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波
摘要:李煦(1655—1729),本姓姜,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人,隶正白旗包衣汉军籍,是清初政治经济史与《红楼梦》及曹雪芹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目前所知李煦行乐图存世者有《竹村居士小照》《李廷尉春游晚归图》《李廷尉射猎图》《祖煦四季行乐图》4件,见于清人诗文记载而未见原作的有《碧梧翠竹图》《御书修竹清风图》《舞剑图》3件,本文通过对以上作品基本状况、相关人物生平、绘制题跋时间等的系统梳理认为:7件李煦行乐图所涉诸多名家题跋诗文,不但具有文献与校勘双重价值,还为还原相关史实提供了珍贵资料;4件存世行乐图不仅展示了李煦的生活场景及个人情趣,而且整体绘制水平较高,是研究清初同类题材作品的重要实例。
关键词:李煦 竹村居士 李廷尉 行乐图
作者:王伟波,昌邑市博物馆研究员,主要从事文物考古与山东区域文化研究。
李煦是清初政治经济史与《红楼梦》及曹雪芹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目前所知,李煦行乐图存世者有《竹村居士小照》《李廷尉春游晚归图》《李廷尉射猎图》《祖煦四季行乐图》4件,见于清人诗文记载而未见原作的有《碧梧翠竹图》《御书修竹清风图》《舞剑图》3件,对以上作品予以系统梳理,无疑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认识。
一、周道、上睿绘《竹村居士小照》
该卷画心长178厘米,宽46厘米,绢本。原有篆书签题“竹村居士小照”,款识“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蒲室上睿补图”,钤印“周道”“履坦”“目击道存”。2014年由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香港征得,今归常州吴建卫先生。
像主竹村居士,即李煦(1655—1729),本姓姜,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人,隶正白旗包衣汉军籍。康熙九年(1670),以父荫入国子监读书。康熙十三年(1674),授内阁中书。康熙十七年(1678),补授广东韶州府知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调浙江宁波府知府。康熙二十七年(1688),返京任畅春园总管。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以内务府员外郎继曹雪芹祖父曹寅出任苏州织造,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卸任。在此期间,先后4次办理康熙帝南巡接驾事宜,8次兼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康熙四十四年(1705)闰四月,加大理寺卿衔。康熙五十六年(1717),加户部右侍郎衔。雍正元年(1723),被革职抄家。雍正五年(1727),被定为“奸党”,发配打牲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雍正七年(1729),冻饿而死。著有《虚白斋尺牍》。
绘者周道,江苏吴县人。《读画辑略》载:“周道,字履坦,吴人。精于写照,著有《歌诀》传世。兼善花卉。康熙己巳(二十八年,1689)、庚午(二十九年,1690)年间,供奉内廷。曾奉敕写桐城张文端公(张英)像,颇肖其神。又对临懋勤殿红白梅,张文端公、高江村(高士奇)俱有题咏,载入集中。此亦画苑中之杰出者也。”[1]
上睿(1634—?),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等,江苏吴县人。自幼出家为僧,初居苏州瑞光寺,后居东禅寺。能诗,与惠士奇、张大受等结社唱和,著有《习余吟》。曾与王翚同游都门,山水得其指授,清劲隽秀,别具韵致。花鸟酷似恽寿平,颇得写生妙趣。人物深得古法,线条简明,仿唐寅尤见功力。
“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年李煦四十一岁。
本卷拖尾长355厘米,宽46厘米,纸本,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穀、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12人题跋。
曹寅跋诗:
行处溪山屏八驺,不然乘兴弄扁舟。东吴占断闲风月,却画潇湘一段秋。 流泉声在斯人耳,似证因尘果位身。林里妙香谁窃得,我来抒笔谴池神。 松萝为屋石为床,万朵芙蓉水一方。自有鸂鶒闲戢羽(原注:鸟能辟蜮),讵须七十二鸳鸯。 石片花枝迥不凡,竹村应得写头衔。西农褦襶何堪说,汗透青州重布衫。戊寅修禊日奉题为莱嵩先生教粲,楝亭弟曹寅。
钤印:“真我”“曹寅之印”“荔轩”。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雪樵等,原籍奉天辽阳,隶正白旗包衣汉军旗,曹玺长子,曹雪芹祖父,李煦之义妹夫[2]。历任内务府养狗处侍卫、銮仪卫整仪尉、銮仪卫治仪正。康熙二十三年(1684),擢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康熙二十四年(1685),返京,任内务府会计司、广储司郎中,兼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所属第三旗鼓佐领。康熙二十九年(1690),出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1692),调任江宁织造。在任期间,曹寅4次参与康熙帝南巡接驾,4次兼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康熙四十四年(1705)闰四月,加通政使司通政使衔,并奉旨在扬州天宁寺组建“扬州诗局”,整理、校刊《全唐诗》。康熙五十一年(1712)六月,自江宁至扬州督刊《佩文韵府》;七月二十三日,因风寒转疟疾去世。曹寅喜藏书刻书,能诗及词曲,著有《楝亭诗抄》、《楝亭词抄》、《楝亭文抄》及昆剧《续琵琶》、《北红拂记》等。
曹寅跋诗不见《楝亭集笺注》。[3]“戊寅修禊日”是康熙年三十七年(1698)三月三日。
宋荦跋诗:
一段溪山到眼清,披图好景类天成。输他饱听轩皇乐,尽日松声与涧声。据石临流兴自便,闲中拊膝意悠然。何书值得殷勤读,定是南华秋水篇。 筼筜万个荫清沦,冷艳秋花几簇新。解道忘机同海岸,飞来鸂鶒也依人。 屏除驺从爱菰芦,貌得冲襟物外孤。旦暮头衔知又换,合将泉石让狂夫。西陂放鸭翁宋荦题。
