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是一种梳妆用具,以镜面照容,而对镜的分类则根据的是镜背主纹区(或内区)的纹饰配置。六朝镜承袭汉镜,为“圆板形具钮镜”,直径多在10~20厘米,镜钮为半球形或扁圆形,镜缘多为平缘或斜缘。镜背纹饰如万花筒一般富于变化而又具备内在秩序,其中数量最多也最具时代特征的是神兽镜类和四叶镜类,自新莽以来流行的方格规矩镜、连弧纹镜、多乳兽带镜、盘龙镜(龙虎镜)、画像镜等亦常见于六朝墓中,此外还有吴晋以来新出现的多乳神佛镜以及纷杂的简化镜类。
神兽镜类:是指以半浮雕技法在主纹区按照一定的规则饰以神像、兽形的镜类。神兽镜出现于东汉中期(2世纪初),流行于汉末魏晋,南北朝以来渐趋消失。根据纹饰配置可分为4型。
A型:重列式神兽镜。其特点为:扁圆镜钮,主纹区以线条横向分为数段(多为五段)、每段配置以同向神人或瑞兽,外区环绕一周铭文带,镜缘狭窄。根据镜钮上下直铭的有无,可以分为两式。
Ⅰ式:直铭五段重列式神兽镜。夹钮上下各有一直铭,常见“君宜官”吉语,上铭止于上段神像底部,下铭止于下段神像头部。镜钮和上下铭各自对应一段。隔栏多为阶梯状,两侧低于中部,强调中心人物且有透视感。神像配置有繁简之别,如湖北鄂城M2061:8(图一:1)为完整的神兽配置,即“1+4+4+3+1”布局[18];鄂州五里墩装卸货场M9出土镜为“1+2+2+2+1”配置[19]。外区铭文内容比较统一,可与纹饰内容相对应,如鄂城M1022∶1镜铭为“吾作明竟,幽湅宫商,周刻容像,五帝天皇,白牙单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高官,位至王公,子孙番昌”[20];或在末句提及制作年代,如安徽芜湖赭山M102出土镜,铭文末为“建安十年,造作大吉”[21]。
Ⅱ式:五段重列式神兽镜(图一:2)。纹饰内容及繁简情况均与Ⅰ式相同,仅无直铭。而外区铭文多以制镜年月、日期干支及制镜者开头,后接吉语,不见对纹饰内容的描述,如鄂城M2185∶1镜铭为“嘉禾五年五月壬寅明五日丙午,太师鲍豫造作五帝明竟,幽湅章文,光耀昭明,服者宜官,迁至侯王,女为皇厚,老复丁”[22]。
图一 六朝神兽镜类
1.A型Ⅰ式镜(鄂城M2061∶8);2.A型Ⅱ式镜(广西贵县高中出土);3.B型Ⅰ式镜(鄂城M2099∶2);4.B型Ⅱ式镜(鄂城M2115∶14);5.C型镜(鄂城M4019∶12);6.D型镜(鄂州梁子湖郑家山M2出土)
B型:环状乳神兽镜。其特点为:半球形钮;主纹区环绕分布有三组或四组兽形,其间分布神像,兽形的肩、髋关节部位以环状乳表现,其外有一周半圆方枚带;内外区之间相隔一道内低外高的栉齿纹或锯齿纹带;外区多饰以画纹带,铭文带较少。根据兽的形态,可以分为两式。
Ⅰ式:兽形衔巨。环状乳间距大致相等,其间间隔分布有兽首和神像。环状乳前端有趾状或羽状纹饰,其上或立一侍者。此式镜目前所见有三种纹饰,一是如南京滨江开发区15号路M3∶11为三神三兽即三组纹饰[23];二是如湖北鄂城M2099∶2(图一:3)为四神四兽八侍即四组纹饰[24];三是如南京象山M5出土镜为五神五兽即五组纹饰[25]。
Ⅱ式:兽形不衔巨(图一:4)。兽形前后肢关节处乳丁位置间距较小。四兽将主纹区划分为四区,其中相对二区填以对置式神像,另外二区则为二神对坐或神与侍者(或句芒),故多为五神四兽或六神四兽。
