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原则的帮助最后会滋生无理的要求。
一位朋友跟我聊起他创业失败的经历。
在众多创业失败的案例中,合伙人的矛盾一直是无法避开的话题。朋友也将自己与合伙人的矛盾当成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
他的合伙人是他的老同学,初中三年他们的感情很好。之后,朋友上高中,读大学,但他的同学却在初三毕业后就辍学了。
我问朋友:“为什么你会找一个高中学历都没有的人做合伙人?”
他说:“我们以前交情不错,而且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仗义的人,愿意无私地帮助别人。”
接着,他就给我讲了他同学的一件事儿。
同学在17岁时坐过牢,罪名是持刀抢劫,因为是初犯,加上罪行较轻,只坐了三年牢。
“就是这件事,让我觉得他这个人值得相信,对朋友能两肋插刀。”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通过一个人的罪行怎么还能看到他的美德?
朋友这才告诉我,同学去抢劫,是为了帮一位发小的母亲筹集手术费。
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朋友显然是这么认为的:一个人为了帮助别人不惜犯罪,那他一定是值得信任的,跟他合伙创业准没错。
我的观点则恰恰相反,他的这位同学,在我看来是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他在犯罪的时候,没有帮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不但伤害了受害者,而且破坏了公共秩序和法律,这样的人反而是最不值得信赖的。
朋友与他同学之间的矛盾也验证了我的观点。因为他是出资的一方,他的朋友经济拮据,以技术入股,为了拿到更多的钱,同学不惜找各种理由报假账、吃公司的回扣,完全没有合伙人的意识。
朋友在得知这一切之后,中止了两人的合作,二人从此再无联系。
一个人毫无原则地接受别人的“麻烦”,往往也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因为社会中的一些准则提醒我们,不能只保护别人,也要庇佑自己。不计原则地去迎合别人的需求,看似善良,实则懦弱。
而这也是心理学上“讨好型人格”的外在表现。为了获得认可,他们不惜压抑自己的感受,迎合他人的需求。
作家蒋方舟在上《奇葩说》时告诉观众,她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蒋方舟从小就知道去讨好所谓的“权威”,久而久之,讨好别人成了她生活的常态。以至于,在和男友分手后,她也不敢去回应对方无休止的电话骚扰。
这类人在面对别人的麻烦时,最容易模糊原则和界限。他们这种在关系当中和稀泥的做法,最后也会使自己被反噬。
西龄是单位出了名的老好人。
老板交代加班写材料,其他同事表面应承,背地里排着队地麻烦她,“西龄,我今天约了朋友看电影。”“西龄,今天我要回家大扫除。”“西龄,我今天有急事。”
面对请求,她是来者不拒,久而久之,有的人甚至连理由都不找了,只要老板安排加班写东西,西龄总是被麻烦的那一个。(www.xing528.com)
办公室里的人一起叫外卖时,哪个同事没零钱或者没带钱,只要跟西龄说一声,她都会大大方方地替人埋单,而且事后还不好意思要。
发展到后来,突然下了暴雨,别人问她借伞,哪怕她也只有这一把,她也不吭声,照样借给别人,然后自己顶个塑料袋去赶地铁。
但人心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没有原则的帮助最后会滋生无理的要求,因为别人已经习惯了在你这里轻松地获得帮助,又怎么会体谅你某一次的拒绝呢?
有一次,她帮别人做的材料出现错误,需要返工,对方还想让她代劳。因为工作太忙,她拒绝了。至此,两人心生罅隙。
西龄非常不解:自己对她那么好,她有什么困难自己都帮忙,为什么最后得不到半点好?
西龄并不知道,她与同事的关系正是坏在她的“好”上。她以最卑微的善意去对待每一个人,到头来,一个经常得罪人、偶尔懂事一次的人可能都比她更受欢迎。
许多人混淆了“能力之内”和“原则之内”,在别人麻烦我们时,有些事在能力之内,却越过了原则的红线,这时就应当及时刹车。
黄总是北京一家小文化公司的老板,公司养了几个不错的公众号,经常对外约稿。写字谋生以来,我认识了不少甲方,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位。
我跟他没见过面,但我喜欢他做事的风格。跟作者合作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该算清楚的算清楚,该糊涂的时候就要糊涂。
他的账的确很清楚,稿费有个零头,他不抹也不补,如数照发。他糊涂的时候也不少,某个作者缺钱用,他确认稿子没问题,也会尽可能地提前支付稿费。跟他合作过的作者,我没见过一位说他不好的。
黄总是人情练达的最好样板,对他而言,“能力之内”和“原则之内”的麻烦似乎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线,他随时都能拎得清。他也比谁都明白,帮助别人的时候讲原则,其实是在帮自己。
有些人不明白,“原则”说起来只有两个字,具体做的时候也没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呀!
的确,没有千篇一律的原则,但原则也并非完全不同,有一些原则,如法律、道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去坚守的。
古话说“救急不救穷”,这就是一种帮助他人的原则——可以帮你解决眼下的困顿,但不负责替你的贫穷和懒惰埋单。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有自己的众多原则,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朋友麻烦我的事情与我对他人的承诺相冲,我会拒绝。
一次,朋友邀请我给她培训班的孩子上两节作文课,那阵子我刚好有闲心,就答应了她。
在讲课的头一天,表妹给我打来电话,家里给她安排了一场相亲,她希望我能陪她去。
两边撞上,我只能婉拒了表妹的请求。尽管她不理解,但我只能告诉她,因为已经答应了别人,我不能让人家白等一场。
其实,原则没有那么准确,也没有那么含糊,但它又是非有不可的。在一段融洽的关系中,有原则地互相帮助才能让感情变得有规有矩。
幻想别人抛弃原则帮助自己,或者为了帮助别人不顾原则,都违背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相处之道——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