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明起源与社会早期的文明化,实际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伟大变革。虽然是静悄悄的,但它却以和平的方式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也同步揭开了人的解放的序幕,并开启了人类社会由原始的自然生存状态进入更高级的文明发展状态的大门。
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
一般而言,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一种是技术性的,一种是社会性的。技术性的就是具体物品的生产方法与技术,社会性的就是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考古发现,最迟在距今15000年以前[12],作物的栽培技术就已经出现了,并伴随人类在山前与平原地区的定居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它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人类以自然食物为主的生存方式,也没有替代广谱经济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距今7500年以后,文明起源了,农业迅速地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农业就不能自主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呢?为什么一定要与文明起源联结才能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呢?
这说明农业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与具体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关系不大,而取决于另外两个社会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有相应的社会需求,二是要有相应的社会生产方式。假如自然食物充足,那社会的需求就弱,农业永远也不会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又假如没有个体劳动,也没有与劳动和收获有一定程度联系的个体经济,那劳动者一点“剩余劳动”的生产积极性都没有,农业虽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但永远也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会与文明起源同步进入快车道,这本身就说明史前晚期人类所需要的农业已经不仅要能延续生命,还要能够用“剩余劳动”支持社会整体的发展。
因此,史前晚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具体食物生产技术与方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文明起源对于农业的意义,关键并不在于它选择了农业和以农业作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而在于它彻底改变了自有人类以来延续了数百万年的集体劳动集体消费的生产方式,个体经济的萌芽与出现第一次使个体劳动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含义,并在充分提升个体劳动独立性与价值的前提下,达到了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目的,使农业、生产性经济迅速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使人类第一次具备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根本改善生存状态与质量的能力,从而也为以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就一直是一种自然的方式。食物的来源是自然的,只需要采集与捕获;生产方式是自然的,集体劳动集体消费;社会组织方式是自然的,一切都以血缘为基础;人类的婚姻是自然的,只要是互有血缘关系的成年男女即可无辈分或有辈分区别地自由通婚;人与人的关系也是自然的,都是母系集体的一员,都是亲朋戚友,都只有辈分的高低……
然而,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成了新的早期文明的生活方式。
这种变化不是局部的,而是全方位的。
食物的来源以人工栽培和耕作的农业为主,生产方式以个体劳动为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实力为主,婚姻形态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家庭也已成为社会的最小组织与经济单位,社会形态也由母系变成了父系,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和等级差距扩大。
此外,如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那样的人们居住的房屋形态,如河南新郑唐户和浙江嵊州小黄山那样的多聚落遗址的整体布局结构,如辽宁凌源墓地中一夫一妻的合葬形式,也都意味着从社会的各种制度到相关的物质形态都发生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变化。
显然,文明的阳光洒满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历史命运。
3.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
史前晚期以前,人类社会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都是自然天成的,都是母系血缘集体中的一员,近距离相聚的所有社会单位都是近亲的血缘组织,都是同一个部落内部关系相互独立平等的成员。
然而,文明起源以后,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
第一,个体家庭成为社会最小的基本组织与经济单位。河南邓州八里岗等遗址由“套房”构成的“排房”就是这方面的最好证据。
第二,血缘社会的基本组织纽带由母系转变为父系。辽宁凌源田家沟红山文化遗址所见一夫一妻异穴合葬的埋葬方式就是这方面的最好证明。
第三,实力成为高于血缘上的社会组织的新型纽带。湖南澧县城头山距今6000年的中国最早的城址就表明,仅有血缘而没有实力不仅没有一体化的聚落组织,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出现城。
第四,出现了基于血缘与实力并包含了核心聚落与从属关系的一体化聚落群。河南新郑唐户与浙江嵊州小黄山等多聚落遗址及其聚落组织结构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4.揭开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序幕
文明不仅仅外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不仅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更深刻的是还内在地揭开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序幕。
一般而言,“人的解放”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www.xing528.com)
中国考古表明,由于早期社会生产力的局限,自有人以来,每一个人就一直是集体中的一员,任何个人都只是自然的个人,没有任何社会的独立性。但是,史前晚期,随着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文明的起源,早期个体劳动、早期个体经济、一夫一妻制的普及,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独立的最小组织与经济单位等方面的变革,人的社会独立性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与彰显,人也从以往集体中的个人变成了具有一定独立意志的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独立性的获得还表明,没有人的经济独立就没有人的社会独立。早期个体劳动个体经济的出现实际就是个人最早能够独立的经济基础。虽然,当时的人还没有也不可能最终摆脱血缘社会的束缚成为地缘化社会中独立的个人、自由的个人,但是,独立是自由的基础,只有先独立了,才有以后逐步的自由。
5.早期文明起源与国家起源毫无关系
中国的考古表明,文明与国家的起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区别是主要的,联系是次要的。
之所以如此,皆因为文明的起源完全是独立的,而且最早的文明起源与国家的起源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哪一项社会的文明化变革是国家起源的必要条件,是为了迎接国家的起源而事先准备的。
其中,早期个体劳动与个体经济的出现、一夫一妻制婚姻和家庭的流行、贫富与等级分化的升级、母系变为父系等方面的变革,它们更明显与国家的起源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一项是国家起源的必要条件。
当然,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文明起源与国家起源也有一定的联系。
其中,农业的发展最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文明起源与国家起源的关系,因为农业为国家的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不过,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因为,当时农业发展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应对自然食物资源的严重不足。后来,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为国家的起源夯实了物质基础。但是,那只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泛泛的结果,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农业发达的地方,可能出现国家,也可能不出现国家;可能早出现国家,也可能晚出现国家;而且没有农业的地方也会出现国家。国家的起源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并不是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经济基础;也不是有了农业,国家就会起源。
与农业一样,聚落组织的一体化也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文明起源与国家起源的关系,因为聚落组织的一体化为国家的起源奠定了组织基础。然而,聚落组织一体化的出现也完全是为了应对生存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的举措;至于这种举措后来逐渐导致了国家的出现,那也不是它的初衷,也不是它的唯一结果。史前末期,继一体化的聚落群之后,又相继崛起了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的聚落群团、聚落集团、早期国家等多种社会组织,充分地证明了最早的聚落组织的一体化与国家起源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当然,追溯国家的起源可以从聚落组织最早的一体化开始,但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只是聚落组织一体化过程中的一种产物与结果,而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背景还会有不同的结果。
因此,早期文明的起源是一种独立的起源,与国家起源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将这种起源与国家的起源不加区别地捆绑在一起。
(编辑:王志高)
【注释】
[1]王海明:《专家论证嵊州小黄山遗址》,《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11日;王海明:《嵊州小黄山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收获》,浙江文化信息网,2005年8月5日,http://wht.zj.gov.cn/dtxx/whrd/2007-08-05/46129.htm;张恒等:《“小黄山”万年古文明的见证》,嵊州新闻网,2011年4月25日,http://sznews.zjol.com.cn/sznews/system/2011/04/25/013654019.shtml;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5期。
[2]裴安平:《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农业考古》1989年第2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455页。
[4]吴文婉等:《海岱地区后李文化的植物利用和栽培:来自济南张马屯遗址的证据》,《中国农史》2015年第2期。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7期。
[6]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文物》1999年第6期。
[7]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等编《田螺山遗址自然遗存的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
[8]王振宏等:《红山墓群发掘男女并穴合葬墓》,《解放日报》2012年3月23日。
[9]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9,第101页。
[10]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9,第109页。
[11]施雅风总主编《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第119页。
[12]吴小红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早期陶器及其地层堆积的碳十四年代研究》,《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