡时,小灯泡会发亮也会发热,其实,这个“发热”,一方面说明导体或者电阻的本质是反映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欧姆定律反映了电路中能量转换的关系,这正是欧姆定律的学科本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临时表现,进行物理学科本质的讲解和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教师表现出的这种“不敏感”,也说明其对核心内容学科本质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不熟悉。

在对学科专家进行访谈时,也有物理学科专家提出:“学科本质其实才是物理的东西,也就是常常说的‘真正的物理’,但是,一般都不要求教师在高中阶段讲解学科本质,更谈不上渗透了,不是因为学科本质不重要,而是因为很多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本质是什么,再让他在课堂上去讲,万一讲错,学生就更迷糊了,还不如不讲。”由此看来,教师对于核心内容学科本质的把握,虽然很难,也是很高的要求,但这是学生能否真正学会核心内容的关键,教师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都应发生在对核心内容学科本质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对于核心内容的理解,除了学科本质,还有一项很重要却常常被教师忽略的内容,就是学科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自2004年以来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方法已经被提到与内容知识同等重要的高度,科学方法与物理知识同样都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受到考试评价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科学方法在教材中的呈现,大多都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各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对科学方法的教学,即使在课堂中提到了有关的科学方法,很多也只是形式化地点到为止,对于科学方法思想的渗透及科学方法与物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都没有很好地体现。(www.xing528.com)

通过课堂教学分析发现,不同的教师对科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既没有明确的讲解,也没有方法的渗透,对科学方法的教学存在严重缺失。有的教师刚上课就明确提出科学方法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了丰富的科学方法的教学,教师也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渗透了观察法、实验归纳法等科学方法。分析也发现,对科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教师选择、运用教学策略时的差距。例如,教师在运用演示性策略和问题讨论性策略引导学生建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定量关系式的过程中,一方面,实验归纳法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很好地将其渗透于教学中;另一方面,实验归纳法在师生发现规律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分析发现,教师能否清晰准确地把握核心内容的类型和特点,并以此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策略,也是影响核心内容教学的重要因素。例如,对于概念教学而言,应该以演示性策略和实验探究性策略为主来展开教学,而有的教师却以讲授性策略组织教学,这会影响学生对规律的学习。由此看来,教师能否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科学方法,能否清晰把握核心内容的类型特点等,是决定高中物理核心内容教学的重要因素。

新课改以来,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课程总目标的物理教育已经有了很显著的成果,但是仍旧需要继续努力。我们认为,加强核心内容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物理学科结构和学科本质的深入把握和理解,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物理一线教学存在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教师确定是否为核心的知识多是以高考考纲为依据的,忽视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这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