钤印:“长揖古人”“臣荦”“白马客裔”“绵津山人”。
宋荦(1634—1714),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河南商丘人,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子。顺治四年(1647),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康熙三年(1664),授黄州通判。康熙三十一年(1692),累擢江苏巡抚。赈荒抚饥,深得人心,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三年(1714)九月,卒。
宋荦跋诗收录在《西陂类稿》卷一四,题为《题李工部竹村小照四首》,与原签正符,但内容与墨迹有较大出入,当系编刊修订所致。文集所收作:
窈窕溪山到眼清,萧疏无复世间情。阿谁踞石披襟坐,尽日松声与涧声。 不事瞿昙不学仙,临流把卷意翛然。溪云过树溪鸟寂,坐读南华秋水篇。 筼筜万个荫清沦,冷艳秋花几簇新。解送忘机同海岸,飞来鸂鶒也依人。 屏除驺从爱菰芦,风度何人貌得殊。旦晚头衔知又换,合将泉石让狂夫。[4]
曹寅、尤侗跋诗(见后文)均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宋荦跋诗位于两人之间,题跋时间当在同年。
尤侗跋诗:
不知何处好溪山,松竹千竿石一拳。朵朵芙蓉对鸂鶒,此中合著李青莲。
葑溪带水作衙门,锦绣堆中泉石存。更有胜情兼胜具,扁舟时过小渔村。(原注:娄关外有渔村,莱公尝构别墅。)西堂九九老人尤侗题。
钤印:“戊午老人”“西堂老子”“吴下阿侗”“草草山房”。
尤侗(1618—1704),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西堂老子、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江苏长洲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归隐苏州亦园。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南巡,得晋侍讲。次年六月卒,葬光福官山姚姊坞。一生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据尤侗跋诗自注,结合下文朱彝尊跋诗“郭外渔村闻更殊,杏花春雨接平芜”,可以肯定尤侗、朱彝尊认为《竹村居士小照》所绘背景是李煦位于苏州娄门外渔村的一处别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夏,曹寅有《渔村》诗[5],诗题自注“娄门右侧”,给出了渔村的具体位置。康熙三十年(1691),韩菼有《和曹荔轩使君渔村三首》。[6]康熙三十一年(1692)春,徐釻有《渔村和工部曹子清韵三首》。[7]同年十一月,曹寅自苏州赴江宁织造任,尤侗有《送曹荔轩机部移驻江宁四首》,其第四首作:“间从公府叙琴樽,泉石烟霞每共论。他日清溪桥畔望,扁舟应忆旧渔村(渔村在娄门外,荔轩尝欲小筑于此)。”[8]可见曹寅之“渔村”与李煦之“渔村”实为一处,曹寅“尝欲小筑”,未实施即调任,李煦继任后于此地构建别墅。
苏州织造衙署位于苏州城东南,沿门前葑溪东行出葑门北行可达娄门,娄江由此东流,李煦之“渔村别墅”当在娄门外之娄江边。张云章《御书修竹清风图记》(见下文):“初,公于郊外种竹成林,结屋数楹,杂村墟间,时一往游,遂自号竹村。”则提供了这处别墅的大致规模与景致,并点明李煦号“竹村”即因此别墅而来。
尤侗跋尾署“九九老人”,说明题跋之年81岁。尤侗生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按照传统的计岁方法,八十一岁正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
康熙三十七年春,曹寅有苏州之行。[9]结合曹寅、宋荦、尤侗跋诗均作于同年且内容互有应和来看,本年三月三日,其三人与李煦当有“渔村”修禊之会。
朱彝尊跋诗:
午门霜月丑时钟,争写东皋待漏容。谁似诗人心物外,水花沙草木芙蓉。 不将肥腻染苏州,只爱藂荺涧壑幽。旨谱日湖渔唱在,尊前宁惜锦缠头。(原注:日湖,在鄞。《渔唱》,鄞人陈衡仲词名。先生曩守明州,故及。) 一卷书摊冰雪文,闲来吟兴寄松云。要知洒落胸中事,沧海原无水旱分。 郭外渔村闻更殊,杏花春雨接平芜。亦愁小户先沉顿,也分高阳伴酒徒。小长芦弟朱彝尊。
钤印:“南洄”“朱彝尊印”“竹垞”。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参修《明史》。康熙三十一年(1692),归里,专事著述。与王士禛、陈维崧齐名。著有《曝书亭集》《日下旧闻》《经义考》;选《明诗综》《词综》。
跋诗《朱彝尊全集》[10]失收。据《朱彝尊年谱》[11]:康熙三十七年(1698)三月三日,朱彝尊与查慎行访徐淮江。此后不久,为刊刻自己的著作,朱彝尊与查慎行前往福建建阳,前后历时五月余,八月抵家卧病。所以朱彝尊题跋应为其他批次。
赵执信跋诗:
酒杯书卷信天真,大是嵚崎历落人。十载江湖机总息,怪来鱼鸟镇相亲。 青琅玕外碧涟漪,闲煞英雄坐咏诗。想像他年披对处,虎旂龙节始相宜。 名心尘雾束形骸,尽屏鸣驺亦未佳。何似先生体真素,顿收江海作胸怀。 野客何心出白云,雨过竹径醉斜曛。西风归卧空山月,满眼秋光合属君。秋谷弟赵执信题。
钤印:“秋谷”“赵执信印”“闲斋”。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进士,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国丧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50年间,漫游南北,前后5次到过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雍正三年(1725),返回故里。乾隆九年(1744),卒。著有《饴山诗集》《饴山文集》等。
跋诗《赵执信全集》[12]失收。据李森文《赵执信年谱》: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山东大饥,人相食。赵执信寄食天津,应李煦之邀南游。康熙四十四年(1705)秋,经扬州、苏州、常熟等地达到苏州,入李煦幕,年内回里。[13]《虚白斋尺牍》卷一《致赵太史(赵执信)》涉及李煦安排赵执信回里事宜,其写作时间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约在十一月[14],结合下文《李廷尉春游晚归图》赵执信跋诗所署“丙戌新冬(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赵执信此次返回山东应在康熙四十五年年末。该跋诗当题于这段时期。