C型:对置式神兽镜(图一:5)。其特点为:半球形钮,主纹区以四兽分为四区,其中相对二区对置正坐式、肩部饰以蕨手状云气的东王公、西王母图像,其余二区神像配置情况不定。其外多有半圆方枚带。外区多为铭文带,亦有饰画纹带的。此型神兽镜纹饰配置无甚变化,而神像表现存在比较明显的风格或优劣差别。
D型:同向式神兽镜(图一:6)。其特点是:扁圆钮;主纹区分为三段、以钮两侧为一段、上下各为一段,或可视作以同向四兽划分四区,其间填以同向神像;镜钮两侧各有一正坐神像;外区多为一周铭文带;窄缘部饰一周变异云纹带。同向式神兽镜与三段式神兽镜的差别在于,前者在神兽配置和表现方面可视作重列式(Ⅱ式)镜的简化,而三段式神兽镜中段为正坐的东王公、西王母,上段为华盖、天帝及侍从,下段为建木、仓颉和神农,是一套完整的、固定的图像配置,人物描画精细。三段式神兽镜短暂流行于汉末,汉以后停止制作,六朝墓中所见更是寥寥,故在此不另作分型。
四叶镜类:是指线刻风格的、以钮外四叶将镜背主纹区分为四区,四叶和四区内均填以单元纹饰的镜类。此类镜脱胎于东汉中期以来的变形四叶镜系,至汉末发展出新的样式。根据纹饰不同,可以分为3型。
A型:兽首镜(图二:1)。其特点是:半球钮或扁圆钮,钮外蝙蝠形四叶间填以兽首纹或简化纹饰,其外或有一周内向连弧纹带,外区宽平,饰以菱云纹或涡卷纹带。兽首镜出现于东汉中期,至三国时期仍有铸造。根据钮座四叶形态可分为长叶十字形和短叶线卷形两种,后者四叶间空间有限,填以简化纹饰。
B型:扁平四叶八凤镜。其特点是:多为大扁圆钮;钮外宝珠形四叶构成圆角方形或四边略凹的线卷形座,有的在叶间或叶内与钮间填以铭文;主纹区四叶间饰以“剪纸式”对凤纹。根据纹饰配置可分为两式。
Ⅰ式:四叶内无纹饰,构成圆角方形座;对凤纹外为一周内向矮连弧纹带,其外为一周窄凹带,平素缘(图二:3)。
图二 六朝四叶镜类(www.xing528.com)
1.A型镜(南京西善桥六朝早期墓出土);3.B型Ⅰ式镜(鄂城M4024∶6);5.B型Ⅱ式镜(鄂城M1002∶22);2、4、6.C型镜(2.扬州胥浦M89∶12;4.鄂城M4037∶1;6.浙江金华古方西晋墓出土)
Ⅱ式:四叶内有纹饰,构成圆角方形或线卷形座;对凤纹外为一周内向高连弧纹带,连弧内有纹饰;连弧纹带外或为窄凹带和平素缘,亦有再饰一道菱云纹或变异云纹的(图二:5)。镜背纹饰繁复,装饰性较强。
C型:桃形四叶八凤镜(图二:2、4、6)。其特点是:半球形钮;钮外宝珠形四叶内填以瑞兽、佛像等纹饰,四叶间饰以“刻镂式”对凤纹;四叶外多为一周十六内向连弧纹带,连弧内填以瑞兽或伎乐等纹饰;其外为一周窄凹带,宽平素缘。
方格规矩镜:是指主纹区以方格和规矩纹(TLV纹)划分出四方八区,其间填以线刻四神、瑞兽羽人、八禽鸟或涡纹的镜式(图三:1)。方格规矩镜出现于西汉末年,以王莽镜最为精美完备、镜体较大。六朝时期仍可见到方格规矩镜,但大多有所简化。
多乳禽兽镜类:是指主纹区以乳丁为区隔,每区填以神仙瑞兽纹饰的镜类,这里包括四乳四虺镜、四乳龙虎镜(图三:4)、多乳禽鸟镜和多乳兽带镜。这三种镜式均出现于西汉晚期的北方地区,东汉中期以后在南方地区亦多见。六朝时期多乳禽鸟镜或兽带镜较为常见,其中不乏大型精美的七乳兽带镜(图三:2)。
