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葬地及其复杂性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葬地及其复杂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目前的出土资料,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葬地,主要有四种情形,而且这四种情形在一些遗址是同时存在的。第二种,瓮棺葬混杂于竖穴土坑墓地之中。此外,目前所知,邓家湾与城头山的瓮棺葬大量分布于竖穴土坑墓地中,与其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而其他遗址的瓮棺葬都是零星分布于竖穴土坑墓地中。瓮棺葬与竖穴土坑墓同葬于墓地的情形,则反映先民将死亡幼童同成人一样葬在家族或其他属性的墓地中。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葬地及其复杂性

根据目前的出土资料,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葬地,主要有四种情形,而且这四种情形在一些遗址是同时存在的。

第一种,瓮棺葬散布于居址附近。这种情形最为普遍,黄楝树、下王岗、茅茨岗、下集、四顾台、观音坪、青龙泉、大寺、老鸹台、金鸡岭、雕龙碑、六合、曹家楼、邓家湾、肖家屋脊、划城岗等遗址均有发现,有的甚至紧邻房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几乎上述所有遗址中,分布于居址附近的除了瓮棺葬,还有同时期的竖穴土坑墓,说明居址附近是屈家岭先民实施丧葬活动的常用区域,并非只针对幼婴瓮棺葬。

第二种,瓮棺葬混杂于竖穴土坑墓地之中。这种情形见于杨家湾、宋家台、高坎垅、城头山以及黄楝树、青龙泉、雕龙碑、金鸡岭、邓家湾等遗址,而且瓮棺葬的方向与竖穴土坑墓大致相近,一些瓮棺甚至紧邻竖穴土坑墓,或许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此外,目前所知,邓家湾与城头山的瓮棺葬大量分布于竖穴土坑墓地中,与其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而其他遗址的瓮棺葬都是零星分布于竖穴土坑墓地中。这两类现象可能代表了竖穴土坑墓地中混杂瓮棺葬的两种分布形式。

第三种,单独的瓮棺墓地或墓区,见于关庙山、城头山和叶家庙遗址。其中,关庙山遗址在其东南和西南的边缘出土近百座瓮棺,未见竖穴土坑墓的报道,应是独立的瓮棺葬墓地。而城头山和叶家庙遗址则可能代表了另一种模式:前者将墓地向东北延伸,集中埋葬瓮棺葬;后者的瓮棺葬除个别夹杂于竖穴土坑墓地外,绝大多数都集中分布且大致可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而且边缘与竖穴土坑墓地局部接壤。据此推断,这两个案例当可视为公共墓地的瓮棺葬墓区。(www.xing528.com)

第四种,瓮棺葬置于竖穴土坑墓中。这种现象主要见于黄楝树、青龙泉以及邓家湾遗址,但均属个别特殊现象。邓家湾遗址M95为竖穴土坑墓,但在骨架右侧中部置一瓮棺,内有小孩头骨牙齿,应为成年人与小孩合葬墓[55]。而位于汉水中游的黄楝树、青龙泉遗址,瓮棺被放于竖穴土坑墓的腰坑中。有研究者指出这类合葬墓应是瓮棺葬与土坑墓的简单结合,是夭折的婴儿父亲或母亲合葬的一种特定葬俗[56],而且葬具与一般瓮棺无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上述案例与普通瓮棺具有同等属性,只不过其葬地和动因稍显特殊。

通过对葬地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一些遗址内部,瓮棺葬的葬地也十分多样,而瓮棺葬散见于居址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瓮棺葬与竖穴土坑墓同葬于墓地的情形,则反映先民将死亡幼童同成人一样葬在家族或其他属性的墓地中。单独的瓮棺墓地和公共墓地中的瓮棺墓区说明当地先民把瓮棺葬作为埋葬死亡儿童的一种常用葬制。同时,在有些瓮棺葬墓区与竖穴土坑墓区共存的墓地中,瓮棺葬的数量明显多于竖穴土坑墓,也就意味着在墓地使用时期,儿童的死亡概率是十分高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较差的卫生状况或者溺婴习俗[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