徐树榖跋诗:
钤印:“遂园”“艺初”“徐树榖印”。
徐树榖,字艺初,江苏昆山人,徐乾学长子。道光《昆新两县志·列传》载:“树榖,字艺初。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进士,授中书,擢山东道御史。时重逃人律,黜遣相继,树榖上疏力请,得从宽减。又疏请修三朝国史,条陈便宜五事,皆见施行。俸满外调,归。”[15]
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尤侗《送曹荔轩机部移驻江宁四首》之第三首:“高旌乍指石头城,重向官衙问楝亭。独恨南园人寂寞,小亭杨柳为谁青?”[19]已经提及“南园”。由诗中所述“小亭杨柳”来看,曹寅对此园也曾做过初步构建。
至此,本卷跋诗所涉及的绘画背景出现了“渔村”“南园”两处地点,这是因题跋者在不同时间与环境中的不同认知所致,不足为怪。
蓝涟跋诗:
芙容嫋嫋影鸳鸯,一片清溪菉玉长。惟有幽人心似水,科头松下饮秋光。 岩壑居然迥绝尘,此中暂许著闲身。东南锁铜谁能寄,愿乞君王衮冕臣。侯官布衣蓝涟谨题。
钤印:“臣涟之印”“公漪氏”。
蓝涟,字公漪,一字采饮,福建侯官人,蓝籀子。性喜游,博物洽闻。工诸体诗,篆、隶、草、八分皆有父风。山水学倪瓒,亦精篆刻。卒年八十余。著有《采饮集》。[20]
杨宾跋诗:
松风谡谡竹萧萧,赤叶黄花紫药苗。便是丹丘与仙窟,何须更度百花桥。大瓢杨宾拜题。
钤印:“铁函斋”“山阴杨宾”“大瓢道人”。
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大瓢,浙江山阴人。少聪慧,8岁能擘窠书。及长,工诗古文,不乐仕进。年十三时,父坐累戍宁古塔,与弟宝请代不许,乃间关往侍。父殁,例不归葬,宾走京师,日哀诉于当道,因得迎母奉父柩归。康熙十七年(1678),侨寓吴门,巡抚举应博学鸿儒科,力辞去。平生以游幕为业。著有《柳边纪略》《晞发堂文集》《力耕堂诗稿》等。
跋诗《杨宾集》[21]失收。柯愈春《杨宾年表》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秋,杨宾入福建巡抚李斯义幕。康熙四十六年(1707)正月,李斯义卒,杨宾扶柩往扬州。是年年末,受贵州巡抚陈诜之聘。次年春,赴贵州。[22]据《杨大瓢日记》:杨宾在李斯义幕中即与蓝涟友善,时相过从。康熙四十六年三月初一日,杨宾扶李斯义灵柩启程,蓝涟附舟结伴同行入浙。四月初六日,两人在杭州分舟北行。初八日,杨宾抵家(苏州)。二十一日,“闻蓝公漪至(苏州)胥门天妃宫寓,即往晤之……是日,朝廷北还”。在苏州期间,杨宾与蓝涟及李煦友人、幕宾汪份、李果等多有往还。五月十八日,杨宾扶李斯义灵枢到达扬州。二十三日,回到苏州。“(六月)十六日丙寅,晴。拜织造李莱嵩,不面。面其幕友陈、赵诸君。”“二十三日癸酉,……沈宜士来,不值。”“二十四日甲戌,晴。过沈宜士,晤李莱嵩,拜何汉章。”[23]由此推断,杨宾题诗应在是年六月二十四日与李煦会面之后,虽然《日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此后“为人书”三字却屡屡见之,当无疑议。蓝涟跋诗也应该题于此次来苏州期间。
沈槱元跋诗:
一岁闲游得几时,偶来憩息听流澌。松筠去后仍无恙,自与甘棠好护持。 胜游挈我共流连,今日长林只谪仙。却喜小桥横木末,不愁无路到溪前。柯亭晚生沈槱元拜稿。
钤印:“古人不见我”“沈槱元印”“宜士”。
沈槱元,名宜士,字槱元,号廷献[24],又号柯亭,浙江会稽人。4岁失母,弱冠丧父,家境贫困,谋食四方,后投入李煦幕下,前后20余年。雍正元年(1723),李煦罢职抄家,沈槱元亦被牵扯入狱。[25]工诗,有《柯亭吹竹集》《柯亭吹竹二集》。
沈诗第一首《柯亭吹竹集》失收,第二首见卷七,题作《李鹾使松竹图》。[26]
另,《柯亭吹竹集》卷五《竹村小照》也是为该图所咏。诗作:
当代何人不谓贤,也非高隐也非禅。全消渣滓唯存古,未有云翳可障天。阊阖长为香案吏,秋林暂作小游仙。知公此处浑难到,坐得一年是两年。[27]
汪份跋文:
竹村先生居吴既久,凡民间利弊、年岁丰歉、人材高下,虽非职守所及,要皆拳拳措意,潜相覆庇,盖其阴德施及吾吴,不可悉数。《传》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者”,先生真其人也。钦服之余,遂为先生作赞如左:观其容之蔼然,可以知其言。观其像之温温,可以知其功德之及人。右苍松而左翠竹,皆可敬而可亲。长洲汪份。
钤印:“汪份”“武曹”。
汪份(1655—1721)字武曹,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嗜学,年十四,随大父任山东沂州府,大父以官逋系狱,份侍侧读书,日夜不辍,狱吏奇之。与陶元淳、何焯俱以文学知名,同游徐乾学、翁叔元之门。性伉直,尝与赵执信会广坐中,执信傲睨,人不能堪,份发怒,面斥其失,执信气为之夺。康熙四十三年(170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奉命督学云南,未赴任而卒。著有《遄喜斋集》《河防考》。
李煦《虚白斋尺牍》卷一《致汪太史》[28](约作于康熙五十一年十月,1712)、卷二《复候汪太史》[29](约作于康熙五十四年六月,1715)均为致汪份信件。
张大受跋诗:
身住江南直作仙,官闲心迹更超然。要载花木通林外,却唤凫鸥近水边。 赏遍春风又及秋,花殷沙碧晚悠悠。虚亭大有江湖兴,载得佳人便放舟。 似海君恩报答长,鉴湖敢乞赐知章。写将一曲沧浪水,醽醁全浮秋草香。 南园烟水属梅苏,今日清卿剪作图。一路芙蓉伴鸂鶒,葑溪直接镜虹无。匠门张大受。
钤印:“侣蛩”“大受之印”“日容”。
张大受(1660—1723),字日容,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居苏州匠门溪上。生有异才,通经史百家。少从学于朱彝尊,为彝尊、汪琬所重。喜诱掖后进,四方造门请业者无虚日。临川李绂微时客游吴中,大受奇其才,奖励逾格,卒成一代名贤。康熙帝南巡,尝召至御舟赋诗,因宣入《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纂修馆,任录选官。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十一月,授贵州学政,教诸生读书之法,风气为一变。雍正元年(1723),任满,诏留任,旋卒。大受善诗古文,尤工骈体,清新独出,著有《匠门书屋文集》。
跋诗《匠门书屋文集》[30]失收。李煦《虚白斋尺牍》卷二《复候张太史》[31](约作于康熙五十四年六月,1715),即为致张大受信件。
张士琦跋诗:
摆拨嚣埃心迹清,洞然何处着亏成。科头倚磴参消息,一片空山流水声。 本为书多腹自便,瑶函松下意悠然。故知默契逍遥旨,不废南华第一篇。 云涵冷玉水清沦,绣错秋英点缀新。意息不知鱼戏水,机忘谁问鸟窥人。 文禽渚畔啄蒿芦,为赋嘤鸣意不孤。料得挥杯空劝影,未妨泥饮及田夫。张士琦。