连弧纹镜:是指东汉以来流行的以连弧纹带作为主纹饰的镜式。根据主纹区配置可分为云雷纹连弧纹镜、凹带连弧纹镜以及断裂式连弧纹镜三种。流行于东汉早期的云雷纹连弧纹镜至六朝时几乎不见,最常见的是凹带连弧纹镜。值得注意的是,东汉晚期出现的断裂式连弧纹镜在六朝时期仍可见到。其设计源于东汉连弧纹镜,而弧形断开,其间填以纹饰,镜背整体装饰性较强,纹饰反映出一定的地域特点。
盘龙镜(龙虎镜):是指主纹区环绕镜钮配置盘踞状龙(或虎)的镜式。龙虎躯体部分隐于钮下,仅表现出首部、部分身躯、足和尾部。内外区间隔一道栉齿纹带,外区多饰以锯齿纹、波浪纹,亦有画纹带,斜缘。此类镜可根据兽形数量及形态细分型式。龙虎镜源于东汉中期细线式兽带镜环绕镜钮的纹饰,后发展为浮雕式盘龙镜、龙虎镜或三兽镜。六朝时期常见的是主纹区龙虎对峙的龙虎镜(图三:5)。
画像镜:是指主纹区饰以神仙、瑞兽、车马、历史故事或其他场面图像的镜式(图三:6)。相较于兽带镜,画像镜主纹区比例较大,一般以四乳区隔,题材不仅限于神仙瑞兽,纹饰呈浅浮雕或平雕线刻风格。画像镜自东汉早中期开始流行于吴会地区,在南方地区东汉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影响到六朝镜的风格。但明确出土于六朝墓的画像镜不多,目前所见的主纹区多为西王母、东王公、侍从及龙虎纹饰,缺乏早期图像繁复的样式。
图三 六朝墓出土汉式镜
1.方格规矩镜(鄂州葛店镇三王村M1出土);2.兽带镜(安徽马鞍山盆山M1出土);3.连弧纹镜(贵州平坝马场M34出土);4.四乳龙虎镜(广西融安安宁M5∶17);5.龙虎镜(鄂城M2156∶1);6.画像镜(浙江嵊州市大塘岭M104∶12)
方铭禽兽镜:是指主纹区若干方格铭文环绕,分割为四至七区,每区配置有半浮雕禽兽纹的镜式。半球钮,钮外或有一周盘龙纹(龙虎纹),钮外无盘龙纹的,主纹区以方格铭文划分为四区。钮外有盘龙纹的,主纹区以方格铭文划分为五区至七区(图四:1)。内外区间隔以一周栉齿纹带,外区饰以画纹带,平素缘。此式镜出现于东汉晚期,数量不多。
多乳神佛镜:是指主纹区以若干圆圈座乳丁分为数区,每一区配置饰以浮雕神(佛)像,头向钮部,呈辐射状环绕的镜式(图四:3)。目前发现有四乳、五乳、六乳和八乳四种,神像或佛像均盘腿直坐,头面部刻画五官和发型,躯体表现出衣纹。与神兽镜不同,神像不设主次,佛像的特征则为顶髻和头光。内外区间隔以栉齿纹带,外区一周弧面波浪纹,斜缘。
简化镜类:是指镜背设计源于上述诸式镜,保留部分原来的镜背元素,而铜镜尺寸和主纹区比例缩小,纹饰简化多填充以几何形状或卷曲线条,难以归入上述镜式的镜类。比如自方格规矩镜简化而来的方格四神镜和方格乳丁镜(图四:2),自多乳神佛镜简化而来的四乳卷云纹镜(图四:4),自四叶八凤镜简化而来的方格对凤镜(图四:5),自兽首镜简化而来的凤尾纹镜(图四:6)等。这种减省主纹区关键元素的简化镜,常见于六朝后期墓,却是汉镜中不常见的现象。
图四 六朝墓出土其他镜式
1.方铭禽兽镜(湖南益阳桃花仑M3∶11);2.方格乳丁纹镜(鄂城M3015∶1);3.多乳神佛镜(浙江新昌县出土);4.四乳卷云纹镜(南京吕家山东晋墓出土);5.方格对凤镜(浙江黄岩秀岭水库M23出土);6.凤尾纹镜(鄂城M2148∶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