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方支付以支付业务为核心开展线上业务,快捷支付类服务的推出加速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商业银行正式意识到电子支付的主要地位。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全面进军金融领域,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无一不是基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建立的金融体系。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商业银行主导阶段(1998—2010年)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兴起提供了硬件设施基础和庞大的用户群。1998年2月,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服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此后,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开始蓬勃发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纷纷开展网上银行服务,极大扩展了业务规模领域。各家银行通过网上银行为搜狐新浪、8848和南方航空等电商企业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拉开了商业银行发展电子支付业务的序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式金融服务不断深入人心。各家商业银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继而推出手机银行服务,以手机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载体。从2010年开始,网上银行交易规模的增速就有所放缓,一方面,商业银行将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银行服务方式的延伸,将支付、查询、转账、外汇买卖等传统业务移植到网上,并没有对支付业务进行深耕细作;另一方面,网上支付的安全值得关注,网上支付工具的滞后性、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完备以及相关法规的缺乏,严重制约网上支付的发展。

2.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阶段(2011—2013年)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开始出现。2005年被称为第三方支付的元年,阿里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都是在2005年成立的,除这两家以外,先后又有5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同年成立。尽管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很早就出现了,但受限于市场需求和环境影响,前期的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官方对第三方支付的认证也迟迟未进行,直到2011年,央行才正式发放第一批支付牌照,共有27家支付公司获得,2015年底,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达到了267家。交易额上,从2009年起,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几乎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2015年,第三方支付全年交易额达到3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第三方支付以支付业务为核心开展线上业务,快捷支付类服务的推出加速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便捷、开放、人性化的支付体验以及将商务、理财、物流、结算等环节高度融合的特性满足了越来越多的支付需求,动摇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垄断地位,银行从原来支付体系中的唯一主体演变为目前电子支付链中的最末端,第三方支付业务直接冲击了商业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不仅对网上银行业务产生替代作用,而且直接抢占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3.融合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一直以来,第三方支付业“出招”,商业银行“接招”。现实中第三方支付业的灵活创新与延伸服务不断地“倒逼”商业银行做出相应的改变。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基础功能的电子支付也引起广泛关注。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理财、消费信贷等业务,不断在电子商务服务中创造出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正式意识到电子支付的主要地位。一方面,商业银行开始以支付为入口,创建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无论是直销银行还是银行系电商,都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方式,在服务中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全面进军金融领域,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无一不是基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建立的金融体系。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深入,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也逐步进入融合发展阶段,两者的合作不再仅限于某项业务,而是进入战略、资本层面,双方已经在O2O、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监管的高度重视,2014年以来,针对电子支付密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规范和监管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政府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网络支付安全方面的合作,也在推动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电子商务融资、数据挖掘、交叉营销和移动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促进彼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融合,共同构筑高效、平衡、健康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