钤印:“自然可爱”“张士琦印”“一字韦斋”。
张士琦,张大受弟。光绪《嘉定县志》卷一六《宦绩》载:“士琦,字天申,一字韦斋。康熙甲子(二十三年,1684)副榜。以大学士徐元文荐,与修《明史》。壬午(四十一年,1702),选知永新县,革浮征银三千余两,米二千余石。逐豪猾,惩奸胥,遇平民辄温语,不轻笞一人。月进诸生考论德艺,士民翕然。居三年,大饥,发仓以赈,不足,出私钱佐之。县西砻山有三村者,俗骁悍,阻险为盗,或纠众劫掠至县城,前令率犒以酒食遣之去。士琦设练长,严约束,盗稍戢,已而复炽。士琦擒其渠,散其党,列状白大吏,请设兵弹压。或言大吏讳盗久,今以实闻,恐被议。士琦曰:‘拼一官,以绝民患,吾荣多矣。’果以吏议罢官,百姓乞留不允。恭遇圣祖南巡,民复诣省上章,不得达。受代时,又以前贷仓粟未补,为新令所阻,民竞偿之,始得就道。阖境饯送,或追至百里不绝。己亥(五十八年,1719),入都。卒年五十六。”[32]
张云章《朴村诗集》卷八《题竹村图》也是为该图所咏。诗作:
如公岂可居无竹,种竹成林兴不凡。绿雾细披萦鬓发,青霄直上傲松杉。霜余烂烂霞蒸树,石罅斑斑菊绣岩。幽径相过人不觉,那知身更着头衔。[33]
张云章(1648—1726),字汉瞻,号倬庵,又号朴村,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太学生,人称“端文先生”。尝从陆陇其游,讲学论道,究心周、程理学。为文深得王士祯、汪琬夸赞。康熙二十年(1681),入京师,为徐乾学赏识,受聘校勘《宋元经解》。后受李柟邀请,校补其父李清所著之《南北史合注》。张伯行抚吴,延纂《礼经》,成《服制》4卷。秉性静默,不驰逐声气,惟以名节相砥砺。陆陇其为当路所排,云章上书徐乾学以救之。张伯行与噶礼互劾,奏谳久未决,云章复上书李光地,责其别白是非。后吏部尚书汤右曾以孝廉方正荐于朝,赴京与修《尚书汇纂》,书成,议叙知县,不谒选。张伯行总督仓场,留主潞河书院,逾年辞归。著有《朴村文集》《朴村诗集》。
康熙四十四年(1705)秋,张云章应聘入李煦幕。是年十一月,应原江苏巡抚宋荦之邀,赴河南商丘宋家。康熙四十五年(1706)早春,以念母乞归嘉定,后再入李煦幕。[34]
张云章《朴村诗集》基本按时间分体编次。前诗见《朴村诗集》卷八“律诗”,列第28首,其第25首为《赠织造李公二首》,自注云:“时公兼巡盐御史,将按江北。”可知此诗题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十月初九日李煦自苏州启程赴扬州接任之后,张云章赴商丘前。[35]
本卷系陈清华旧藏。根据卷上所钤鉴藏印“朱氏九丹审定书画印”“永清朱柽之字淹颂号九丹玖耼一号琴客又号皋亭行四居仁和里丛碧簃所蓄经籍金石书画印信”“玖耼三十年精力所聚”,可知归陈氏前曾为朱柽之的藏品。又有“醉真珍赏”一印,尚未查知出处。
朱柽之(1859—1913后),字淹颂,号九丹、玖耼,一号琴客,又号皋亭,河北永清人。其藏书处名丛碧簃,藏品以集部抄本、金石拓片最为著名。
陈清华(1894—1978),字澄中,湖南祁阳人。于古本旧椠爱不释手,所藏宋元刻本既精且富,与北方著名藏书家周叔弢齐名,有“南陈北周”之称,号为“江南藏书第一”。1949年,陈清华夫妇携部分珍贵藏品定居香港。1955—2004年,其重要藏书分三批入藏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
二、佚名绘《李廷尉射猎图》
汪绎跋诗:
千山万山光峥嵘,酒酣耳热上马行。马足如风目如电,角弓声作饥鸢鸣。挽弦命中技超绝,遍洒风毛兼雨血。归来列炬烛天红,貂裘夜带天山雪。丙戌孟夏,为莱嵩大廷尉题并请政,弟汪绎。
钤印:□[36]、“二十四桥客”“汪绎之印”“东山”。
汪绎(1671—1706),字玉轮,号东山,江苏常熟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典乡试,参编《朱子全书》,在职3年告归。康熙四十四年(1705),参校《全唐诗》。为诗蕴藉含蓄,著有《秋影楼诗》。
彭定求《南畇文稿》卷八《翰林院修撰东山汪君墓志铭》:“康熙乙酉(四十四年,1705)三月,上巡幸江南,简在籍翰林官十人校刊《全唐诗》于扬州。余林居既久,至是始识东山汪君。明年四月,君因病归里,别甫二旬,而讣猝至。”[37]可知汪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月因病回籍,不久去世。其跋诗尾署“丙戌孟夏(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当系临别所题。
杨中讷跋诗:
宛马溯风骄不嘶,银獐玉兔纷迷离。一声劈历释鸣镝,正是千山雪暗时。晚研杨中讷。
钤印:“白事”“杨中讷之印”“耑木”。
杨中讷(1649—1719),字耑木,号晚研,浙江海宁人,杨雍建子。康熙三十年(1691)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编修,典试河南,升右中允,出视江南学政。罢官家居,与徐汝霖、查慎行等结社吟诗。康熙四十四年,参校《全唐诗》。书模晋唐,尤工草书,纵横有法度。著有《芜城校理集》《春帆别集》等。
徐树本跋诗仅见“九月十月严霜重,草枯木落寒云冻。鸣笳散骑蹂广场,白日……昆山徐叔本题”。
徐树本(?—1710),字道积,号南洲、忍斋,江苏昆山人,徐元文第二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一统志》纂修官。乞归养母。四十四年(1705),参校《全唐诗》。
李煦《虚白斋尺牍》卷一《致徐太史》(约作于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1707)即为致徐树本信件。[38]
查嗣瑮跋诗仅见“放麑。浙西治弟查嗣瑮题”。
查嗣瑮(1652—1733),字德尹,号查浦、晚晴,浙江海宁人,查慎行之弟。幼警敏,数岁即解切韵谐音,诗与兄齐名,时人比作“二苏”。又擅书法,并精考据鉴定,生平游迹遍天下。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至侍讲。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1705—1707),任《全唐诗》校对官。后因弟查嗣庭文字狱案受株连,谪遣关西,卒于戍所。著有《音韵通考》《查浦诗钞》《南北史识小录》《查浦辑闻》。
另,查嗣瑮《查浦诗钞》卷八《题李竹西廷尉射猎图》也是为本卷所咏。诗作:
净扫边沙入座隅,碧筠亭外控谁区。落雕御史风流在,间倚金弧教骑奴。(君方视鹾维扬,故用高千里事。) 玉枕犀庭骨相奇,英雄儒雅尔兼之。他年调鼎姚丞相,曾是呼鹰旧猎师。[39]
谈九乾跋诗:
