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志编纂:解读地方文化与历史

地方志编纂:解读地方文化与历史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动武侯抗疫实录编纂;指导省骨科医院编纂首部介绍成都武医历史的地情书《蜀都武医》,并成功申报成都市地方志资源项目。开展“走出去”培训和交流,组织区级部门、各街道地方志撰稿人员到厦门市举办地方志编纂及地情资料挖掘开发培训。《乐润锦官城》《天府芙蓉》分别获四川省第十九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其他地方文献类二等奖、三等奖。方志馆全年举办讲座、座谈等10余次,接待省内外同行及市民资料参观学习及查阅100余人次。

地方志编纂:解读地方文化与历史

【概况】2020年,区地志办坚持“依法治志、改革创新、质量第一、修志为用”的理念,稳步推进地方志工作。高质量编纂出版《武侯年鉴(2020)》;会同区委党史研究室编纂出版《武侯区三十年大事记(1990—2020)》;系统收集整理武侯区600余条街巷的基本资料和图片,编纂《武侯街巷》;编辑、刊发大事记12期,“方志武侯”微信公众号推出原创文章200余篇。启动武侯抗疫实录编纂;指导省骨科医院编纂首部介绍成都武医历史的地情书《蜀都武医》,并成功申报成都市地方志资源项目。开展“走出去”培训和交流,组织区级部门、各街道地方志撰稿人员到厦门市举办地方志编纂及地情资料挖掘开发培训。向《四川年鉴》《成都年鉴》《四川农村年鉴》等提供文稿2万余字、图表100余幅(个),2篇文章被《巴蜀史志》刊发。《武侯年鉴(2019)》获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奖、四川省第十九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奖。《乐润锦官城》《天府芙蓉》分别获四川省第十九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其他地方文献类二等奖、三等奖。武侯区被评为《四川农村年鉴(2019)》组稿工作先进单位。

(徐敬国 王伦平 伍三雄)

【年鉴编纂出版】2020年,区地志办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按时推进年鉴编纂。12月,《武侯年鉴(2020)》完成出版。该书95万字,为全彩印刷,主要记载2019年度武侯区的基本情况、大事要闻、发展动态和主要成就,设特载、大事记、区情概览等32个类目210个分目1148个条目。客观翔实地反映了武侯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示范区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武侯年鉴(2020)》框架设置在上部年鉴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调整,将“专文”“专记”合并为“特载”,并靠前放置;增设“居民生活”类目,同时优化调整“服务业”类目的编排设置;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文献比例,缩减“文献”“附录”在全书的比重。设置“数字武侯”,将人口、财政收入等读者比较关注的50余项重要数据直观呈现,便于读者查阅和对比往年数据。结合全区机构改革,增设“退役军人事务”分目,并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等20部门《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将服现役期间获个人二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收录进年鉴;设置“武侯区机构改革”分目,宏观介绍区级层面改革情况。紧跟年鉴发展趋势,进一步精简彩页篇幅,大幅增加内文表格和图片数量,彩页数量减至13页,正文表格增至109个、随文图片达到292幅。探索增强年鉴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增加“品武侯”专栏数量,拓展介绍武侯历史文化方面内容;在“特色餐饮”条目,增加对区内特色餐饮的介绍。

(徐敬国 王伦平 伍三雄)

图233 2020年武侯区地方志书籍获奖作品 (区地志办提供)

【地情资料开发利用】2020年,区地志办深入开展区域街巷地情资料挖掘整理,通过查阅书籍、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收集区域内600余条街巷的基本资料和图片,编纂出版成都风土人文丛书《武侯街巷》。该书系统、翔实地介绍区域内主要街巷的命名缘由、历史变迁和趣闻轶事,以及所有街巷的基本信息。与四川省骨科医院刘显东教授合作,对郑怀贤、杜自明、杨天鹏等成都武术名家成长史和武医结合的发展史进行挖掘整理,并协助修改、校对文稿,形成首部介绍成都武医历史的地情书《蜀都武医》初稿,并成功申报市地方志资源项目。围绕武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深入挖掘区域史料,梳理出锦江南岸、南方丝绸之路川藏公路)武侯段两个区域内部分少为人知的历史文化点,报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发挥史志资政作用。同时,为锦江公园建设、四大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打造、特色街区打造、教育改革发展史整理、武侯文史编辑等工作提供建议和资料。

