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博物苑是1905年张謇独立创办的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开中国博物馆事业先河。从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可见,博物馆是高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最主要目的是“以师范教授博物之须有所征也”[2],因为“授博物课仅恃动植矿之图画,不足以引起兴味,国文、历史课仅恃书籍讲解,不足以征事物图”[3],所以他“搜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资我学子察识物理”[4],也“为学子增广闻见”[5]。南通博物苑创办的首要目的就是为通州师范学校的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要为其他学校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张謇认为博物馆可“使莘莘学子,得有所观摩研究以辅益于学校”[6]。除了通州师范、南通各校,凡讲关于动植矿物,常由教师率往参观,因之,人多称其为“南通各校专设之标本室”[7]。1929年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成立。1932年,为扩大业务范围和西湖博物馆的影响力,国立中央大学代表人张其昀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代表人王念劬签署《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组织浙江省地理考察团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合作订约》[8]。1952年,大中学校就经常来浙江省博物馆借用实验标本[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博物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为学生的全面教育发挥作用。
2.“以人为本”的全面教育共同目标(www.xing528.com)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大学之理念》(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都要包含三个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方面: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还有创造性的文化生活[10]。而博物馆在这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发展的“由物到人”,高校通识教育的“人本教育”,都是为了实现更好地、更全面地服务人、教育人的共同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