《奉题出猎图得长句为呈莱翁老先生世台兼祈赐政》:寒云压天黑张幕,雪花欲下被云阁。荒沙净卷边风腥,丛枝亚缀冰凌薄。冲前一骑破烟奔,回冈一骑停鞭著。北平家系射石雄,七叶金貂世累若。班随豹尾赋长杨,猛虎生蛟淬霜锷。何为控弦但散睇,如有所思作小却。我知先生发深慨,见猎心喜亦偶托。君不见,韩卢力逐东郭兔,三五腾环田父攫。又不见,题桥志在乘驷马,不逢狗监仍濩落。人生阅历本靡定,是非讵必分今昨。露冕曾凭海国熊,绣衣又跨扬州鹤。御庖屡赐大官羊,围场暂饮膻庭酪。披图省识旧时面,微讶轻霜鬓稍掠。他年行马筑沙堤,穷檐尽走阳春脚。西吴世侍谈九乾拜草。
钤印:□、“谈九乾印”、□。
谈九乾,字震方,浙江德清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沙河知县。县居南北冲要,土地贫瘠,九乾洞悉民艰,凡陋规加派革除殆尽,梡学霸,殛淫僧,开渠浚井,士民称便。升礼部主事,改吏部,升员外郎,掌铨政。复监视河工,著有劳绩。书法师陈奕禧,尤工行草。
由跋诗“露冕曾凭海国熊,绣衣又跨扬州鹤”,可知该诗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李煦首任两淮巡盐御史任内。
赵执信跋诗仅见“圣代不忘武,安内还外攘。……何日傍旌门,垂鞭听凯唱。古体诗十六首,莱翁老长兄先生正之,秋谷弟赵执信题”。《赵执信全集》失载。
赵执信《饴山诗集》卷二○《诗余·水调歌头·题李廷尉出猎图》也是为该图所咏。词作:
弧矢丈夫志,射猎正秋冬,从者亦骑骄马,手自挽强弓。爱听箭如鸱叫,不觉鼻尖出火,耳后乱生风。一片晓霜白,千里晚霞红。 瀚海上,梦泽畔,雪山东。北平飞将,封侯无相敢称雄。试领天家熊虎,立净草间狐兔,归报未央宫。他日认君处,麟阁画图中。[40]
据前文,赵执信诗词均应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时在李煦幕中。
张云章跋诗:
我皇神武靖八荒,我公雄略常韬藏。春蒐冬狩从校猎,龙膺豹股纷腾骧。歼禽毙兽乱碛砾,朔风沙雪喷苍黄。今之画图一披豁,竖儒舌缩神飞扬。从骑狰狞怒马出,须髯奋猛剑戟张。阚如虓虎耽而视,狡怜脱兔走已僵。只此横行堪杀敌,不待大将亲提缰。我公仁心驺虞比,金鞭玉勒来回翔。指挥霹雳一声动,鹅鸱之叫还奔忙。腰间大羽不轻发,时清百物滋繁昌。正如天骥德力备,和鸾鸣玉骖康庄。有时扫奠尘坌净,草间狐兔除不妨。朴村老人张云章书奉求教定。
该诗见张云章《朴村诗集》卷三第5首,题作《题大理李公出猎图》,“舌缩”作“不觉”;“须髯奋猛剑戟张”作“争看剑戟须髯张”。[41]本卷第7首标明作于“乙酉仲冬(康熙四十四年十一月,1705)”可以确定该诗作于本年十一月以前,闰四月以后(李煦加大理寺卿衔在闰四月中),但其墨迹列汪绎(康熙四十五年四月,1706)后,应属先作后题。
另,张云章《朴村诗集》卷八《题廷尉李公射猎图四首》也是为该图所咏。诗作:
臂弓腰箭落鸧鹙,苜蓿初肥骋紫骝。错认关西风气在,唐尧大理正其俦。 一丸曾奉至尊威,殿上鸣枭敢载飞。国士到门还辍说,几多光价及寒微。 飒爽英姿干事臣,桐阴出孔技如神。知公国土封侯相,白额驹生记此辰。 李鱼川上李公骑,弧矢相随秋草黄。若遣丽人添一个,飞鸟斜射更生光。[42]
杨宾题诗仅见“少小从军来吴东,一枝大箭两石弓。每骑汉血□□技,身手略与三□同。须髯戟张□□□(□□□□□□□□□)。猎猎西风不可耐,搭手□晚雪□□(□□□□□□□)。合围正遇□山□……题请莱翁老祖台先生”。
该诗应作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考见前文。
沈槱元跋诗:
我公弱冠即入侍,天颜有喜惟所使。雕题穷发尽梯航,安不忘危修武事。秋狝冬狩六龙飞,木落草枯千万骑。圣主靺鞈呼公名,发纵汝其为指示。悉率左右奋合围,中黄武士皆攘臂。角弓金镞不空鸣,云锷霜锋无虚刺。兽驰鸟惊难伏藏,韩卢、东郭先于骥。风毛雨血殊纷纷,满眼迷离不可视。神武圣人乐只且,唯有廷尉多恩赐。竹窗次第为余言,盛未恭逢空遥企。一证霜天猎校图,停缰立马袖何异。青骢南下年如许,吴苑蜀岗久停伫。长安庚午自选徒,梦中扈从天子所。晚生沈槱元题。
该诗见沈槱元《柯亭吹竹集》卷三,题作《李廷尉射猎图》,“我公”作“先生”。[43]
汪份跋诗仅见落款“长洲汪份”。
张大受跋诗:
李公天下奇,儒雅佩金组。雍容铃阁间,相看殊媚妩。自云从未央,少日健如虎。升厓捷如飞,仄入穷宿莽。顷刻获十只,毛骨纷散缕。卅年官水乡,须白勇可贾。醉归遇石蹲,一发深没羽。当今四海清,天子不忘武。宿卫校伎严,搜材逮卒伍。公心秉精忠,梦寐振铙鼓。鞭马秋风原,万夫当以怒。嗟予老腐儒,对此笑起舞。毛锥安足用,愿习戟剑弩。仲冬游芜城,四战伤曩古。英雄久尘埃,草黄兽麌麌。从公猎午冈,特开一面罟。杀生未忍多,啼号有至苦。
该诗见张大受《匠门书屋文集》卷五,题作《题虚白出猎图》,“李公”作“李侯”。[44]
另,张大受《匠门书屋文集》卷三《题出猎图》也是为本卷所咏。诗作:
鸟摧双翮兽穿腮,何处秋山猎骑回。知有雄心向沙碛,暮笳吹向李陵台。[45]
《匠门书屋文集》卷一一中还有一首《喜迁莺·题虚白出猎图》。词作:
朔风微雪。恰古塞秋深,木黄沙裂。戍角无声,烽烟息影,共喜太平时节。更爱风流儒雅,少日山东豪杰。三十载,宦浙东江左,马蹄如绁。 肠热。装束起,白羽琱弓,顾盼真雄绝。草际狐横,林间鹗落,万里据鞍磨碣。千载丹青何似,朝贤快活。但远念,寄一书,雁飞天末。[46](www.xing528.com)
张士琦跋诗仅见“不娆称仙李,殊材信有真。试看骑马客,却是射雕人。……直是不忘君。张士琦”。
康熙四十四年(1705)闰四月初七日,康熙帝因曹寅、李煦等预备行宫,勤劳诚敬,命给曹寅以通政使司兼衔,给李煦大理寺卿兼衔,并命两人轮值盐差。[47]李煦被称为“廷尉”自此使。由题诗所谓“大理李公”“廷尉李公”“李廷尉”来看,该卷绘制时间的上限不会超出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初七日。
前引跋诗中,张大受“仲冬来芜城,四战伤曩古”一句追述之辞值得注意,在此有必要再加说明。
上半句所谓仲冬,应指康熙四十四年十一月。芜城,即广陵城,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西汉吴王刘濞建都于此,南朝宋竟陵王刘诞据之反,兵败身死,城遂荒芜,鲍照作《芜城赋》以讽之,因得名。此指扬州。下半句所谓曩古,指古代、往古。葛洪《抱朴子·明本》:“曩古纯朴,巧伪未萌。”而“四战”一词却颇令人费解。《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卷九《尺牍二》收录朱彝尊致曹寅的一件尺牍,为正确理解该词所指提供了线索。尺牍是对康熙四十四年冬曹寅在与李煦交替职务前所致信件的回复。其中谈及:“弟初来时,业闻同局诸公不甚水乳,未敢以局外之人参预末议。……此番抵芜城,顿襆被于书局,未免纳履瓜田,因是局中纸样,概谢不勘。过客相询,辄以抽丰客自处……”[49]由此可见,全唐诗局诸翰林大概颇有“相轻”积习,朱彝尊保身事外,尚且忧谗畏讥,张大受若身入局中,战岂能免?