(徐敬国 刘 佳 唐 露)

图234 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及地情资源开发培训班在厦门市举行 (区地志办提供)

【方志馆建设】2020年,区方志馆做好精品志书年鉴和高价值实物史料的收集,新增《鹏城社区志》《白雾村志》《浦口镇志》等方志类图书,向江苏省苏州市地志办、厦门市同安区地志办等省内外单位交换区志、民俗志、年鉴等书籍500余册。传承三国文脉,挖掘武侯特色,设置打造三国史志文化专区,收藏《宋本三国志》《编年体断代史·三国与高丽》等三国史志文献、文化读物近200册(件)。举办讲座、主题分享等线下活动,普及方志文化。方志馆全年举办讲座、座谈等10余次,接待省内外同行及市民资料参观学习及查阅100余人次。

(徐敬国 万雪茹)(www.xing528.com)

【武侯区大事记编辑】2020年,区地志办通过筛选《今日武侯》《武侯要情》等政务参考资料,关注新闻媒体报道、企事业单位官方网站信息等方式,全面收集整理区域内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武侯区大事记分别在《武侯地方志通讯》和武侯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武侯区电子政务内网发布,每月1期,全年共编辑发布武侯区大事记12期550余条,并在“方志武侯”微信公众号每月发布,进一步择取要闻。

(刘 佳 刘 畅)

【方志文化宣传推广】2020年,区地志办利用自身优势,下沉社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搜集整理抗疫和原五七〇一厂社区历史文化资料。“方志武侯”微信公众号新增《话三国》栏目,设置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及三国遗迹等版块,生动讲述“仁、义、礼、智、信、忠、勇”等传统美德。公众号全年推送原创文章200余篇,多篇文章被各新媒体平台转载,其中“方志四川”公众号转载50余篇、四川交通广播公众号转载8篇、“学习强国”平台转载4篇、“三国寻踪”公众号转载4篇。同时,“方志武侯”音频节目《走进武侯》系列文章第一季于春节期间在四川交通广播电台《花重锦官城》栏目重播,第二季于国庆期间首播。做好方志馆开发利用,打造三国文化专区,拓宽受众面,通过举办讲座、主题分享等线下活动,让地方志“立起来”“火起来”。

(刘 佳 刘 畅 万雪茹)

【《武侯区三十年大事记(1990—2020)》出版】2020年底,区委党史研究室和区地志办共同编纂的《武侯区三十年大事记(1990—2020)》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有34万余字、150余张图片,分为区情概览、大事记载和专题纪实三个部分。全景式记录1990年9月至2020年9月,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刘 佳 唐 露)

图235 《武侯区三十年大事记》公开出版(区地志办提供)

【武侯抗疫实录编纂启动】2020年9月9日,武侯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和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组织召开武侯抗击新冠肺炎实录编纂工作协调会,全面启动抗疫实录编纂工作。会议明确该书编纂的主要内容、工作分工、文稿要求和编辑时限。截至年末,该书已基本完成资料收集,进入初稿编辑环节。

(彭淑平 杨 燕)

【地方志编纂及地情资料开发利用培训】2020年10月25—31日,区地志办在厦门市举办地方志编纂及地情资料开发利用培训班,各街道、区级相关部门的地方志撰稿人员共50人参加培训。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俞杰,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张先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李智君等专家,分别以《方志修订的地方特色编纂——多彩八闽文化》《地方志与区域文化》《〈华阳国志〉对现代成都修志的借鉴意义》为题,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从地方志编纂的目的意义、特色定位,以及地情文化资源开发理念、方式和创新等方面,向学员们做系统详细的讲解。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厦门市地情资源开发先进街区。

(彭淑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