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考古发掘,如长江中游湘西北距今约8000年的彭头山文化八十垱遗址[2]、长江下游浙江宁绍平原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3]、山东济南距今约8000年的后李文化张马屯遗址[4]、北方内蒙古东南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兴隆沟遗址[5]都发现了大量的超过了农业产品的可食用野生动植物遗存,充分证明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虽然在不断进步,但广谱经济依然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距今6500年前后,广谱经济开始向农业经济转变。
有两个方面的重要证据。
第一,发现了中国史前最早适合个体劳动的稻田。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所发现的距今约6500年的古稻田就是这方面的代表[6]。(www.xing528.com)
尽管目前发现的城头山遗址稻田数量还不多,但是它的意义却十分重要。因为它具有人工开掘、单块面积较大、长期用田埂分割以利分田到户的个体劳动等特点,所以它既不是地势低洼的野生水稻的自然生长区[7],也不是刀耕火耨、广种薄收的粗犷耕作地,而是史前人类由自然的广谱经济转向生产性经济的产物。
第二,农业养活的人口大幅度超越了以往广谱经济养活的人口。
距今6500年以后,全国各地的史前聚落遗址都出现了大幅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农业不仅已经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而且在相似的地域面积范围内养活的人口也已大幅度超越了广谱经济。如湖南的澧阳平原,距今6000年以后大溪文化时期的人口至少是距今8000年以前彭头山文化时期的8倍,是距今7000年以前皂市下层文化时期的3倍。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以往的历史可以说都是以自然生长的食物为主的广谱经济时代,而距今6500年以后则开始转变为以人工栽培和种植为主的生产性农业经济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