由此,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李煦接替曹寅职务不久,张大受即应邀来扬州协助处理全唐诗局有关事务,因而多次亲历其内部争执。而以上争执,势必会或多或少涉及曹寅,成为盐务分歧之外,曹李失和的另一个原因。[50]
三、佚名绘《李廷尉春游晚归图》
该幅为立轴,画心长约200厘米,宽约150厘米,绢本,绫裱,保存完好。绘远山近水之间,夕阳欲下,李煦骑马游春归来,身后两童相随,一童抱琴,一童挑食盒。前方于绿树掩映之下露出府邸大门,一童正叩门呼唤。[51]绫边上由右至左有时人赵执信、张大受、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士琦6人题跋。1996年发现于昌邑,已流散。
赵执信跋诗:
春风开花花满家,主人出看江头花。朝和卯酒上骄马,嘶入春风藤笠斜。江头日日人如织,主人何人不相识。昏酣不觉往来频,到处据鞍倾一石。长江解渴无时醒,快意但与花逢迎。青春未肯私白日,暧暧西山烟景逼。归时翻讶日能沉,委辔垂鞭为花惜。马前呼门声欲低,主人醉梦花犹迷。丙戌新冬醉歌,奉题莱嵩老先生写真,请笑正,无想道人赵执信。
钤印:□、“赵执信之印”。
该诗赵执信《饴山诗集》卷一○收录,题作《题春墅晚归图》。“丙戌新冬”为康熙四十五年十月,时赵执信在李煦幕中。
另,在赵执信《饴山诗集》卷二○中还有《南乡子·题春墅晚归图》,也是为该图所咏。词作:
春色满江村。日日江头倒玉尊。薄醉归来骑马路,黄昏。浅绿深红染月痕。钟动野烟繁。楼外青山缭短垣。小犬敷声灯隐隐,桃源。前有渔童为打门。[52]
张大受跋诗:
廿年□寓西山春,花枝柳枝曲曲新。前□红旗凌郊□,独□□马穿郊□。宝剑□□无不有,呼奴更贮□□□。□林花开一碗香,烂醉不知安去否,夕阳□堕城□□。秋来花径门初关,庭中老姬笑相看,折花□□红映颜。先生占尽江南□,岁岁花开又花落。长将□景驻仙丹,明镜不愁须鬓白。匠门张大受奉题求正。
钤印:□、“大”“受”。
杨宾跋诗:
扬州佳丽地,况复春风吹。处处饶花柳,人人倒接篱。 席帽轻衫时节,王孙芳草马蹄,行行不需卤簿,踏遍溪南竹西。 几时载酒横桥口,何处垂鞭落落间。好景知从忙里过,今朝画里得偷闲。请竹村老祖台先生教定,山阴杨宾。
钤印:□、□、□。
按:跋诗《杨宾集》失收。应作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考见前文。
汪份跋诗:
先生春游归何晚,勒马徘徊殊缱绻。先生游春晚乃归,儿童步走屏青旂。踏花寻柳非公意,阴察桑枝与禾穗。君不见,吴中妇织农民耕,每到春时望公行。拙诗呈竹村先生教政,长洲汪份。
钤印:“汪份”“武曹”。
沈槱元题诗:
嫩绿新红浅淡黄,溪山曲曲但闻香。出门原为春游早,不觉归来又夕阳。春郊何处不勾留,斗酒黄鹂听未休。花气氤氲马亦醉,一鞭斜挂晚山稠。会稽晚生沈槱元。
钤印:“沈槱元印”“宜士”。
该诗沈槱元《柯亭吹竹集》卷七收录,题作《李廷尉春游晚归图》。
张士琦跋诗:
春光何淡沲,春物何骀荡。花红山可难,草绿郁相望。叶腻觉林深,溪暖瞰桃涨。携我黄金鞭,肩我青玉杖。巨榼佐长瓶,呼奚盛供帐。北涧复南峦,惟予马首向。荫此百尺条,凌彼千仞嶂。会心起微哦,引领发高倡。人生苦滓涅,屐腊著几两。为语秉烛游,得不嗒然丧。时网苟弗婴,参涉终省旷。何妨鼓云翼,抗心任所尚。但惜日短短,羲娥不相让。策马及余晖,盛情得谐畅。何必鲸与鹏,逍遥驾蓬阆。世路共圆关,奇怀信双亮。张士琦。
钤印:“存心希古”“张士琦印”“韦斋”。
据沈槱元诗题所谓“李廷尉”,该图绘制时间的上限也应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闰四月。据赵执信题跋所署“丙戌新冬”,该图绘制时间的下限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月。
四、佚名绘《祖煦四季行乐图》
五、佚名绘《碧梧翠竹图》
据张云章《朴村诗集》卷一○《为大理李公题碧梧翠竹图》,可知李煦有《碧梧翠竹图》。诗作:
到此心常静,竹梧深院栽。窗虚绿荫合,天迥蔚蓝开。不减临池兴,应容野客陪。声清引雏凤,兼有白鸥来。[54]
本诗编次在《朴村集》卷一○第26首,而第1首标明“辛卯(康熙五十年,1711)春正”,以下依时序编次:第16首《初冬登虎丘》(苏州),第19首《题惠山秦氏园》(无锡),第22首《盐道李公绎山招饮》(扬州),第23首《题曹银台荔轩集后》。据张云章《祭曹荔轩通政文》“吾始谒公,辛卯(康熙五十年,1711)之冬”,可知第23首为本年冬张云章随李煦由苏州抵扬州接任两淮巡盐御史初识曹寅后所作,故位列26的跋诗应作于稍后不久。
沈槱元《柯亭吹竹集》卷七有《李使君碧梧翠竹草亭图》,审其题意,也是为同图所咏。诗作:
座绕清光万顷余,云间瀑布势凌虚。福如廷尉真天样,又占名山读异书。梧桐为障竹为屏,乍起清风最耐听。谁道当官便拘束,香山到处有园亭。[55]
张云章《御书修竹清风图记》(见下文)有这样一段话应与本图有关:“公之始至苏,以其署为上之所驻跸,加辟而增新之,敞以亭阁,延以廊庑,翠竹碧梧,交荫于庭,清风徐引,则飒然衣袂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其地建为行宫,复改筑焉……”张文所谓“敞以亭阁,延以廊庑”,与碧梧、翠竹、草亭恰合。则该图背景当为李煦到任(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加辟而增新”后的苏州织造署内西花园的景象,所谓“座绕清光万顷余,云间瀑布势凌虚”,则是加入了绘画者的加工与诗人的夸张而已。故该图绘制时间的上限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三月,下限应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二月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启銮前。
六、佚名绘《御书修竹清风图》
据张云章《朴村文集》卷一一《御书修竹清风图记》,可知李煦有《御书修竹清风图》。文作:
织造之职,盖古司服之遗,历代加详,国朝仍明之旧,江宁、苏、杭,各遣内使以督理之。昌邑李公之莅吾吴也,于今十有四年,上供之物,备具而益饬,机匠女工,不伤其力,所出者各以时,咸合典式。又十年之中,三奉巡幸,公与其僚,奔走先后,悉给而不扰于民,天子嘉之,用周、汉进律增秩之典,爵公为大理寺卿,而以监察御史督理两淮盐课,俾与江宁织造曹公分年兼领,所以宠任之者至矣。御史虽曰巡视两淮,实所统辖跨四省三十六府之地,商纲停户,赋敛出入,舟樯往来,飞符走驿,常在江湖数千里外,供是职者,亦云难矣,又况其兼官者哉?然则以公之所处,而语于茂林修竹、吟风弄月者之所为,不亦远乎?然公久历郡刺史,习知吏事,熟于民情,其才敏,其识炼,其襟怀浩落,度量宽广,喜怒得丧,不一撄其虑,能使近悦而远怀,盖治繁以简,得其要而物不挠者也。公之始至苏,以其署为上之所驻跸,加辟而增新之,敞以亭阁,延以廊庑,翠竹碧梧,交荫于庭,清风徐引,则飒然衣袂间。三十八年,驾果复幸,圣心怡悦,因题“修竹清风”四字为额以锡诸公。四十二年,其地建为行宫,复改筑焉。乃择其工于画者,绘图以荣上赐,并志其景物,以示永久。初,公于郊外种竹成林,结屋数楹,杂村墟间,时一往游,遂自号竹村。至是,以其地远,别构南城废畦一区,流水萦其前,编篱缭其外,中为堂三间,复作茅亭于其东,皆无欂栌节棁之华,以公自所憩息,崇其俭也。四围惟多植竹,以隔市尘,春秋佳日,率宾佐僚吏,觞咏于其中,遇清风之来,披拂琅玕,戛击锵鸣,则欣然喜曰:“吾以此当上之旧赐额所矣。”夫竹之为物,亭亭而立,干霄直上,霜雪所不能侵,又外坚而中虚,公之托于斯也,意深远矣。公以尚衣奉御之烦,领数十郡之盐筴,而心尝肃然高寄,岂不犹斯竹之拔十寻而超埃壒哉!公所处地,财赋之会,珍奇之集,惟夙夜奉公,力供厥职,未尝秋毫私诸己以殖其家,岂不洒然如临清风而涤烦襟哉!风无往不在,惟触之于竹者,尤虚徐演漾而得其至清;公之所以斯须不忘上赐,而尝怀此图以自随也欤!凡我皇上以御书锡之臣下。皆适如其人,通其志而为之嘉奖,“修竹清风”之云,于公信为有合矣。公自为之言,以跋于后;云章野外之夫,岂敢记述其事?顾以职于斯文,辱公不遗,敢再拜稽首而叙其所以然。若夫天章宸翰,焕燿千古,冠绝百王者,云章于商丘宋公之“御书楼”颂其详焉。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谨书于李公之仪真署中。[56]
