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熊岳《唐人物图》所呈现的节日形象

揭示熊岳《唐人物图》所呈现的节日形象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熊岳《唐人物图》中的节与此存在一定差异,其“眊三重”并未装饰于节的顶部,而是装在系于节顶部垂下的绳索上。《周礼》卷二十七《春官·司常》记载:图四卜千秋墓壁画中节的形象图五《三才图会》中的旌节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三才图会》中也保留有旌节的图像,与卜千秋墓壁画中的节非常相似。与此同时,其中将顾恺之所绘苏武题材图画中的节亦视为旌。

揭示熊岳《唐人物图》所呈现的节日形象

中国古代的节是使者国家代表的象征,《左传》卷十九上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条杜预注:“节,国之符信也。”[24]有关节的具体形制,《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更始元年“十月,持节北度河”条李贤注:

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25]

有关汉代节的形象,可以参照洛阳西汉千秋墓壁画中的形象。卜千秋墓主室顶部壁画中绘有一人物持有节状物(图四),尽管关于这一人物的性质存在不同观点,但对于其所持之物为节这一点已获得普遍认同。[26]西汉之际,苏武所持的节应是卜千秋墓中所见的样式。然而,熊岳《唐人物图》中的节与此存在一定差异,其“眊三重”并未装饰于节的顶部,而是装在系于节顶部垂下的绳索上。其形象与《三才图会》《和汉三才图会》等文献中描绘的旌十分相似(图五)[27],这种旌的样式应是后代依据古代典籍考证而成的形象。古代的旌与节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周礼》卷二十七《春官·司常》记载:

图四 卜千秋墓壁画中节的形象图五 《三才图会》中的旌节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郑玄注: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旐旌之上,所谓注旄于干首也。)……道车载旞,斿车载旌。(郑玄注:斿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28]

旌本为天子九旗之一,安装在用于田猎、巡行县鄙的木路之上。与此相对,节原本是古代的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于他国时所持的信物,《周礼》卷三十七《秋官·小行人》根据使用范围将节分为六种:(www.xing528.com)

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29]

至后代,“六节”中的旌节逐渐成为使者接受君命的象征。《周礼》卷十五《地官·掌节》“道路用旌节”条郑玄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30]苏武所持的节正是由“旌节”发展而来的。《三才图会》中也保留有旌节的图像,与卜千秋墓壁画中的节非常相似。

然而,自汉代以降,“六节”中的旌节与“九旗”中的旌逐渐被混淆,并且这种混淆还表现在有关苏武形象的绘画之中。《广博物志》卷九记载:

《周官》:“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道路用旌节,即此旌也。顾恺之画苏武所执之旌,上圆如幢,下复数层,红羽骖骖然如夜合花,此析羽也。……然苏武汉节,则旌节之制。至于龙节、虎节、玉节之类,则今虎符之类,但可合符,不必尽为旌耳。[31]

这里记载宋人将《周礼》中的“析羽为旌”(即旌)等同于“道路用旌节”的节了,这一点还表现在后文完全没有区分旌、节两种概念这一点上。与此同时,其中将顾恺之所绘苏武题材图画中的节亦视为旌。由此可见,至宋代时,旌与节的差异已经开始模糊。近世的画家也将旌的样式作为汉代节的形象。尽管这种旌的形象不同于古代实物,但在近世绘画中颇为流行。明代陈子和、清代黄慎等人所绘的《苏武牧羊图》中,均可见到类似样式的旌。[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