由“公之始至苏……四十二年,其地建为行宫,复改筑焉。乃择其工于画者,绘图以荣上赐,并志其景物,以示永久”可知,该图所绘背景是由苏州织造署改建的康熙行宫。故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三十日康熙第四次南巡回銮,是该图绘制时间的上限;康熙四十四年(1705)二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启銮,是该图绘制时间的下限。
七、吴定生绘《舞剑图》
据张云章《朴村诗集》卷三《舞剑图歌并引》,知李煦有《舞剑图》。引与诗作:
此诗编次在《朴村诗集》卷三“古诗”第16首,而第15首作于“丙戌初冬(康熙四十五年十月)”,故此诗当作于同时或稍前,这也是该图绘制时间的下限。据跋文所谓“大理李公”,则该图绘制时间的上限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闰四月。
本图绘者为“吴郡吴生”。王利器先生据《朴村诗集》卷九《吴生为余写小影余画东坡传神记以贻之因括其意为二绝句》、卷一○《周确斋(周仪[58])属题画扇次曹银台(曹寅)韵》题注“画为七子合作:宋坚斋(宋骏业)[59]、王石谷(王翚)[60]、杨芝鹤(杨晋)[61]、吴定生(吴芷)[62]、徐采若(徐玫)[63]、顾若周(顾昉)[64]、王仙裳(王云)[65]”,推测“吴生”即吴定生。[66]以上人员长期活动在苏州一带,而且宋骏业、王翚、杨晋、吴芷、徐玫、顾昉、王云还参加过《康熙南巡图》的绘制[67],与李煦均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这就为考察佚名李煦行乐图的作者提供了线索。
附表:李煦行乐图统计表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大致可以了解7件李煦行乐图的基本状况、相关人物生平、绘制题跋时间等。诸多名家题跋诗文,不但具有文献与校勘双重价值[68],还为还原相关史实提供了珍贵资料。尤其是4件存世行乐图,不仅展示了李煦的生活场景及个人情趣,而且整体绘制水平较高,是研究清初同类题材作品的重要实例;其题跋墨迹、印章,则为鉴定有关人物的书画作品提供了可靠参照。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参与李煦行乐图绘制的周道、上睿、吴定生三人均为苏州籍,题跋者也主要是与李煦有交往的苏州籍或侨居苏州的文士、任职苏州的同僚及门下幕友等有限几人,不像曹寅《楝亭图卷》[69]那样,绘画与题跋者范围广泛且更具目的和计划性。结合其他资料不难看出,李煦是一个有文人情趣的能吏,曹寅则是一位有官位的文士,二人的性格有着很大差异。故对于文人名士,曹寅尊之为座上宾,李煦则聘之为幕下僚。
【注释】
[1]玉狮老人:《读画辑略》,《文艺丛刻甲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年。
[2]曹李两家的早期交往以及李煦与曹寅原配李氏的义兄妹关系详见王伟波:《李煦与曹雪芹祖母李氏兄妹关系再探》,《曹雪芹研究》2014年第3期。
[3]胡绍棠笺注:《楝亭集笺注》,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4]宋荦:《西陂类稿》卷一四《题李工部竹村小照四首》,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270页。王利器先生将此诗系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失考。
[5]曹寅:《楝亭诗钞》卷二《渔村》,转引自胡绍棠笺注:《楝亭集笺注》,第63页。
[6]韩菼:《有怀堂诗稿》卷二《和曹荔轩使君渔村三首》,转引自胡绍棠笺注:《楝亭集笺注》,第64页。
[7]徐釻:《南州草堂集》卷一五《渔村和工部曹子清韵三首》,转引自胡绍棠笺注:《楝亭集笺注》,第64~65页。
[8]尤侗:《艮斋倦稿》卷五(壬申),转引自方晓伟:《曹寅评传·年谱》,扬州,广陵书社,2010年,第357页。
[9]参见胡绍棠笺注:《楝亭集笺注》,第120~126页。
[10]王利民、胡愚、张祝平、吴蓓、马国栋校点:《曝书亭全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11]雍琦:《朱彝尊年谱》,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2]赵蔚芝、刘聿鑫校点:《赵执信全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
[13]李森文:《赵执信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第53~54页。
[14]李煦著,姜煌辑,王伟波校释:《虚白斋尺牍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1~32页。
[15]张鸿、来汝缘修:道光《昆新两县志》卷二一《列传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27页。
[16]成达可,字后山,号而行,诸生,浙江会稽人。工诗,著有《彭麓诗钞》。成达可是李煦重要幕僚沈槱元的姨表兄,曾一度入李煦幕,《虚白斋尺牍》即由其抄录。
[17]成达可:《彭麓诗钞》,《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罗氏雪堂藏书遗珍》,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第296页。
[18]成达可:《彭麓诗钞》,第298页。
[19]尤侗:《艮斋倦稿》卷五(壬申),转引自方晓伟:《曹寅评传·年谱》,第357页。
[20]蓝涟生卒年不详。2014年9月,纽约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推出一件漆振伯绘《航海招抚图卷》,蓝涟题跋署“康熙戊戌(1718)八月,书于漱玉堂。侯官蓝涟时年正七十识”,据之可以推算其生于顺治六年(1649)。
[21]柯愈春主编:《杨宾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22]柯愈春主编:《杨宾集》,第397~455页。
[23]柯愈春主编:《杨宾集》,第539~544页。
[24]《彭麓诗钞》有《广陵寄柯亭表弟客燕》,第三首夹注“时廷献六弟适遭大故”,则“廷献”为沈槱元号无疑。《虚白斋尺牍》卷二有《致沈廷献》,亦为致沈槱元者。
[25]沈槱元与李煦的交往详见樊志斌:《李煦与沈槱元》,《曹雪芹研究》2014年第3期。
[26]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6页。
[27]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6页。
[28]王伟波:《虚白斋尺牍校释》,第99~100页。
[29]王伟波:《虚白斋尺牍校释》,第202~203页。
[30]张大受:《匠门书屋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8辑2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31]王伟波:《虚白斋尺牍校释》,第201~202页。
[32]程其珏修:《嘉定县志》卷一六《宦绩》,光绪七年(1881)刻本。
[33]张云章:《朴村诗集》卷八《题竹村图》,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4~315页。
[34]鲁东平:《清初嘉定布衣张云章研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12页。
[35]吴新雷:《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吴新雷、黄进德:《曹雪芹江南家世从考》,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此后凡涉及张云章诗文系年的考证均参考此文,不另注。
[36]钤印处之“□”代表此枚印章印文模糊不清。
[37]彭定求:《南畇文稿》卷八《翰林院修撰东山汪君墓志铭》,转引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82页。
[38]王伟波:《虚白斋尺牍校释》,第37~38页。
[39]查嗣瑮:《查浦诗钞》卷八《题李竹西廷尉射猎图》,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5页。
[40]赵执信:《饴山诗集》卷二○《诗余·水调歌头·题李廷尉出猎图》,赵蔚芝、刘聿鑫校点:《赵执信全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第345~346页。
[41]张云章:《朴村诗集》卷三《题大理李公出猎图》,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4页。
[42]张云章:《朴村诗集》卷八《题廷尉李公射猎图四首》,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4页。
[43]沈槱元《柯亭吹竹集》卷三《李廷尉射猎图》,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5页。
[44]张大受:《匠门书屋文集》卷五《题虚白出猎图》,《四库未收书辑刊》8辑24,第612页。
[45]张大受:《匠门书屋文集》卷三《题出猎图》,《四库未收书辑刊》8辑24,第595页。
[46]张大受:《匠门书屋文集》卷一一《喜迁莺·题虚白出猎图》,《四库未收书辑刊》8辑24,第663页。
[47]参见《内务府等衙门奏曹寅李煦捐修行宫议给京堂兼衔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0~31页。
[48]参见《江宁织造曹寅谢赐书扇折》《江宁织造曹寅奏传谕李煦并报校修唐诗近年可以竣事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33~34、37~38页。
[49]王利民、胡愚、张祝平、吴蓓、马国栋校点:《曝书亭全集》,第1001~1002页。
[50]李煦与曹寅因两淮盐务失和一事详见董志新:《李煦曹寅处理两淮盐务的争执与合作——〈虚白斋尺牍〉解读札记》,《曹雪芹研究》2012年第2期。
[51]2015年1月24日,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曹雪芹学会、《CANS艺术新闻》杂志、潍坊市文物局、青州市博物馆、昌邑市博物馆共同协办的“李煦诞辰三百六十周年特展暨李煦、曹寅与江南文坛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邱士华女士在发言中介绍,经过对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仇英《春游晚归图》,发现《李煦春游晚归图》完全是参照仇图而来,只不过是更换了一下主要人物的脸型。经过进一步的考察,邱女士还确认了仇英作品上的李煦收藏印——“莱嵩氏书画印”,证明这幅作品曾归李煦收藏。另外,邱女士还发现仇英的《浮峦暖翠图》也钤有“莱嵩氏书画印”。由此提出李煦的藏画问题。
[52]赵执信著,赵蔚芝、刘聿鑫校点:《赵执信全集》,第345~346页。
[53]此据青州博物馆王瑞霞研究员告知。东隅村姜氏族人对该图多有记忆,其原签内容即如此,钢笔所书者系原签脱落后,由捐献者补书。
[54]张云章:《朴村诗集》卷一○《为大理李公题碧梧翠竹图》,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5页。
[55]沈槱元:《柯亭吹竹集》卷七《李使君碧梧翠竹草亭图》,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6~317页。
[56]张云章:《朴村文集》卷一一《御书修竹清风图记》,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30~332页。
[57]张云章:《朴村诗集》卷三《舞剑图歌并引》,转引自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3页。
[58]周仪,字宜一,号确斋、容斋、晚耕,江苏吴江人。工蝇头小楷,精铁笔,兼善刻器。
[59]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一生追随者甚众,后人将其流派称为“虞山派”。曾奉诏主绘《康熙南巡图》。
[60]宋骏业(1653—1713),字声求,号坚斋,一号坚甫,江苏常熟人,一作长洲人,宋德宜长子。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领刑部员外郎衔,任职武英殿修书处之御书处;外任绍兴知府,后累迁兵科给事中、通政使司左通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笃好山水,受业于王翚,作宋元人小品,清韵可挹。康熙三十年(1691),举荐王翚主绘《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与孙岳颁主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二年(1713),与王原祁先后主持《万寿盛典图》。
[61]杨晋,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自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王翚入室弟子。画农村景物颇工,尤长画牛,兼及人物、花鸟草虫。
[62]吴芷,字艾庵,江苏苏州人。善写意花卉、翎毛。
[63]徐玟,字采若,号华坞,江苏苏州人。工花鸟、人物,生动尽致。
[64]顾昉,字日方,一字符始,号若周,又号晚皋,江苏华亭人。山水师董、巨及元四家,尤工摹仿。王翚称其“笔无纤尘,墨具五彩”。后游两粤、赣南,声价日重。
[65]王云(1652—?),字汉藻、清痴、雯庵、竹里,江苏高邮人。与王翚友善。擅楼台、人物,用笔圆中寓方,风格近仇英;亦喜作写意山水画,意境幽深,得沈周之笔意。
[66]参见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第313~314页。
[67]参见聂崇正:《“康熙南巡图”作者新考》,《紫禁城》2003第2期。
[68]诸家诗文集查考不易,仅得数种以作比勘。
[69]张伯驹《丛碧书画录》:“(《楝亭图卷》)纸本,图着色,墨笔,共十幅。盖曹完璧官江宁织造,曾于署中亭畔手植楝树一株。没后,子寅官苏州织造,再官江宁织造,楝树犹存,因为楝亭图咏,以追怀先德。于此图咏亦可探索《红楼梦》影射之人物。共四卷。第一卷,一图黄瓒,二图张淑,三图禹之鼎,并自题诗。卷后题咏者:成德、顾贞观、潘江、吴暻、王方岐、唐孙华、陈恭尹、吴文源、方仲舒、顾彩、张渊懿、方嵩年、林子卿、袁瑝。第二卷,四图沈宗敬,五图陆漻,张景伊题诗,六图戴本孝,并自题诗。卷后题咏者:姜宸英、毛奇龄、张芳、杜浚、余怀、梁佩兰、秦松龄、严绳孙、金依尧、王丹林、顾图河、姚廷恺、吴农祥、费文伟、王霭。第三卷,七图严绳孙,八图恽寿平,九图程义,并自题诗。卷后题咏者:何炯、徐乾学、韩菼、徐秉义、尤侗、杨雍建、王鸿绪、宋荦、王士禛。第四卷,十图禹之鼎,并自题诗。卷后题咏者:尤侗、徐林鸿、冯经世、田时发、邵陵、许孙蒥、潘炳义、石经。”故宫博物院、项城市政协编:《故宫博物院收藏张伯驹捐献作品:中国古代书画作品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2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